首页 古籍序跋集 下章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1〕-2
 《飞烟传》出《说郛》卷三十三所录之《三水小牍》〔57〕,皇甫枚撰。亦见于《广记》四百九十一,飞烟作非烟。《三水小牍》本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今止存二卷,刻于卢氏《抱经堂丛书》及缪氏《云自在龛丛书》中〔58〕。就书中可考见者,枚字遵美,安定人。三水,安定属邑也〔59〕。咸通末,为汝州鲁山令;光启中,僖宗在梁州,赴调行在。明姚咨〔60〕跋云:“天蒐庚午岁,旅食汾晋,为此书。”

 今书中不言及此,殆出于枚之自序,而今失之。缪氏刻本有逸文一卷,收《非烟传》,然仅据《广记》所引,与《说郛》本小有异同,且无篇末一百余字。《广记》不云出于何书,盖尝单行也,故仍录之。

 《虬髯客传》〔61〕据明顾氏《文房小说》录,校以《广记》百九十三所引《虬髯传》,互有详略,异同,今补正二十余字。

 杜光庭字宾至,处州缙云人〔62〕。先学道于天台山,仕唐为内供奉。避入蜀,事王建〔63〕,为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后主〔64〕立,以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解官,隐青城山,号东瀛子。年八十五卒。著书甚多,有《谏书》一百卷,《历代忠谏书》五卷,《道德经广圣义疏》三十卷,《录异记》十卷,《广成集》一百卷,《壶中集》三卷。

 此外言道教仪则,应验,及仙人,灵境者尚二十余种,八十余卷。今惟《录异记》传。光庭尝作《王氏神仙传》一卷,以悦蜀主。而此篇则以窥覗神器为大戒〔65〕,殆尚是仕唐时所为。《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作“《虬髯客传》一卷”

 宋程大昌《考古编》〔66〕(九)亦有题《虬须传》者一则,云:

 “李靖在隋,常言高祖终不为人臣。故高祖入京师,收靖,杀之。太宗教解,得不死。高祖收靖,史不言所以,盖讳之也。《虬须传》言靖得虬须客资助,遂以家力佐太宗起事。此文士滑稽,而人不察耳。又杜诗言‘虬须似太宗’。小说亦辨人言太宗虬须,须可挂角弓。是虬须乃太宗矣。而谓虬须授靖以资,使佐太宗,可见其为戏语也。”髯皆作须。今为虬髯者,盖后来所改。惟高祖之所以收靖,则当时史实未尝讳言。

 《通鉴考异》(八)云:“柳芳《唐历》及《唐书》《靖传》云:

 ‘高祖击突厥于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不通而止。’案太宗谋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犹不从。当击突厥之时,未有异志,靖何从察知之?又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今依《靖行状》云:

 ‘昔在隋朝,曾经忤旨。及兹城陷,高祖追责旧言,公忼慨直论,特蒙宥释。’”柳芳唐人,记上变之嫌〔67〕,即知城陷见收之故矣。然史实常晦,小说辄传,《虬髯客传》亦同此例,仍为人所乐道,至绘为图,称曰“三侠”取以作曲者,则明张凤翼张太和皆有《红拂记》〔68〕,凌初成有《虬髯翁》〔69〕。

 右第四分

 〔1〕“元和体”《旧唐书·元稹传》:元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元和(806—820),唐宪宗年号。

 〔2〕《莺莺传》传奇篇名,元稹作。写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

 〔3〕杨巨源字景山,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元稹诗友。

 官礼部郎中。《莺莺传》中引有他写的《崔娘诗》一首。李绅,《全唐诗》卷四八三收有他所写《莺莺歌》篇首八句,又题《东飞伯劳西飞燕歌,为莺莺作》。其他逸句,见引于董解元《弦索西厢》。

 〔4〕赵令畤字德麟,号聊复翁,宋朝宗室。从高宗南渡,袭封安定郡王。《侯鲭录》,笔记集,八卷。杂记故实艺文。卷五对《莺莺传》考辨颇详,并录有自撰《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以说唱形式咏《莺莺传》故事。

 〔5〕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活动时期大约在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前后。所著《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杂剧剧本,五本二十一折。情节较董解元《弦索西厢》有更大发展。剧中张生名张君瑞。

 〔6〕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初。作有杂剧《窦娥冤》、《赵盼儿》等。《续西厢记》,明清时,有人以为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为关汉卿所续。

 〔7〕李华字实甫,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作家。

 《南西厢记》,实为明代海盐人崔时佩所撰,李华增补,二卷。此剧将王实甫《北西厢》翻为南曲,内容基本相同。

 〔8〕陆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号天池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他以为李华所作“气脉未贯”于是另撰《南西厢记》二卷。

 〔9〕周公鲁字公望,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作家。

 《翻西厢记》,一名《锦西厢》,传奇剧本,二卷。此剧截去《北西厢》“草桥惊梦”以后数折,翻出红娘代莺莺与郑恒完姻,崔张之间又经一番周折方得团圆等情节。

 〔10〕查继佐(1601—1676)字伊璜,明末清初海宁(今属浙江)人。所著《续西厢》,一卷,《曲海总目提要》注为“传奇”除增添张君瑞以崔莺莺所赠诗应制的情节外,其他内容基本与关汉卿续本相同。

 〔11〕刘氏暖红室刘氏,指刘世珩,清末民初安徽贵池人。暖红室为其室名。刘氏选刊的《暖红室汇刻传奇》,包括元、明、清杂剧、传奇和戏曲论著,共六十余种,一九一七年合刊时为五十九种。

 〔12〕按《商调蝶恋花》中的张生未具张君瑞名字。

 〔13〕《周秦行纪》传奇篇名,写牛僧孺于唐德宗贞元中落第回乡,夜晚迷路,宿一大宅中,与汉文帝母薄太后、汉元帝妃王嫱及杨贵妃等聚会赋诗的故事。文中对于德宗及其母沈太后有不敬之语。

 署牛僧孺撰,实为牛之政敌李德裕门人所托名,意在诬陷牛僧孺。

 〔14〕《李卫公外集》又称《穷愁志》,四卷。按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一名《李卫公文集》,除外集外,还有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

 〔15〕牛僧孺(779—847)唐代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一说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居宛叶间(今河南南、叶县一带)。

 他在中唐时牛、李争中与李宗闵同为牛首领。

 〔16〕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武宗时任宰相,后封卫国公。牛李争中李的首领。

 〔17〕晁公武所述贾黄中语,见宋代张洎《贾氏谈录》:“牛奇章初与李卫公相善。尝因饮会,僧孺戏曰:‘绮绔子何预斯坐。’卫公衔之。后卫公再居相位,僧孺卒遭谴逐。世传《周秦行纪》,非僧孺所作,是德裕门人韦瓘所撰。”按牛僧孺曾封奇章郡公。

 〔18〕莫休符唐末人,曾官融州刺史。《桂林风土记》,原书三卷,现存一卷。除叙述风土人情物产外,还收有一些他书所未见的唐诗。

 〔19〕韦正卿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大历年间,与其兄韦夏卿同举“贤良方正”

 〔20〕关于韦正卿之子韦虢,《新唐书·韦夏卿传》又云:“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虢往请无间也。”“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终桂管观察使。”

 〔21〕刘轲唐代沛(今江苏沛县)人。天宝末年落韶右(今广东曲江一带)。早年为僧,元和十三年(818)登进士第,曾任史官。

 《牛羊历》,《新唐书·艺文志》入小说家,一卷。注云:“牛僧孺、杨虞卿事。檀鸾子皇甫松序。”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

 “《牛羊历》,诸家悉以为刘轲撰。…案轲本浮屠,中岁慕孟轲为人,遂长发,以文鸣一时。即纪载时事,命名讵应乃尔;必赞皇之,且恶轲者为之也。案《通鉴注》引作皇甫松,松有恨僧孺见传,或当近之。”按赞皇指李德裕,他于文宗时受封赞皇县伯。

 〔22〕杨虞卿字师皋,唐代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宪宗元和末官至监察御史。牛重要人物之一。

 〔23〕《藕香零拾》丛书,清代缪荃孙辑,共收三十九种,一○二卷。刊于清代光绪末年。按该书所收系《续牛羊历》。《牛羊历》见收于宋代晁载之《续谈助》卷三。

 〔24〕皇甫松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词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或曰松,奇章表甥,然公不荐,因襄大水,遂为《大水变》,极言诽谤。”

 〔25〕姓应图谶除《周秦行纪论》所引谶语外,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木星入斗”条又说:唐乾符中,木星入南斗,术士边罔以为“帝王之兆”“识者唐世常有绯衣谶,或曰将来幸运,或姓裴,或姓牛,以为裴字为绯衣,牛字著人即朱也。所以裴晋公(度)及牛相国僧孺,每罹此谤。李卫公斥《周秦行纪》乃斯事也”

 〔26〕李贺(791—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人,中唐诗人。曾官奉礼郎。《歌诗编》,即《李贺歌诗编》,四卷,外集一卷。

 〔27〕沈亚之(781—832)吴兴(今属浙江)人,中唐作家。所著《沈下贤集》,共十二卷,其中诗赋一卷,文十一卷。下文说集中“有传奇三篇”指《湘中怨辞》、《异梦录》和《秦梦记》。

 〔28〕计有功字敏夫,宋代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所著《唐诗纪事》,八十一卷。载录唐代一一五○名诗人的作品本事及有关诗篇。

 〔29〕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今新疆一带)人。所著《唐才子传》,十卷,收唐代诗人三九八人的评传。

 〔30〕柏耆唐代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人。文宗太和初官至谏议大夫。太和三年(829),横海节度使李惇讨伐叛将李同捷,他奉诏宣慰德州行营。后被参劾,贬循州司户,其判官沈亚之同时被贬为虔州南康尉。

 〔31〕《湘中怨辞》传奇篇名,写太学进士郑生与蛟宫龙女氾人恋爱的故事。

 〔32〕《异梦录》传奇篇名,写邢凤梦观古装美人“弓弯舞”及王炎梦为吴王作西施挽歌的故事。

 〔33〕谷神子即郑还古,唐代荥(今属河南)人。宪宗元和间进士,官河北从事,后贬吉州掾。《博异志》,又名《博异记》,笔记小说集,一卷。

 〔34〕王炎唐代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官至太常博士。王播(759—830),字明敭,王炎之兄。官至尚书左仆,同平章事。

 〔35〕叶氏观古堂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湖南长沙人。

 室名观古堂,刻书多种。

 〔36〕涵芬楼上海商务印书馆藏书楼,清代光绪末年创立,收藏善本秘籍多种。一九二四年移入东方图书馆。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争中为日本侵略军焚毁。

 〔37〕小草斋明代文学家谢肇淛书室名。谢氏著有《五杂俎》等。

 〔38〕丁氏八千卷楼清代钱塘丁申、丁丙兄弟的藏书楼,分三部分:八千卷楼,藏四库著录书;小八千卷楼,藏善本书;后八千卷楼,藏四库未收书。

 〔39〕段成式(?—863)字柯古,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唐代文学家。官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少卿等。《酉杂俎》,笔记小说集,二十卷,又续集十卷。

 〔40〕《杨太真外传》参看本篇第七分。

 〔41〕杨国忠(?—756)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以堂妹杨贵妃关系,为玄宗宠幸,官至宰相。安史之,随玄宗奔蜀,在马嵬坡被军士所杀。

 〔42〕《秦梦记》传奇篇名,沈亚之在篇中自述梦入秦国,娶秦穆公之女弄玉为的故事。

 〔43〕关于《秦梦记》的异文,《秦梦记》写沈亚之将别秦穆公,受命作歌,首句为“击髆舞,恨满烟光无处所。”而上文有“将去,公追酒高会,声秦声,舞秦舞,舞者击髆拊髀呜呜”等语,故“击髆”当为“击髆”之误。《太平广记》即作“击髆”又写沈亚之对秦穆公说:

 “臣不忘君恩,如今。”《太平广记》作“如”较合于立誓的口吻。

 〔44〕《无双传》传奇篇名,写刘无双与表兄王仙客幼年相亲,后无双因父罪没入宫庭,得押衙古洪用奇术救出,与仙客成婚的故事。

 〔45〕薛调(830—872)唐代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婺州刺史薛膺之子,河东郡公薛苹之孙。

 〔46〕《翰苑群书》十二卷,宋代洪遵编。共收唐代李肇《翰林志》、宋代李昉《林宴会集》和洪遵本人《翰苑遗事》等记述唐、宋两代翰林学士姓名及翰林院掌故的史籍十二种。《唐语林》,笔记集,宋代王谠著。原书久佚,今本从《永乐大典》辑出,八卷。

 〔47〕范摅自号五云溪人,唐懿宗时人。《云溪友议》,笔记集,三卷。多载有关中晚唐诗人及诗歌的资料。

 〔48〕薛太尉疑为上文“薛太保”之误。

 〔49〕《明珠记》传奇剧本,二卷,明代陆采与其兄陆粲合作。

 明代吕天成《曲品》称其“本《无双》而作记,借明珠以联情”

 〔50〕《上清传》传奇篇名,写窦参被陆贽以“蓄养侠刺”等罪名构陷致死,其宠婢上清为之申冤的故事。窦参(733—792),字时中,扶风平陵(今陕西咸)人。唐德宗时任宰相,与陆贽不和,后被贬,死于邕州。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51〕《常侍言旨》笔记集,唐代柳珵著,记开元、天宝年间宫廷异闻,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著录:“《常侍言旨》,一卷,右唐柳珵记其世父登所著,六章。《上清》、《刘幽求》二传附。”今传本中无《刘幽求传》及《上清传》。

 〔52〕柳芳字仲敷,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开元进士,官集贤学士。其子柳登,字成伯,官大理少卿;柳冕,字敬叔,官福建观察使。柳登子柳璟,字德辉,官礼部侍郎。

 〔53〕《杨娼传》传奇篇名,写某武官宠爱杨姓歌女,因妬气愤而亡,歌女亦以死殉的故事。

 〔54〕房千里唐代河南(治今河南洛)人。所著《南方异物志》、《投荒杂录》,《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著录于史部“地理类”和“杂传记类”

 〔55〕许浑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官至睦、鄂二州刺史。著有《丁卯集》。

 〔56〕韦縠五代前蜀人,官至监察御史。所编《才调集》为唐诗选集,共十卷。上文所引诗,《才调集》列为“无名氏三十七首”之二十二;《全唐诗》卷五三六收为许浑诗,题作《寄房千里博士》,注云:“一作《途经敷水》,一作《客有新丰馆题怨别之词,因诘传吏,尽得其实,偶作四韵嘲之》。”

 〔57〕《飞烟传》传奇篇名,明钞原本《说郛》作《步飞烟》。

 写武公业之妾步飞烟与邻人赵象爱恋,被公业鞭挞,至死不悔的故事。

 《三水小牍》,传奇小说集,唐代皇甫枚著。“枚”或写作“牧”

 〔58〕卢氏《抱经堂丛书》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号抱经,清代浙江杭州人。所刻《抱经堂丛书》共十七种。《云自在龛丛书》,清光绪中缪荃孙编刻,共三十六种。所收《三水小牍》较卢文弨刊本多逸文十二篇,中有《非烟传》,题作《步飞烟》。

 〔59〕三水汉代安定郡属县,在今宁夏固原。唐代邠州新平郡有三水县,在今陕西旬邑。

 〔60〕姚咨字舜咨,号茶梦主人,明代无锡(今属江苏)人。喜藏书,著有《潜坤集》、《秋名臣传》。嘉靖三十三年(1554)他抄得杨氏所藏《三水小牍》二卷,并作跋,后由秦汴刊行。卢氏抱经堂本即源于此本。

 〔61〕《虬髯客传》传奇篇名,唐末杜光庭作。写隋末杨素侍红拂私奔李靖,后与侠士虬髯客在太原同访李世民,虬髯客知其必为“天子”于是远走海外,另取扶余国为国主。

 〔62〕杜光庭(850—933)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宗时应试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避黄巢入蜀,他被召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时留蜀任职。

 〔63〕王建(847—918)字光图,许州舞(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国的建立者,九○三年至九一八年在位。

 〔64〕后主指王建之子王衍。

 〔65〕以窥覗神器为大戒指《虬髯客传》中虬髯客退避李世民的情节及篇末议论:“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神器,指天下,后转指帝位。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66〕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南宋休宁(今属安徽)人,官吏部尚书。著有《易原》、《雍录》等。所著《考古编》,十卷,杂论经义异同及考订史事。

 〔67〕“上变之嫌”此事又见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隋大业中,卫公上书,言高祖终不为人臣,请速除之。及京师平,靖与骨仪、卫文昇等俱收。卫、骨既死,太宗虑囚,见靖与语,因请于高祖而免之。”《新唐书·李靖传》:“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高祖,指唐高祖李渊;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卫公,指李靖。

 〔68〕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著有传奇剧本九种,现存《红拂记》(二卷)等五种。张太和,字幼于,号屏山,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戏曲作家。所著传奇剧本《红拂记》,今无传本。

 〔69〕凌初成《虬髯翁》杂剧剧本,一卷。演《虬髯客传》故事,以虬髯客为主角。按凌氏又有杂剧《莽择配》,或名《北红拂》,亦演同一故事而以红拂为主角;《蓦忽姻缘》,三传《虬髯客》故事,以李靖为主角,此剧未见传本。

 《冥音录》〔1〕出《广记》四百八十九。中称李德裕为“故相”则大中或咸通后作也。《唐人说荟》题朱庆馀〔2〕撰,非。

 《东夜怪录》〔3〕出《广记》四百九十。叙王洙述其所闻于成自虚,夜中遇魅,以隐语相酬答事。《唐人说荟》即题洙作,非也。郑振铎(《中国短篇小说集》)〔4〕云:“所叙情节,类似牛僧孺的《元无有》,也许这两篇是同出一源的。”案《元无有》本在《玄怪录》中,全书已佚。此条《广记》三百六十九引之:

 宝应中,有元无有,常以仲末独行维扬郊野。

 值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多逃。遂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方出。无有坐北窗,忽闻西廊有行人声。未几,见月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若此,吾辈岂不为一言以展平生之事也?”其一人即曰云云。

 咏既朗,无有听之具悉。其一衣冠长人,即先曰:“齐绔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诗曰:“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敝黄衣冠人,亦短陋,诗曰:“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其四故黑衣冠人,诗曰:“爂薪贮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无有亦不以四人为异,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递相褒赏。观其自负,则虽阮嗣宗《咏怀》,亦若不能加矣。四人迟明方归旧所。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灯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

 《灵应传》〔5〕出《广记》四百九十二,无撰人名氏。《唐人说荟》以为于逖〔6〕作,亦非。《传》在记龙女之贞淑,郑承符之智勇,而亦取李朝威《柳毅传》中事〔7〕,盖受其影响,又稍变易之。泾原节度使周宝〔8〕字上珪,平州卢龙人。在镇务耕力,聚粮二十万石,号良将。黄巢据宣歙〔9〕,乃徙宝镇海军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后为钱镠〔10〕所杀。《新唐书》(一八六)有传。

 右第五分

 〔1〕《冥音录》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崔氏姊妹得其姨母鬼魂传授筝曲的故事。

 〔2〕朱庆馀名可久,唐代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825—826)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有《朱庆馀集》。一说肃宗宝应(762)进士,则其登第后二十五年(787)李德裕方出生,不可能称李为“故相”按陶珽刻本《说郛》始题《冥音录》为朱庆馀所作,《唐人说荟》沿误。

 〔3〕《东夜怪录》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进士王洙转述成自虚夜遇骆驼、老、破瓠、旧笠等怪,赋诗酬答的故事。怪诗中多用隐语自示身份。

 〔4〕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曾任燕京、暨南等大学教授。主编《小说月报》、《文学》等刊物,著有《图本中国文学史》及短篇小说集《桂公塘》等。所编《中国短篇小说集》,选录唐代至清末的短篇小说,共三集,于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分册出版。

 〔5〕《灵应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泾州节度使周宝应善女湫龙女九娘子之请,遣部将郑承符魂赴龙宫,率亡卒帮助她反抗朝那龙神为弟婚的故事。

 〔6〕于逖唐天宝间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称其为“山颠水涯,苦学贞士”

 〔7〕取李朝威《柳毅传》中事《灵应传》中九娘子自述身世,称庭君为其“外祖”又说:“顷者,泾君与庭外祖世为姻戚,后以琴瑟不调,弃掷‮妇少‬,遭钱塘之一怒,伤生害稼,怀山襄陵。泾水穷鳞,寻毙外祖之牙齿”等,皆本于《柳毅传》。

 〔8〕周宝(814—887)唐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曾任泾原节度使,乾符六年(879)十月徙镇海军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

 〔9〕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于乾符六年占据宣、歙(今安徽宣城、歙县一带)。

 〔10〕钱珽(852—932)字具美,临安(今属浙江)人。唐僖宗乾符时官杭州刺史,受镇海军节度使节制。五代时他建立吴越国,九○七年至九三二年在位。僖宗光启三年(887),润州牙将刘浩等逐周宝,钱珽周宝到杭州。史书或说周为钱所杀,或说周之死与钱无关(参看《资治通鉴》卷二五七“考异”)。

 《隋遗录》〔1〕上下卷,据原本《说郛》七十八录出,以《百川学海》〔2〕校之。前题唐颜师古撰。末有无名氏跋,谓会昌中,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3〕。题《南部烟花录》,为颜公遗稿。取《隋书》校之,多隐文。后乃重编为《大业拾遗记》。原本缺落,凡十七八,悉从而补之矣云云。是此书本名《南部烟花录》,既重编,乃称《大业拾遗记》。今又作《隋遗录》,跋所未言,殆复由后来传刻者所改欤。书在宋元时颇已流行,《郡斋读书志》及《通考》并著《南部烟花录》;

 《通志》著《大业拾遗录》;《宋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亦有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子部小说类又有颜师古《隋遗录》一卷,盖同书而异名,所据凡两本也。本文与跋,词意荒率,似一手所为。而托之师古,其术与葛洪之《西京杂记》〔4〕,谓钞自刘歆之《汉书》遗稿者正等。然才识远逊,故罅漏殊多,不待吹求,已知其伪。清《四库全书总目》(一四三)云:“王得臣《塵史》称其‘极恶可疑。’姚宽《西溪丛语》亦曰:‘《南部烟花录》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诗,六朝语不如此。唐《艺文志》所载《烟花录》,记幸广陵事,此本已亡,故俗伪作此书云云。’然则此亦伪本矣。今观下卷记幸月观时与萧后夜话,有‘侬家事一切已托杨素了’之语,是时素死久矣。

 师古岂疏谬至此乎?其中所载炀帝诸作,及虞世南赠袁宝儿作,明代辑六朝诗者,往往采掇,皆不考之过也。”

 《炀帝海山记》〔5〕上下卷,出《青琐高议》后集卷五,先据明张梦锡刻本录,而校以董氏所刻士礼居本〔6〕。明钞原本《说郛》三十二卷中亦有节本一卷,并取参校。篇题下原有小注,上卷云“说炀帝宫中花木”下卷云“记炀帝后苑鸟兽”皆编者所加,今削。其书盖侈陈炀帝奢靡之迹,如郭氏《冥》,苏鹗《杜》〔7〕之类,而力不逮。中有《望江南》调八阕,清《四库目》云,乃李德裕所创,段安节《乐府杂录》述其缘起甚详,〔8〕亦不得先于大业中有之。

 《炀帝楼记》录自原本《说郛》三十二。明焦竑作《国史》《经籍志》,并《海山记》皆著录,盖尝单行。清《四库目》(一四三)谓“亦见《青琐高议》。…竟以楼为在长安,乖谬殊甚。”然《青琐高议》中实无有,殆纪昀〔9〕等之误也。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更推阐其评语,以为“后称‘大业九年,帝再幸江都,有楼。’末又称‘帝幸江都,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经月,火不灭。’则竟以楼为在长安,等诸项羽之焚阿房,何乖谬至于此极”云〔10〕。

 《炀帝开河记》从原本《说郛》卷四十四录出。《宋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著录一卷,注云不知作者。清《四库目》以为“词尤鄙俚,皆近于委巷之传奇,同出依托,不足道。”按唐李匡文《资暇集》〔11〕(下)云:“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末有自注云:

 “麻祜庙在睢。鄜方节度使李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然则叔谋焰,且有其实,此篇所记,固亦得之口耳之传,非尽臆造矣。惜李丕所立碑文,今未能见,否则当亦有足资参证者。至冢中诸异,乃颇似本《西京杂记》所叙广陵王刘去疾〔12〕发冢事,附会曼衍作之。

 右四篇皆为《古今逸史》〔13〕所收。后三篇亦见于《古今说海》〔14〕,不题撰人。至《唐人说荟》,乃并云韩偓〔15〕撰。致尧生唐末,先则颠沛危朝,后乃流离南裔,虽赋诗,未为稗史。所作惟《金銮密记》一卷,诗二卷,《香奁集》一卷而已〔16〕。

 且于史事,亦不至荒陋如是。此盖特里巷稍知文字者所为,真所谓街谈巷议,然得冯犹龙掇以入《隋炀史》〔17〕,遂弥复纷传于世。至今世俗心目中之隋炀,殆犹是昼游西苑,夜止楼者也。

 明钞原本《说郛》一百卷,虽多误,而《楼记》实佳。以其尚存俗字,如“你”之类,刻本则大率改为“尔”或“汝”矣。世之雅人,憎恶口语,每当纂录校刊,虽故书雅记,间亦施以改定,俾弥益雅正。宋修《唐书》,于当时恒言,亦力求简古,往往大减神情,甚或莫明本意。然此犹撰述也。重刊旧文,辄亦不赦,即就本集所收文字而言,宋本《资治通鉴考异》所引《上清传》中之“这獠奴”明清刻本《太平广记》引则俱作“老獠奴”矣;顾氏校宋本《周秦行纪》中之“屈两箇娘子”及“不宜负他”《广记》引则作“屈二娘子”及“不宜负也”矣。无端自定为古人决不作俗书,拼命复古,而古意乃寱失也。

 右第六分

 〔1〕《隋遗录》传奇篇名,写隋炀帝游幸扬州的奢侈腐化生活。

 〔2〕《百川学海》丛书,南宋左圭辑,共十集,一百种。收唐宋笔记、杂说、传奇等。

 〔3〕僧志彻得于瓦棺寺阁南双阁之荀笔中瓦棺寺,东晋时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五线》卷下:“《〈大业拾遗记〉后序》:上元瓦棺寺阁南隅有双笼,闭之忘记岁月。会昌中,诏拆浮屠,因得筍笔百余头藏书帙中。有生白藤纸数幅,题为《南郡烟花录》,僧志彻得之。及焚释氏群经,僧人惜其香轴,争取纸尾拆去,视其轴,皆有鲁郡颜公名,题云手写是录。即前之筍笔,可举而知也。”

 〔4〕葛洪(约283—363)字稚川,东晋丹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抱朴子》等。《西京杂记》,笔记小说集,葛洪托名西汉刘歆作,原本上、下两卷,后分为六卷。

 〔5〕《炀帝海山记》和下文的《炀帝楼记》、《炀帝开河记》皆为传奇篇名,作者不详,鲁迅以为当系宋人所作。《海山记》写隋炀帝造西苑、凿五湖等事;《楼记》写隋炀帝起楼、幸美女等荒生活;《开河记》写麻叔谋奉炀帝命开运河,掘墓民等事。

 〔6〕张梦锡字云生,明代鄞(今浙江宁波)人,明末鲁王监国时官至御史。所刻《青琐高议》,前、后集各十卷。董氏所刻士礼居本,指董康据清代黄丕烈士礼居所藏钞本的刻印本,附有别集七卷。董康(1867—1946),字绶经,江苏武进人,清光绪年间进士。

 〔7〕郭氏《冥》全名《汉武冥记》,四卷,记神仙怪异故事。旧题汉郭宪撰,当系六朝人所作。郭宪,字子横,汝南新郪(今安徽太和)人,东汉方士。苏鹗《杜》,全名《杜杂编》,三卷。记唐代广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间的传闻异事。苏鹗,字德祥,唐代武功(今属陕西)人。

 〔8〕《望江南》词牌名,亦名《忆江南》,相传本名《谢秋娘》,为李德裕所创。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此调“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为亡谢秋娘所撰。”段安节,唐末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官至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善音律,能作曲。所著《乐府杂录》,一卷。杂记开元以后有关音乐歌舞及著名艺人的故事。

 〔9〕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

 〔10〕周中孚(1768—1831)字信之,清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所著《郑堂读书记》,共七十一卷。引文见卷六十三。

 〔11〕李匡文字济翁,唐代陇西(今甘肃东部)人。官太子宾客、贺州刺使。所著《资暇集》,三卷。主要考证古物、记述史事。

 〔12〕广陵王刘去疾《西京杂记》卷六作广川王,说他喜掘墓藏。

 〔13〕《古今逸史》丛书,明代吴琯编。共收五十五种,分逸志、逸记两门,内有部分小说资料。

 〔14〕《古今说海》丛书,明代陆楫等编。共一三五种,多为明代以前的小说、杂记,分说选、说渊、说略、说纂四部。

 〔15〕韩偓(844—923)字致尧,小字冬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官翰林学士、承旨。后因反对朱温,入闽依王审知以卒。有《韩内翰别集》。

 〔16〕《金銮密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五卷,入史部“杂史”类。《香奁集》,诗集,一卷,又有三卷本。

 〔17〕冯犹龙(1574—1646)名梦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文学家。南明唐王时任寿宁知县。编著话本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种,合称“三言”《隋炀史》,明代小说,四十回。作者署齐东野人,是否即冯梦龙,未详。按冯氏《醒世恒言》中有《隋炀帝逸游召谴》一篇。

 《绿珠传》一卷出《琳琅秘室丛书》〔1〕。其所据为旧钞本,又以别本校之。末有胡珽跋,云:“旧本无撰人名氏。案马氏《经籍考》题‘宋史官乐史撰’。宋人《续谈助》亦载此传,而删节其半。后有西楼北斋跋云:‘直史馆乐史,尤地理学,故此传推考山水为详,又皆出于地志杂书者。’余谓绿珠一婢子耳,能感主恩而奋不顾身,是宜刊以风世云。咸丰三年八月,仁和胡珽识。”今再勘以《说郛》三十八所录,亦无甚异同。疑所谓旧钞本或别本者,即并从《说郛》出尔。旧校稍烦,其必改“越”为“粤”之类,尤近自扰,〔2〕今悉不取。

 《杨太真外传》〔3〕二卷,取自顾氏《文房小说》。署史官乐史撰,《唐人说荟》收之,诬谬甚矣。然其误则始于陶宗仪《说郛》之题乐史为唐人。此两本外,又尝见京师图书馆所藏丁氏八千卷楼旧钞本,称为“善本”然实凡本而已,殊无佳处也。《宋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著录“曾致尧《广中台记》八十卷,又《绿珠传》一卷”颇似《传》亦曾致尧〔4〕作;

 又有“《杨妃外传》一卷”注云:“不知作者”;又有“乐史《滕王外传》一卷,又《李白外传》一卷,《仙集》一卷,《许迈传》一卷,《杨贵妃遗事》二卷,”注云:“题岷山叟上”书法函胡,殆不可以理析。然《续谈助》一跋而外,尚有《郡斋读书志》(九,传记类)云:“《绿珠传》一卷,右皇朝乐史撰。”又“《杨贵妃外传》二卷,右皇朝乐史撰。叙唐杨妃事迹,讫孝明之崩。”而《直斋书录解题》(七,传记类》亦云:“《杨妃外传》一卷,直史馆临川乐史子正撰。”则绿珠杨妃二传,皆乐史之作甚明。《杨妃传》卷数,宋时已分合不同,今所传者盖晁氏所见二卷本也。但书名又小变耳。

 乐史,抚州宜黄人,自南唐入宋,为著作佐郎,出知陵州。以献赋召为三馆编修〔5〕,迁著作郎,直史馆。观绿珠太真二传结衔,则皆此时作。后转太常博士,出知舒黄商三州,再入文馆,掌西京勘磨司〔6〕,赐金紫。景德四年卒,年七十八。

 事详《宋史》(三百六)《乐黄目传》〔7〕首。史多所著作,在三馆时,曾献书至四百二十余卷,皆叙科第孝悌神仙之事〔8〕。又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征引群书至百余种,今尚存。盖史既博览,复长地理,故其辑述地志,即缘滥于采录,转成繁芜。而撰传奇如《绿珠》《太真传》,又不免专拾旧文,如《语林》,《世说新语》,《晋书》,《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长恨传》,《酉杂俎》,《安禄山事迹》等〔9〕,稍加排比,且常拳拳于山水也。

 右第七分

 〔1〕《绿珠传》传奇篇名,宋代乐史作。写晋代豪门石崇宠妾绿珠坠楼殉主的故事。《琳琅秘室丛书》,清代胡珽辑,五集,三十六种。所收偏重掌故、说部、释道方面的书。胡珽(1822—1861),字心耘,清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官太常博士。

 〔2〕改“越”为“粤”之类,尤近自扰《绿珠传》:“绿珠者,姓梁,白州博白县人也。州则南昌郡,古越地,秦象郡,汉合浦县地。”

 白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一带,属古百越居地,故“越”不必改“粤”

 〔3〕《杨太真外传》传奇篇名,分上、下两卷。写杨贵妃故事。

 〔4〕曾致尧(947—1012)字正臣,宋代南丰(今属江西)人,官至户部郎中。著有《仙凫羽翼》、《广中台记》等,均佚。

 〔5〕献赋乐史向宋太宗献《金明池赋》,被召为三馆编修。三馆,指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宋代掌管图书、编纂国史的机构。

 〔6〕西京勘磨司当为西京磨勘司。北宋以汴(今河南开封)为京城,以洛(今属河南)为西京。磨勘司,主管官吏考课升迁的官署。

 〔7〕《乐黄目传》乐史次子黄目的本传,篇首叙乐史生平事迹。

 〔8〕在三馆时,曾献书至四百二十余卷按《宋史·乐黄目传》载:乐史在三馆时,献《贡举事》二十卷,《登科记》三十卷,《题解》二十卷,《唐登科文选》五十卷,《孝弟录》二十卷,《续卓异记》三卷,共一四三卷。迁著作郎等官后又献《广孝传》五十卷,《总仙记》一四一卷,《广孝新书》五十卷,《上清文苑》四十卷。两次共献书四二四卷。

 〔9〕《语林》笔记小说集,二卷,晋代裴启著。记述两汉魏晋间士大夫言谈轶事,已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有辑本。《明皇杂录》,笔记小说集,二卷,又别录一卷,唐代郑处诲著。记唐玄宗朝杂事传说。《开天传信记》,笔记小说集,一卷,唐代郑棨著。写开元天宝间故事,杂有神怪传说。《安禄山事迹》,小说,二卷,唐代姚汝能著。

 宋刘斧秀才作《翰府名谈》二十五卷,又《摭遗》〔1〕二十卷,《青琐高议》十八卷,见《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

 今惟存《青琐高议》。有明张梦锡刊本,前后集各十卷,颇难得。近董康校刊士礼居写本,亦二十卷,又有别集七卷,《宋志》所无。然宋人即时有引《青琐摭遗》者,疑即今所谓别集。《宋志》以为《翰府名谈》之《摭遗》,盖亦误尔。其书杂集当代人志怪及传奇,漫无条贯,间有议,亦殊浅率。前有孙副枢〔2〕序,不称名而称官,甚怪;今亦莫知为何人。此但选录其较整饬曲折者五篇。作者三人:曰魏陵张实子京,曰谯川秦醇子復(或作子履),曰淇上柳师尹。皆未考始末。一篇无撰人名。

 《红记》〔3〕出前集卷五,题下原有注云“红叶题诗取韩氏”今删。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有顾况于洛乘门苑水中得大梧叶,上有题诗,况与酬答事。“帝城不水,叶上题诗寄谁”〔4〕者,况和诗也。范摅《云溪友议》(下)又有《题红怨》,言卢渥〔5〕应举之岁,于御沟〔6〕得红叶,上有绝句,置于巾箱。及宣宗放宫人〔7〕,渥获其一。“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何太急,深宫尽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宋人作传奇,始回避时事,拾旧闻附会牵合以成篇,而文意并瘁。如《红记》,即其一也。

 《赵飞燕别传》〔8〕出前集卷七,亦见于原本《说郛》三十三,今参校录之。胡应麟(《笔丛》二十九)云:“戊辰之岁,余偶过燕中书肆,得残刻十数纸,题《赵飞燕别集》。阅之,乃知即《说郛》中陶氏删本。其文颇类东京,而末载梁武答昭仪化鼋事。盖六朝人作,而宋秦醇子復补缀以传者也。第端临《通考》渔仲《通志》并无此目。而文非宋所能。其间叙才数事,多俊语,出伶玄右,而淳质古健弗如。惜全帙不可见也。”又特赏其“兰汤滟滟”等三语,以为“百世之下读之,犹然兴。”然今所见本皆作别传,不作集;《说郛》本亦无删节,但较《高议》少五十余字,则或写生所遗耳。《高议》中录秦醇作特多,此篇及《谭意歌传》〔9〕外,尚有《骊山记》及《温泉记》〔10〕。其文芜杂,亦间有俊语。倘精心作之,如此篇者,尚亦能为。元瑞虽鉴,能作《四部正讹》〔11〕,而时伤嗜奇,爱其动魄,使然兴,则辄冀其为真古书以增声价。犹今人闻伶玄《飞燕外传》及《汉杂事秘辛》〔12〕为伪书,亦尚有怫然不悦者。

 《谭意歌传》出别集卷二,本无“传”字,今加。有注云:

 “记英奴才华秀”今削。意歌,文中作意哥,未知孰是。唐有谭意哥,盖薛涛李冶之,辛文房《唐才子传》曾举其名,然无事迹。

 〔13〕秦醇此传,亦不似别有所本,殆窃取《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为前半,而以团圆结之尔。

 《王幼玉记》〔14〕出前集卷十,题下有注云:“幼玉思柳富而死”今删。

 《王榭》〔15〕出别集卷四,有注云:“风涛飘入乌衣国”今删;而于题下加“传”字。刘禹锡《乌衣巷》诗〔16〕,本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篇改谢成榭,指为人名,且以乌衣为燕子国号,殊乏意趣。而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17〕乃已引为典据,此真所谓“俗语不实为丹青”〔18〕者矣。因录之,以资谈助。

 《梅妃传》〔19〕出《说郛》三十八,亦见于顾氏《文房小说》,取以相校,《说郛》为长。二本皆不云何人作,《唐人说荟》取之,题曹邺〔20〕者,妄也。唐宋史志亦未见著录。后有无名氏跋,言“得于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又云“惟叶少蕴与予得之。”案朱遵度〔21〕好读书,人目为“朱万卷”子昂〔22〕,称“小万卷”由周入宋,为衡州录事参军,累仕至水部郎中。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宋史》(四三九)《文苑》有传。少蕴则叶梦得〔23〕之字,梦得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时终于知福州,是南北宋间人。年代远不相及,何从同得朱遵度家书。盖并跋亦伪,非真识石林者之所作也。今即次之宋人著作中。

 《李师师外传》〔24〕出《琳琅秘室丛书》,记所据为旧钞本。

 后有黄廷鉴〔25〕跋云:“《读书敏求记》云,吴郡钱功甫秘册藏有《李师师小传》,牧翁曾言悬百金购之而不获见者。偶闻邑中萧氏有此书,急假录一册。文殊雅洁,不类小说家言。师师不第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张端义《贵耳集》载有师师佚事二则,传文例举其大,故不载,今并附录于后。又《宣和遗事》载有师师事,亦与此传不尽合,可并参观之。琴六居士书。”《贵耳集》〔26〕二则,今仍迻录于后,然此篇未必即端义所见本也。

 道君北狩,在五国城或在韩州,凡有小小凶吉丧祭节序,北人必有赐赉。一赐必要一谢表。北人集成一帙,刊在榷场中。传写四五十年,士大夫皆有之,余曾见一本。更有《李师师小传》,同行于时。

 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檃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后云:“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李师师因歌此词。道君问谁作。李师师奏云:

 “周邦彦词。”道君大怒,坐朝宣谕蔡京云:“开封府有监税周邦彦者,闻课额不登,如何京尹不案发来?”

 蔡京罔知所以,奏云:“容臣退朝呼京尹叩问,续得复奏。”京尹至,蔡以御前圣旨谕之。京尹云:“惟周邦彦课额增羡。”蔡云:“上意如此,只得迁就。”

 将上,得旨:“周邦彦职事废弛,可下押出国门!”

 隔一二,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李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道君方以邦彦出国门为喜,既至,不遇。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

 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不知官家来。”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今“柳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

 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后官至大晟乐乐府待制。邦彦以词行,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当时李师师家有二邦彦,一周美成,一李士美,皆为道君狎客。士美因而为宰相。吁,君臣遇合于倡优下之家,国之安危治,可想而知矣。

 右第八分终

 〔1〕《摭遗》《宋史·艺文志》列于《翰府名谈》之后,把它当作《翰府名谈摭遗》。鲁迅则疑其为《青琐高议摭遗》,亦即士礼居写本《青琐高议》的别集。

 〔2〕孙副枢《青琐高议》中全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副枢,枢密院副使。枢密院,宋代掌管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务的中央官署。

 〔3〕《红记》传奇篇名,题“魏陵张实子京撰”写书生于髆在御沟中拾得题有诗句的红叶,后来恰巧娶得这个题诗的宫女为的故事。

 〔4〕“帝城不水,叶上题诗寄谁”《红记》中“好事者”赠于髆的诗:“君恩不水,出宫情是此沟。”于髆写于红叶的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皆自顾况这两句诗变化而出。

 〔5〕卢渥(820—905)字子章,唐代范(今北京大兴)人。

 宣宗时进士,官至检校司徒。

 〔6〕御沟唐时引终南山水从皇宫内过,称为“御沟”按下述卢渥得于御沟的红叶题诗,在《红记》中即写为于髆所得。

 〔7〕宣宗放宫人《新唐书·宣宗纪》:大中元年(847)“二月癸未,以旱…出宫女五百人。”

 〔8〕《赵飞燕别传》传奇篇名,题“谯川秦醇子復撰”写汉成帝刘骜宠幸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姐妹的故事。

 〔9〕《谭意歌传》传奇篇名,题“谯郡秦醇子復撰”写歌女谭意歌与张正字相恋,几经周折,方得结为夫妇的故事。

 〔10〕《骊山记》及《温泉记》均为传奇篇名,写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

 〔11〕《四部正讹》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的一种,在该书卷三十至三十二。内容系考辨经史子集中的伪书。

 〔12〕伶玄字子于,汉代潞水(今河北三河)人。《飞燕外传》,写赵飞燕姐妹故事,一卷。旧题伶玄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该书中写前汉人有“祸水灭火”的话,而“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疑其为后人依托。《汉杂事秘辛》,写汉桓帝选立梁冀之妹为皇后事,一卷。前有明代杨慎序,称其为汉代古籍,得之于安宁土知州万氏。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以为即杨慎所伪造。

 〔13〕谭意哥生平不详。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李季兰”条:“历观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如刘媛、…谭意哥、…南楚材薛媛等,皆能华藻,才双美者也。”薛涛(?—834),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人,唐代歌、诗人。李冶(?—784),一名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唐代女道士、诗人。

 〔14〕《王幼玉记》传奇篇名,题“淇上柳师尹撰”写女王幼玉与柳富的爱情故事。

 〔15〕《王榭》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金陵人王榭航海遇险,与乌衣国女子成亲,归后方知此女是燕子的故事。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今属河南)人,中唐诗人。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宾客集》。《乌衣巷》诗,是他所作《金陵五题》之一,《王榭传》末引此诗,改第三句为“旧时王榭堂前燕”以附会所撰故事。按刘禹锡诗中的“乌衣巷”在建康(今南京)城东南朱雀桥附近,三国孙吴在此设军营,兵士都穿黑衣,因而得名;“王谢”指东晋王导、谢安两大豪门世族,当年皆居乌衣巷内。

 〔17〕张敦颐字养正,宋代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南剑州教授,知舒、衡二州。《六朝事迹编类》,二卷,于六朝外兼记唐、宋事迹。

 〔18〕“俗语不实为丹青”语出汉代王充《论衡·书虚》:

 “俗语不实,成为丹青。”

 〔19〕《梅妃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梅妃(江采蘋)深受唐玄宗宠爱,为杨贵妃忌妬,终被疏远的故事。

 〔20〕曹邺字业之,唐代桂州(治今广西桂林)人,官至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21〕朱遵度南唐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隐居不仕,好藏书,时称“朱万卷”著有《群书丽藻目录》。

 〔22〕朱昂(915—1007)字举之,宋代潭州(今湖南长沙)人。

 好藏书,时称“小万卷”其父为朱葆光。

 〔23〕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南宋吴县(今属江苏)人。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著有《石林词》、《避暑录话》等。

 〔24〕《李师师外传》传奇篇名,作者不详。写宋徽宗与名李师师相昵,金兵入汴京,师师被张邦昌献于金帅,金自尽。与他书所述李师师轶事,颇不相同。

 〔25〕黄廷鉴(1752—?)字琴六,清代江苏常人。治考证学,著有《第六絃溪文钞》等。

 〔26〕《贵耳集》三卷,宋代张端义著。内容多记两宋朝野佚事,兼及诗话、考证等。  m.PinGgxs.COm
上章 古籍序跋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