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
1733-1734
 孙承宗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很有本事,除了能打仗外,也能搞关系,魏忠贤在的时候,都拿他没办法。

 但问题是,孙承宗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说话也不好使,让他出面,估计也很麻烦。

 钱谦益幷没有幻想,他所以找到孙承宗,只是希望孙老师帮他找另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曹化淳。

 曹化淳,是知名人士,我依稀记得,在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他是个死跑龙套的,且跑过好几回。

 但在崇祯十年的时候,他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崇祯的亲信。

 在当时,能跟温体仁较劲的,也就只有他了。

 但问题是,这位太监同志跟温体仁无仇,钱谦益也幷非他的亲戚,犯不上较这个劲。

 但钱谦益认定,这个人,能帮他的忙,救他的命。

 凭什么呢?

 就凭十年前,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跟曹化淳幷没有丝毫关系,但钱谦益相信,看着这篇文章的份上,曹化淳是会帮忙的。

 因为这篇文章是王安的墓志铭。

 我讲过,很久以前,魏忠贤是王安的亲信,但我没有讲过,当时王安的亲信,还有一个曹化淳。

 这似乎是个比较复杂的关系。大致是这么回事。

 钱谦益去找曹化淳帮忙,因为他曾经帮王安写过墓志铭,而曹化淳是王安的亲信,所以看在死人的面子上,多少要帮点忙。外加他的老师孙承宗,面子比较广,托他出面,还有点活人的面子,死人活人双管齐下,务必成功。

 成功了。

 曹化淳得知消息,非常吃惊,加上这人跟着王安,还有点良心,感觉温体仁太过分,就答应帮个忙。

 当然,找完了人还得听消息,钱谦益找了个人,天天去朝廷找人打听情况,连续找了三天,都没人理会,毫无消息,第四天,他得到准确的口信:可安心矣。

 可安心矣的意思,就是这事已经搞定,收拾行李,准备出狱。

 钱谦益也是这么理解的,他相信曹化淳已经解决了一切。

 曹化淳原本也这么认为,他上下活动,估计再过几天,事情就结了。

 可是偏就没有结。

 因为温体仁又来了。

 温首辅以为钱谦益必死,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连曹化淳都折腾进来了,这样下去,事情就黄了,既然干了,就干到底,所以他决定,连曹化淳一起整。

 他先散布消息,说钱谦益跟曹化淳合伙,然后还找了个证人,让他出面,指证钱谦益给曹化淳行贿,最后为万无一失,他还请了假。

 每次但凡要整人时,温体仁就会请假,回家呆着,这意思是在我请假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我既不知道,也不在场,事完了,拍拍股再去上班。

 其实对温体仁而言,钱谦益死,还是不死,都没多大关系,反正就政治地位而言,钱地主已经是个死龙套。

 可做可不做的好事,最好做,可做可不做的坏事,最好不做。可惜,温体仁同志没有这个觉悟。

 在他看来,钱谦益已经是个平民,而袒护钱谦益的曹化淳,不过是个司礼太监,作为内阁首辅,要办这两个人,是很容易的。

 可惜他不知道,曹化淳这个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因为曹化淳非但是太监,还有特务背景,他原本在东厂干过,到司礼监后,跟现任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是哥们,关系很铁。

 而今温大人竟拿他幵刀,实在是搞错了码头。曹公公然大怒,立刻跑到东厂,找到王之心,商量对策,毕竟温体仁老巨猾,无懈可击,要彻底搞倒他,必须想个办法。

 商量半天,办法有了。

 先去找皇帝,主动报告此事,说事情很复杂,后果很严重,于是皇帝大人也震惊了,下令严查,事情闹大了。

 接下来,就是去抓人,温体仁是没法抓的,但张汉儒一干人等,随便抓,抓回来,就直接丢进东厂。

 据说东厂的刑罚,总共有上百种,花样繁多,能够让人恨自己生出来,比什么测谎仪好用多了,所以但凡丢进这里的人,都很诚实。

 张汉儒之,似乎也不是什么钢铁战士。按史料的说法,进来的头天晚上,曹化淳去审了一次,就审出来了,除了代本人作案情况外,连幕后主使温体仁先生的诸多言行,也一起代了。

 曹化淳拿到口供,立马就奔了崇祯,崇祯看过之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说了四个字:

 “体仁有!”

 这四个字的意思,用江湖术语解释:温体仁,是有门派的。

 崇祯是不喜欢门派的,作为武林盟主,任何门派他都不喜欢,像温体仁这种人见狗嫌的家伙,虽然讨厌,但用着放心。

 然而这件事清楚地告诉他,温体仁同志也有门派,虽然门派比较小,但再小都是门派。

 然后,他拿来了一封奏疏。  M.PiNGgXs.coM
上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