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临阵之变(二)
“击其侧翼,避实就虚!”鞭长莫及之下,我只得先行向慧明所部的八百将士沉声喝令道。攻坚营所部将士大多数都是恩师张果千拔万选出来的
骨绝佳之士,小部分则是我从两京军中精锐中选拔出来的精英,其心智悟性之高本非寻常人可比,如今他们在将临无数个攒动的
头之际,突闻我的喝令声,那还不省得我的意思?随着统领慧明的一声暴喝,八百攻坚营将士不进反退,一下子拉开了与敌步兵方阵的距离,接着转身扑向敌阵左翼的步骑队列。
邀天之幸!大食国军队或许是习惯使然,也或许是急于冲锋向前,在这一刻,他们大队人马并没有弯弓张弩,而我大唐西征各部的将士全是历经战阵的老兵了,似也察觉到形势的严峻,即使是步战的将士也没有按照常规地下马结队而冲,全部没有迟疑地纵马迂回,避过敌军方阵的正面。
我轻吁了口气,但在心中却依然忧思不绝:方阵,按照大唐传统而论,排列方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即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厚可以粉碎敌人,机动兵力靠后,可以灵活的使用。这种方阵的排列,才可以使得整个方阵达到“内外相维,四面如一,攻守结合,虚实并用”的境界。而如今阿布·穆斯林所布的方阵却外薄内实,莫非其中有什么蹊跷?
阿布轸斯林所布方阵的主体兵器是近五米长的
矛组成,而各人各队之间,排列的却又有如鱼鳞阵那般的密集,显然只适合一个方向的冲锋,若是妄图改变阵型的冲击方向,那么,整个步兵方阵必将混乱一团,予敌对方以可乘之机!除非整个步兵方阵的八千余将士全部抛下手中的长矛,主动变换战法,放弃借以遏止骑军正面冲击的阵势!
然而,当此两军接触在即之际,临阵转换战法,似乎稍嫌太迟,一定会使本已失去先机的大食兵马变得更为被动!但,以阿布·穆斯林纵横疆场以来未逢抵手的才智,不可能智尽于此啊!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阿布·穆斯林的绝地之变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思忖间,
呐声猛地戛然而止,我心中一怔,顿然灵光一闪,猛地省悟:这个随着唢呐声而协调阵中将士步伐的阵式,不就是威风一时的马其顿方阵嘛!马其顿方阵战术,早在千余年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的时代就发展到了顶峰,基本队形为手持六米长
的十六人纵队、并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步兵掩护配合。这种军阵当它前进时,锐无可挡,像座山在前行似的,足以
碎所有阻碍它前进的一切事物!
这种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就由欧洲出发征服了波斯、中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如果不是无法医治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中西的
锋很有可能远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它最经典的战役是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其中,尤以公元前三三一年的高加米拉战役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当时,大
士三世集结了几乎所有精锐部队,波斯骑兵有四万五千之众,步兵二十万人,战车二百辆。
而亚历山大所率领的希腊联军却仅有步兵四万、骑兵七千人!
识破阿布·穆斯林军阵的本来面目的我,眼见整个马其顿方阵随着
呐之声猛地止住前进,心中的诧异和不安却在同时更是加重:眼前的马其顿方阵经过阿布·穆斯林的改良,在目前的局势下,虽不能完全扭转被动的局面,但却也是在受袭之下较能减轻将士伤亡的最佳突围方法之一,最起码可以保得近万将士的周全呀!。<看小说尽在 >
阿布·穆斯林当此关键时刻,命令停止大阵的冲锋,绝不会是自取灭亡,一定是想在此非常时刻采取非常手段,以扭转被动的局面,而一旦他突施出来,不论胜败结果如何,绝对会对我大唐将士造成巨大的伤亡!
一念及此,我额头上不由渗透出一丝冷汗,立即凝神向阿布·穆斯林改良过的马其顿方阵望去。但见正面近距离已然没有阻路敌手的步兵方阵将士,左手将五米的长矛拉地而立,右手掣出
间的大食弯刀,齐着前列袍泽的头顶高度,向长矛一斩而下。大马士莘弯刀之盛名绝非幸致,五米长的
矛帘间中断开来。八千余方阵将士显然早经习练,立即眼明手快地松开原本紧握矛身的左手,以左手接过正要坠落而下的上半部三米余长的
矛。
我心中一跳,帘间明白了阿布·穆斯林的作战意图,再也顾不得保留自己完全可以震惊天下的秘密底牌,我连忙功贯于声,凝声传于敌阵左侧的八百攻坚营将士:“慧明所部帘全力向敌军大阵投掷炸弹!”我的传音之中,隐隐带着一丝从不曾显
过的急惶。
当初,我既打算把这八百亲卫还原成攻坚营,运用在战阵之上,又已经教会亲卫们对于炸葯、炸弹的应用和保管,在此次动身西征之前,我就给亲卫攻坚营配备了一批炸葯和炸弹。而念及炸葯的笨重和炸弹携带的不方便(为安全计,随身携带的炸弹均以匣装,而匣内充以布棉),我规定亲卫攻坚营的将士们,每人仅可随身携带三枚炸弹。
而我之所以这么急惶,不惜暴
自己的秘密武器,甚至不顾念这些土制炸弹爆飞出来的铁片和六棱钉,可能会伤及自己的将士,实在是因为阿布·穆斯林接下来要进行的歹毒战法: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