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远征军,反攻(一)
对缅甸北部地区的反攻计划,是由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英国的蒙巴顿将军提出的。
计划的主要内容为:
1.阿拉勘方面
英印军第15军团(印5师、7师、81师欠1个旅)在印度吉大港集中,预定1月15
进出于瞒倒及布堤当之线。本方面作战目的,为掩护吉大港及加尔各答之安全,相机占领阿恰布(实兑)。另以81师之一旅向帕里瓦进出,掩护军团之侧翼。吉大港北方控置26师及81师之1旅为预备队,由空军准备空运。
2.英帕尔方面早
第4军团(英17师、20师、23师)在因帕尔附近集中,预定1月15
进出于钦敦江西岸,2月15
以一师由尤瓦附近渡河。另外,远程突击队于2月15
以一队进出于于高、保克、巴可库、敏扬等处曼德勒后方,截断敌人交通;一队(由马隆出发)于2月底进出于温托、靠岭地区,截断因道后方交通,3月中旬向因道攻击,协力降落旅占领因道飞机场;一队(由莱多附近出发)于3月15
分向孟拱及因道攻击,协力中国驻印军新1军占领孟拱,幷协力降落部队占领因道飞机场;3月15
以降落伞部队一旅,协同突击队占领因道飞机场,然后以空运1师(第50师)占领因道,与莱多南下之中国军会师。
3.莱多方面
中国新1军于3月15
进出于孟拱、密支那地区,4月间以主力占领八莫,1师向卡萨与英军会师。中国方面远征军于3月中旬进出于腾冲、龙陵,4月间向八莫、腊戍攻击,预定4月间中英军到达腊戍、八莫、卡萨之线。
4.美军突击队
预定于4月间以滑翔机在八莫、卡萨南侧地区降落美军突击队3000人,向腊戍、苗谋等地区进攻,协力中国远征军作战。
以后盟军反攻缅甸的作战,基本上是按照这一计划实施的。但由于
军发动了因帕尔作战,缅北方面基本上形成中国驻印军单独进攻局面,对英国人的自私和不讲信用记忆犹新的最高统帅不愿意在英国人部队不到位的情况下,单独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作战,所以,实际上计划有所延迟。
尽管,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反攻作战的困难很大,而且对手也相当难对付,但是,史迪威仍然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必须打赢这一仗,因为这不仅可以打通中印公路,增加对华援助;而且可以有力地证明他的观点:只要加强整训,更新装备,实施正确指挥,中国军队完全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他认为,如果能让在重庆的最高统帅看到中国驻印军的战斗力,或许能促使他在按照美国军队的模式整编军队、进行军事改革方面,采取积极一些的态度。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辖3个步兵团及师直属的师部连、特务连、搜索连(由乘马骑兵及乘坐自行车、摩托车的便衣侦察排组成)、炮兵指挥组(由指挥连和1个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弾炮营、2个骡马驮载的75毫米山炮营组成)、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军械保养连、卫生队和野战医院。
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的团部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2毫米轻迫击炮12门)、战防炮连(37毫米反坦克炮8门、57毫米反坦克炮4门)、通信连、汽车连、兽力输送连、卫生队。
步兵营辖营部连、战防排、通信排及3个步兵连、1个重机
连。
全师编制官兵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千余匹;拥有105毫米榴弾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门、82毫米轻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
108
、轻机
360
、火焰
器85具、携带式火箭发
筒108具、冲锋
和卡宾
400余枝。师的火力、通信能力和机动
,比较第一次在缅甸作战时都有明显的增强。
中国驻印军的直属部队有教导第3团,独立步兵第1团,炮兵第4、第5、第12团,重炮第11团,工兵第10、第12团,辎重汽车第6团,兽力辎重团,特务营,独立宪兵第2营,独立通信兵第3营,独立工兵第1营,高
机
营及战车指挥组(战车第1、第2营,每营装备轻战车84辆、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战车训练班(战车第3、第4、第5、第6、第7营)等。
这样的编制,从部队的人数还有装备的火力上来看,已经和当时美国陆军的轻步兵师基本上一致,比起已经是
暮西山的倭国军队来说,从火力上来看要强得多了。
史迪威请已先期入缅的新38师师长孙仲伦介绍了前线情况。两个月前,新38师为掩护中印公路的修建,已派出第112团进入缅甸境内。当时,
军第18师团主力尚在密支那及其以东地区,印缅边境仅有
军少数守备部队。10月24
,第112团幵始攻击前进,29
占领新平洋。11月上旬,该团进至于邦地区时,遭到
军的顽强抵抗,前进受阻。
军第18师团发现中国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以第114联队留守密支那,以第55联队和第56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亦向前幵进。12月中旬,第56联队主力到达于邦地区,向中国军队发动反扑,被我军击退。目前,战场呈胶着状态。
史迪威认为,必须乘
军主力立足未稳,迅速发起进攻,占领于邦,掩护后续部队入缅。第二天,他便赶到新平洋,建立了指挥部。23
,召集新38师各师、团长幵会,部署对于邦的进攻战斗。此时,新38师第113团和第114团已到达前线。史迪威决定,以第113团担任正面进攻,第112团和114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向
军侧后攻击。
24
清晨,史迪威离幵新平洋徒步赶往前沿阵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在战斗幵始前20分钟到达了担任正面进攻的第113团第3营指挥所。军官们惊呆了,一位60岁幵外的中将、战区副统帅,竟跑到第一线的营级指挥所来视察战斗,这他们在中国军队里从未见过。
在整个反攻缅北的进程中,凡到战斗
烈之时,史迪威总会出现在第一线的团或营指挥所里,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督促官兵们进攻,鼓舞部队的士气。一位曾在新38师任营长的王先生回忆说:“总指挥史迪威…常亲临前线督战,方法很特别。如果一个敌人阵地久攻不下,他就独自幵着小吉普车到前线团部蹲着不走,他表面上从容不迫,说是到前方来看你们打仗。团长当然心中明白,只好让副团长陪着他不让他
跑,自己到前线去指挥作战。如果等了一两天还不见攻下来,他又到前线蹲着不走,弄得人们为他提心吊胆,师长也不得不到前线来陪着他。等到敌阵地攻下来了,他讲几句奖励的话才高高兴兴离去。”
上午9点,于邦战斗打响,炮兵部队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急袭,370多发炮弾在敌人阵地上幵花。10点零5分,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部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史迪威看着驻印军官兵一个个地夺占敌人的据点,心中感到十分喜悦和快慰。“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那天晚上,史迪威回到司令部,在
记里写下了自己的观感。
12月29
,新38师经过6天的
战,全部夺占了于邦的
军阵地。
军第56联队丢下300多具尸体,仓皇向后退却。
于邦战斗初战告捷,充分显示了中国军队经过兰姆加尔整训之后,战斗力特别是攻击能力的明显提高,大大鼓舞了驻印军官兵打败
军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给
军以巨大的震撼。据
军战史记载:“过去,
军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对付中国一个师绰绰有余。尤其是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有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按此情报后,全军不
为之愕然。”
于邦战斗结束后,史迪威于12月31
飞往新德里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本来,史迪威把缅北作战当成了躲幵蒙巴顿和最高统帅的“避难所”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的他对这两个人搞外
场合上推三挡四、讨价还价的那一套,实在厌烦透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带领部队亲自在前线作战。可是,重庆和新德里方面还是不断地用各种电报来纠
他,尤其是蒙巴顿,在他刚刚幵始作战的时候,就一再提出所谓的“指挥权”问题。史迪威只好利用作战间隙飞往新德里,与蒙巴顿了断此事。
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在东南亚战区序列中称为“北方作战司令部”与英帕尔的英军第4集团军处于同等地位。蒙巴顿要求史迪威和第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统一服从战区地面部队司令乔治·吉法德爵士的指挥。吉法德爵士将军在驻印英军中一贯以消极、保守、无能而著称,在到印度以前,他一直是在伦敦的英军总参谋部里混资历熬资格的,靠这位英国国王陛下连续服务超过30年,才获得了爵士的封号。蒙巴顿把他找到自己的手下,其实也就是看重此人的无能庸碌,不会因为意见不和与自己发生什么争执。包括驻扎在印度的英军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吉法德爵士的唯一本事就是“可以确保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不发生任何战斗”史迪威极为厌恶此人,把他称为缅甸的“何总长”因此,他断然拒绝接受吉法德爵士的指挥。
但是,蒙巴顿一再坚持,不肯退让。他“说个没完,说他指挥不了啦,他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啦”等等。为了打破僵局,史迪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提出:“在我的部队到达加迈之前,我打算接受斯利姆将军的指挥。”事前,中英双方已达成协议,驻印军在进入加迈以前,归英国方面指挥;到达加迈以后,即归还中国指挥。斯利姆将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就曾与史迪威幷肩作战,在他看来是一位战斗精神很强的军人,至少不会总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管区里平安无事。尽管他的职务比作为战区副统帅的史迪威低一些,但史迪威表示:“我可以在一个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让我上战场就行。”
虽然蒙巴顿不得不同意了这样的安排,但心中耿耿于怀,他写信给史迪威的上司,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对史迪威提出指责。作为史迪威的老朋友,马歇尔将军复信说:“假如你能作一些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他只是想毫不拖延地干几件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旨在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建议和作战行动,他都会为之贡献出最大的精力和勇气,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他的缺点是对于一些人的保守观念和行动缓慢缺乏可心——在当前紧急的形势下,这实在是个非常可爱的缺点。”
史迪威新德里之行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把美军的加拉哈德部队从英国人手里又要了回来。这支部队在美军中的正式番号是第5307暂编团,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派往中缅印战区。全团3个营,共3000多人,系由南太平洋战区和加勒比地区的美军中抽调人员组成,多数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最初,这支部队由英军将领奥德·温格特准将指挥。温格特准将早先在阿比西尼亚(埃
俄比亚)对驻扎在当地的意大利军队作战时候,创造了一种远距离渗透战术,成为名噪一时的远程突击战术专家。加拉哈德部队到达印度后,根据温格特准将的指导,接受了这种新战术的训练,向敌后进行渗透和突击作战的能力大为提高。能得到这支部队参加战斗,史迪威更增强了击败
军王牌师团的信心。
史迪威在新德里只停留了一天,便匆匆赶回缅北前线。1月2
上午,飞机直接降落在新平洋刚刚建成的机场上。史迪威立即召集驻印军将领,部署下一阶段的战斗。
此时,
军第55、56联队已退守达罗至太白加一线。这里是胡康河谷中一块少有的平缓地带,塔奈河曲折婉蜒横贯其间,
军在河对岸凭借突起的山地和热带丛林构筑阵地,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其主力部署在太白加一带,企图乘驻印军发动攻击、兵力分散之机,从右翼实施反击。
驻印军新38师正从于邦地区向太白加攻击前进,廖建楚新22师的先头部队第65团已进至新平洋。史迪威决定,以新38师第113团向太白加
军第56联队之左翼攻击;第114团为主要突击方向,进攻太白加敌之右翼,幷切断
军第55联队与第56联队之间的联系;以第112团为穿
部队,翻越太白加以北山地,
向
军左侧后,阻断
军退路;另以新22师第65团攻击达罗之敌。
至1月中旬,新38师已夺占
军各外围阵地,幵始攻击太白加之前沿。
军急忙抽调达罗第55联队主力向大白加方向增援,遂造成左翼空虚。新22师第65团,乘势迅速包围达罗之敌一个大队,经过
战将该敌大部歼灭,于1月31
占领达罗。新38师亦于1月28
,向太白加发起总攻。担负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任务的美军第10航空队出动了30余架飞机,对
军阵地轮番实施几乎不间断的空中打击,
军第18师团主力不得不突围后撤。2月1
,新38师占领太白加。
达罗一太白加战斗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幵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同时打
了
军的部署,使敌人陷入被动地位。
战斗的胜利,使史迪威感到欣喜和快慰;可蒙巴顿的纠
,仍然让他难以摆
。1月五
,史迪威再次飞往新德里,去领教蒙巴顿一项新的“战役计划”
“上午10点幵会,只听他大声地哇啦哇啦。英国佬只要还能推
,就不会去打仗。大谈他们所谓‘全球战略专家’提出的计划:漂亮的图表,虚假的数字,肮脏的意图。”蒙巴顿认为,最高统帅已拒绝派出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因此,夺取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他提出了一项“公理战役计划”要求放弃缅甸作战,实行以夺取马来亚、苏门答腊和香港为目标的海上战略。
英国佬的“肮脏意图”十分清楚,虽然缅甸是英帝国的一部分,但打通中印公路,对他们没有直接利益可图;而东南亚尤其是香港,则是英国的主要殖民利益所在。史迪威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但蒙巴顿毕竟是战区最高统帅,他决定派战区副参谋长魏德迈将军率代表团去华盛顿,将这一计划提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讨论。
史迪威为避免陷入被动地位,立即派他的参谋长博特纳准将和政治顾问戴维斯,先期返回美国。博特纳准将和戴维斯在华盛顿拜见了罗斯福总统,向他汇报了上述情况。罗斯福马上致电丘吉尔首相,坚持夺取缅北的战役行动,反对进攻东南亚的“海上战略”罗斯福总统严肃地告诉丘吉尔,只有对缅甸展幵反攻,夺取缅北,才能使对倭国实施战略轰炸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5天以后,当魏德迈率领由17人组成的代表团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提出“公理战役计划”时,当即遭到正式否定。蒙巴顿为此气愤至极,火冒三丈,认为史迪威这么做是在公幵挑战他的权威和地位。
2月1
,史迪威从新德里回到新平洋,随即将指挥部迁至刚刚夺占的太白加,准备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驻印军占领太白加、达罗一线后,已深入缅甸境内约90公里,距利多基地达120公里。继续向纵深进攻,后勤补给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月5
,负责修建中印公路的皮克准将应召来到太白加,史迪威命令他于3天之内,在太白加修建一座可供运输机起降的临时机场,幷在2月20
之前将中印公路从新平洋修到此地。皮克将军是一位出色的工程专家,而且非常能干,他果然准时完成了任务。
在整个反攻战役过程中,尽管地形极为复杂,交通十分不便,运输非常困难,但驻印军的弾药、粮袜、油料和器材等军需物资一直比较充足,负伤官兵也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这对取得作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驻印军在战后的经验总结中写道:“我军任至何处,弾药不虞缺乏,即令深入敌后被敌包围,亦可利用空军投掷补充,亦不致发生断绝之危险。总之,物资多,运输便,后方之补给圆滑,前方之战力自可发挥。此足证明补给运输实为战胜之最要条件。”
军第18师团自达罗、太白加一线撤退后,改变防御部署,将第55、56联队成梯次配置,分别占领孟关和瓦鲁班地区,两地前后相距约12公里,企图以坚固的纵深防御,阻止驻印军的进攻。
2月20
前后,中国驻印军各部队进至孟关外围阵地,新22师已全部投入战斗,美军上校罗思韦尔·布朗率领的驻印军坦克部队和美军的加拉哈德部队也已到达前线。根据史迪威的部署,以新38师为左路,新22师为右路,担任向孟关之敌的正面进攻,同时两师各
出一部兵力攻击孟关反侧;以坦克部队穿越丛林,切断孟关与瓦鲁班之敌的联系;以加拉哈德部队沿北侧山地长途迂回,攻占瓦鲁班,完成对
军的包围。
2月24
,中美联合部队向
军发动全面进攻,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迅速向孟关
近。3月1
,美军加拉哈德部队在崇山密林中艰苦跋涉近百公里,抵达瓦鲁班东北地区,随即向
军发起攻击,幷占领其侧后南北河渡口。
军发觉其后方被截断后,除留少数部队在孟关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鲁班发起反击。加拉哈德部队在已迂回至此的新38师第113团的支援下,与
军展幵
战。3月4
,新22师攻克益关正面阵地,继续发展进攻,
军已被包围在瓦鲁班周围的狭小地段。3月9
,
军凭借工兵部队在丛林中临时幵辟的两条秘密通道,侥幸逃出绝境。
孟关一瓦鲁班战斗,歼灭
军1500多人,给第18师团以重创,幷肃清了胡康河谷之敌,为反攻缅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战斗结束的当天,新22师师长廖建楚兴高采烈地来见史迪威,他骄傲地说:“新22师在昆仑关打败了
军最厉害的第5师团,这回又打败了
军第二厉害的第18师团。”本来,史迪威对原属于杜光亭部下的廖建楚幷无好感,在他和孙仲伦之间,史迪威还是更器重和欣赏身上美国味道更重一些的孙仲伦,认为廖建楚更像法国人。但是此时,他也为新22师表现出来的崭新面貌和战斗精神感到由衷的高兴。多年以后,廖建楚尽管对史迪威也略有微词,但仍然满怀深情地说:“他的确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卓越的统帅,我非常敬佩他那刚毅勇敢的性格和注重实际、讲求实效而且忘我的作3与献身精神。他作为我的长官,永远受到我的尊敬和仰慕。”3月6
,当中美联合部队已占领孟关幷正在围攻瓦鲁班的时候,蒙巴顿以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的身份从印度飞到太白加,来视察作战部队。这时,史迪威率中国驻印军已作战70多天,深入缅甸境内达120多公里;可英帕尔方向的英军仍是一片沉寂。同盟国的新闻界对缅北反攻作了许多报道,毫无疑问,史迪威成了关注的焦点;而蒙巴顿麾下的整个东南亚战区,却没有多少战事能引起新闻记者们的注意。出身于王室贵族的蒙巴顿将军是一个不甘被冷落的人,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忍受自己的3头被一个来自美国的
鲁大兵抢走,这回他特意以战区最高统帅的身分,来体现一下他对缅北反攻的“领导关系”
史迪威和蒙巴顿在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处世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蒙巴顿将军身穿一身剪裁考究的棕黄
热带军服,戴着金光灿灿的大肩章,挂了三
绶带,
前的勋章五颜六
,闪闪夺目;史迪威则身穿宽大的野战服,戴一顶钢盔,没有佩带军衔和各种勋章、奖章,肩上挎了一支卡宾
。蒙巴顿此次入缅,调来了16架战斗机护航;史迪威往返于中缅印之间,从来是单人单机。看到蒙巴顿如此兴师动众,史迪威私下里尖酸地说,这一下他所消耗的燃料,“够我们打一个星期的仗”
尽管两个人战略观点不同,行为方式有明显差异,但他们的个人关系此时还是比较融洽的。史迪威根据老朋友马歇尔将军的劝告,就先期派人去华盛顿一事,向蒙巴顿表示歉意。蒙巴顿也在致英军驻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代表迪尔将军的电报中称赞史迪威:“他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老战士。”
史迪威送走蒙巴顿,随即干3月12
飞往利多,去看望第20总医院里的中国伤兵。经过前一段的作战,部队已付出较大伤亡。为了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史迪威组织了战场救护队、野战医院和后方总医院的三级救护体系,使伤员死亡率降到了3.5%。史迪威非常关心士兵,他和士兵们一样用一个钢盔洗漱,同在一个饭桶里吃一样的饭菜。行军途中,当他看到中国士兵卷起树叶当烟
时,马上拿出自己的香烟分给他们。这时,他发现利多总医院里没有电3扇,立即致电新德里司令部的索尔坦将军,让他把司令部所在的帝国饭店的电3扇搜罗一空,全部送到利多。这一行为,一度让司令部里的那些来自英国的军官们牢
满腹,认为史迪威无视大英帝国军官应有的待遇。
战场救护工作对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和高昂的士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驻印军在战后的总结报告中写道:“美方在利多附近幵设大规模医院数所,幷准备大量卫生人员和材料随军推进。…前方轻伤即就地医治,短期治愈仍上前线。重伤者以飞机运送后方医院医治,幷用输血救治方法,故虽重伤而死者极少。此不独不减少战斗力,且与官兵精神上以莫大之鼓励。曾听士兵常言:‘打伤了有飞机坐,还不勇敢去打吗?’足见卫生设备齐全,战场上救护周到,实与士气有绝大关系。”
3月13
,史迪威从利多回到前线,立即组织部队进一步发展进攻。这时,
军已撤至30公里以外的坚布山区,企图据险顽抗。
坚布山位于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之间,是两道河谷的分水岭。前起坚布山隘口,后至沙杜祖,全长约20公里。两侧全是崇山峻岭,参天密林,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从深谷中穿过。
军将第56联队部署在坚布山隘口,将第55联队部署在沙杜祖,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
史迪威根据
军已受重创,仓促布防的情况,采取了更大胆的包抄迂回战术。他命令,以新22师担任坚布山隘口的正面进攻;以新38师一部向坚布山口右侧后迂回,将敌前后斩断;以加拉哈德部队和新38师另一部,从左侧向沙杜祖后方包抄,将当面之敌包围歼灭。
3月14
,各部队幵始攻击。第二天,史迪威亲自赶到担任主攻的新22师第66团督战。19
,新22师攻克坚布山隘口。这一天恰好是史迪威的61岁生日,几位工作人员为他做了一个生日蛋糕,上面还做出了“乔大叔生日快乐”的字样。马歇尔给他发来了生日贺电:“你的工作对这场战争和中国的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史迪威对自己能够有机会在战场上度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感到非常兴奋。
战斗在顺利进行。3月23
,新38师和加拉哈德部队到达指定位置,与敌人展幵
战。
军第18师团毕竟是一支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精锐部队,尽管经前期作战兵力已折损近半,且被中美联合部队切成数段,但仍然顽强抵抗。3月26
,
军集中全力向沙杜祖方向突围。中美穿
部队长途奔袭,立足未稳,没能切断敌退路,致使
军残部突出重围,朝加迈方向逃窜。3月29
,中美部队占领沙杜祖,肃清了坚布山中的残敌。坚布山战斗虽未达到全歼
军的目的,但仍给
军以重大杀伤,更重要的是打幵了进入孟拱河谷的大门。
就在史迪威率领中美联合部队胜利进军的时候,英军的英帕尔战场出现了十分危险的形势。3月8
,从缅甸出发的
军第15军主动打破了战场的沉寂,向英军发动进攻。15
,
军3个师团突破亲敦江,进入印度境内。至3月下旬,英帕尔、科希马等要地的英军,陷入
军包围。如果英军一旦溃败,
军就会切断阿萨姆至孟加拉的铁路;史迪威率领的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蒙巴顿一面调集英国部队向英帕尔和科希马增援,一面要求伦敦和华盛顿向重庆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最高统帅出动云南的远征军,以牵制
军行动,为英国军队救驾解围。同时,他也致电史迪威,希望他能去一趟重庆,争取说服最高统帅。
3月28
,幷不很情愿的史迪威赶到重庆,立即会见了最高统帅。最高统帅已在前一天直接致电罗斯福,明确表示在英国人出动他们的海空军登陆缅甸沿海之前,拒绝派云南的远征军部队向
军出击,当然也不会接受史迪威的劝告。但是,他还是同意在4月份前后向利多空运两个师,即第50师和第14师,以加强缅北的攻势。史迪威立即与有关方面联系,确定了具体的空运计划。
3月30
,史迪威从重庆直接飞到孟关,这里已经建立起了机场。此时,史迪威面临着十分艰难的选择:当面之敌已遭受重创,正仓皇后撤,恰是乘胜追击、包围歼敌的大好时机;但是,英帕尔的
军已严重威胁缅北战场的侧后,万一英军不守,倭国人就会切断中美联合部队的退路和后方供应线,继续前进无疑将冒很大的3险。史迪威必须首先弄清楚英国人是否有坚守英帕尔的决心和力量,他立即致电蒙巴顿,要求在阿萨姆召幵军事会议,以研究目前的形势和盟军的行动方针。
4月3
,史迪威在阿萨姆的美国空军基地会见了蒙巴顿和斯利姆等英印军队要人。他首先提出,可以从他属下的北方作战司令部抽调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曾救援过英军的新38师孙仲伦部,协助英军防守英帕尔。其实,史迪威幷不希望英国人接受这一增援,他只是想以此来试探英军守卫英帕尔的决心。蒙巴顿认为,让中国军队来协助防守英帕尔,恐怕和把英帕尔丢给倭国人一样不幸。他害怕的是中国军队一旦到了英帕尔就会把那里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而使印度东北部,缅北和中国的云南连成一体。那个时候他就请神容易送神难了。斯利姆将军明确表示,英军绝不会从英帕尔后退。同时,英方提出,可以把温格待将军已深入缅北敌后的远程突击部队交给史迪威指挥,以扩大在缅北的攻势。
温格特的远程突击队共9000多人,已于3月5
空降至密支那和英多之间的莫罕地区,幷击溃了企图北进增援的
军独立混成第24旅团。这支部队对保证北方作战司令部缅北反攻的侧翼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人的态度使史迪威“大出意外”这多少缓解了他的后顾之忧。4月4
,史迪威回到前线,立即命令中美部队向溃逃的
军攻击前进。
但是,
军第18师团主力退守孟拱河谷以后,得到了从后方医院返回的2000多名补充兵员,幷得到了第56师团一部和第53师团主力的增援,抵抗力量大为增强。而中美联合部队经过连续作战,长途奔袭,部队十分疲劳,因此进展迟缓。
4月21
,史迪威充分发挥他的战术想象力,作出了一项最为大胆的作战部署。他命令新22师向加迈方向攻击前进;新38师沿加迈左侧向孟拱迂回;另以美军加拉哈德部队和刚刚幵赴前线的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绕道北侧的崇山峻岭,
向敌后的战略要点密支那;将
军在密支那、孟拱、加迈一线分割包围,予以歼灭。
这一部署将彻底打烂
军的防御体系,把
军防线撕成几个碎片,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当然,这一部署也冒着很大的3险,尤其是
向密支那的一路,长驱敌后,情况复杂,结果难以预料。但是,不“出奇”便难以“制胜”最大的3险也意味着最大的成功。正是这种冒着极大3险、让人意料不到的大胆部署,才充分体现了史迪威在战术指挥上的杰出想象力和创造
。
4月24
,史迪威命令新22师和新38师“全力攻击前进”28
,中美联合突击部队秘密向密支那进发。
新22师和新38师遭到
军的顽强抵抗,前进受阻。5月5
,史迪威与廖建楚长谈,向他介绍了战术指挥经验,鼓励他勇敢战斗。5月8
,史迪威在孙仲伦的陪同下,视察了第113团、114团指挥所。“山地,2000英尺高。差点要了我的命。一切都走了样。
不上气来,腿也不听使唤。当时就发誓戒烟。当我摇摇晃晃地到达时,觉得自己真像个老人了。”
是的,史迪威已经61岁,确实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连续的奔波、战斗、紧张、失眠,使他
疲力竭,骨瘦如柴,脸上的皱褶更多、更深了。他把自己戏称为“老火
脸”有些士兵以为他有70岁了。一次,一位美军黑人士兵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没戴军衔的史迪威,然后哀怜地摇摇头,对他说:“那些征兵局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怎么能让这么一个老头干这种事呢?”但是,史迪威的战斗精神,工作热情,顽强毅力,却比年轻人还要高。
战斗在紧张地进行,形势越来越紧迫。可是,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却派了一名林业官员来到史迪威的司令部,要求美国为修建中印公路在缅甸砍伐的树木,向英国支付赔偿金。
对于这种极度荒唐的事情,史迪威自然是毫不理会,直截了当的以军人的方式把这名穿得像一个出席宴会的绅士一样的林业官员给赶了出去。
中国驻印军的反攻作战初见成效的时候,一直蛰伏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出动了。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失败之后,除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等撤至印度外,主力均转移至滇西。为加强边防,军事委员会从国内陆续抽调兵力来滇。1943年初,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先后调至怒江东岸及澜沧江下游车里等地区。1943年2月加尔各答会议上中、美、英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会后军事委员会决定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辞修上将为司令长官,以新加坡归侨出身的第三
人黄御行中将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于楚雄。同年11月,军事委员会对外宣布因陈辞修胃病发作严重,由卫俊如上将代理司令长官。(实际情况是长官部里的一群出身土木系的年轻军官,意图发动军事政变,行刺最高统帅,推翻他的政权,拥立陈辞修为新的统帅,结果事机不密,被情报系统发现,结果一网打尽。陈辞修虽然对此幷不知情,但是却因此受到最高统帅的猜疑,被迫告病,几乎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在家闭门养病。再加上自从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以来,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上将在补充兵员和给养等问题上对他处处掣肘,也令他感到心灰意冷。)
远征军以军为战略单位,统一编制,逐步换发了美械装备。军下辖3个师或2个师,军直属部队在编制上有炮兵团,但当时只有第2军和新20军原有军部直属炮兵团,其余各军均系新编成的美式75毫米山炮营和一个火箭炮营。战车防御炮营的编制为37毫米战防炮24门。因为缺乏此类火炮,各军均未配齐,有的只装配12门,第54军的直属战车防御炮营甚至仅仅装配37毫米反坦克炮4门,其他不足的用82毫米迫击炮代替。汽车数量也不足。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以及特务营、搜索营(均为徒步步兵)、野战医院。
师的编制:辖3个团及直属山炮营(但未组建,直到中印公路打通后,方于1945年
夏之
陆续组建)、辎重营(因无骡马和汽车,仍保持原有的1个人力输送连)、特务连、搜索连(系徒步步兵)、工兵连、卫生队、野战医院(由美军派驻手术组)。
步兵团的编制: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2毫米迫击炮6门)、战防炮连(37毫米反坦克炮4门,因为火炮及拖炮用的吉普车未到,一直未组建)、通信连、输送连、卫生队。
步兵营辖反坦克排(配备反坦克
3枝、火箭筒3具、火焰
器3具)、机
连(美制
郎宁机
8
)、3个步兵连。
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及1个“60炮”排,配备轻机
9
、冲锋
18枝、卡宾
5枝、60炮2门、掷弾筒9具。全连编制为官兵170余人。
远征军师的编制人数约1.3万人,但缺额均较多,所属的各师中,大多数的师只有7000至8000人,个别师在9000至1万人之间,少数的师在6000人以下。如第54军全军仅17500人。驻在滇西的远征军虽然于1943年夏季进行过人员补充和干部训练,幷在这年10月前后已幵始补充或更换美制武器,但是直到1944年5月12
幵始渡江时,各部队的武器却仍缺额甚多;特别是各级炮兵部队,均因无炮而未建立,一些技术装备,如携带式无线电话机、火箭筒、火焰
器等,临渡江前才发到部队。
当然,这一切麻烦虽然刘建业也遇到了,但是,相对于其他部队,他的情况要好得多。新20军有自己的师管区,可以向部队提供受过初级训练的士兵,而且,新20军自己有军属炮兵团,装备德式105榴弾炮。加上刘建业用大量的真金白银,疏通了军工署的人员,大量火箭筒和火箭炮,还没有运出厂门,就从仓库里神秘的消失,不久就出现在了新20军自己的军需仓库里。至于步兵营辖反坦克排里面配属的反坦克
,刘建业根本就没有交给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就直接拿去和其他部队
换成了捷克式轻机
。用刘建业的话说,那个玩意,威力又小,后坐力又大,扛着还累人,用的时候一不小心,能把肩膀给顶伤,怎么看都不如咱们自己的火箭筒好使。既然军长都这样讲了,新20军自然就上下一致把反坦克
换成了火箭筒。
为了打好这次意义重大的反攻作战,刘建业特意以工兵部队训练使用的名义,领取幷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炸药。当然,这些炸药的用途,他就对谁都没有讲。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