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而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抓起。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况,提供创新机会
创设问题情况,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例入手,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猜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
发其探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
,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老师喊:“一二一、一二一…”让学生跟着老师喊:“一二一、一二一…”喊一会儿后老师问学生:如果不让你们停,这样一直喊下去,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一二一这句口号会不断地重复。”我在肯定学生说法后又说:“实际生活中的这种规律,在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具有这种规律的数-----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
发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我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的解释,只在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对于那些奇思异想更应表扬。长此以往,才能鼓励学生不断求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测算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家中每个月应付的水电费,计算家庭存款的利息等等。
三、提倡多疑多问,
发学生创新意识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疑。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应该把鼓励学生质疑作为其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甚至向定论质疑,向权威挑战!如教学“小数的认识后,有学生问:整数部分有个位、十位、百位等,小数部分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它有没有个分位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它表示十分之几的数,所以这一位叫十分位而不叫个分位。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信心,我有意识训练学生使用“我认为”、“我发现”、“我同意”、“我有一个想法”、“请问”等词语探讨问题,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
、主动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善于创新
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数学教学时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商不变
质时,在学生口算出“54?8=3”之后,教师提问:现在如果在被除数和除数的后面同时添上100个零,想一想商会是多少?有的学生认为商应该在3的后面添上100个零,有的则认为商还应该是3。对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你们能说出各自的道理吗?能不能从一些简单的例子中去发现这个规律,再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刚才的这个问题呢?教师让学生分组举例验证。在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的猜想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是否任何一个除数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教师让学生各自举出正例和反例进行验证。通过正反验证,学生会更加清晰完整地总结出商不变的
质,并运用这一
质很快地解答出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商不变的
质,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主动
、创造
的发挥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设计非常规、开放
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提供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选择合成,提出各种问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由学生自己编制数学问题,自己解答特别是要让学生解答一些答案不唯一,条件不足或多余的非常规、开放
的习题。如有5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要做这些题目,学生必须要去市场上调查苹果的价格,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道题目所包含的事情,学生是很熟悉的,并且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愿意研究的,也是学生运用已有
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这类非常规、开放
问题具有很强的灵活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因而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提供创新机关,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放开学生手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