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的隐情
一
月亮湾那棵有百年历史的柿子树,落光了叶子,枝头上挑着几只红透了的柿子。一群雀儿一边啄食,一边热烈得讨论着为什么柿子
透了,要掉的时候才没有了往日的苦涩。
柿子树下堆砌了一座新坟,埋的是永恒伯。柿子树西边坡下是月亮河,月亮河西岸,永和家的老房子后也有一座新坟,埋的是荷姨。两天的时间,月亮湾村东头堆起了两座新坟,很扎眼。平静的山村有了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话题主要是一个谜。
西岸埋的荷姨,是永和叔的夫人。村里人一直不叫她永和婶,是因为永和退休前是海城市武装部长,月亮湾村有史以来,走出最大的官。上个世纪那个“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因为什么路线问题,永和与当时人称永和婶的
子,一起从部队回到了家乡月亮湾住了些年岁。永和婶的名字很好听,叫荷怡。年轻时的荷怡,长的就与她的名字一样,象荷花,清鲜漂亮。不知从谁开始,平辈与小字辈都称她为荷姨了。荷姨年逾80,因突然发病,医治无效,在去逝前被家人从海城市送到了老家的几间石头屋子,两天后去逝了。
落叶归
是当地风俗,这道是没有什么多谈的。关键是永恒大伯这位倔老头,平时身体还蛮好的,却是突然走了,而且走的很特别,这才是人们议论的主要原因。
二
恒伯多年来一直很倔。老伴去逝多年了,儿子胜勇要他随着去城里住,女儿要他去镇上住,他都不肯。后来村里人,随着经济的越来越好,都到月亮山下的公路边盖起了新房舍,恒伯家的子女也随着村子里的规划,给他盖了老年房。但他就是不肯搬出当年他亲自在柿子树边盖的看山小院。
这老头人缘关系很好,待人和善。夏季柿子树下,冬季他的小屋里,常常聚一些老人喝茶聊天,生活很惬意。心情一直很开朗的他,身体也很好,却突然就走了。问题是在荷姨下午3点钟去逝后,他还拄着拐
去看了看,还给掬冢的(
办丧事的人)叮嘱了一些,坚持到永和老房后的墓地看了看,还对永和叔及孩子们安慰、交谈一些。
傍晚,他到村头小卖部给大儿子胜勇挂了个电话,要他明天上午一定和二弟、小妹都回家一趟,说有很重要的事。小卖部的章家媳妇认为是让他们儿女回家为荷姨奔丧,就问:“永恒爷爷,你叫俺叔和姑都回来干什么?您家和永和叔家,不是很近吧?”永恒伯没有说什么就突然颤抖几下,走了。
第二天,上午10点来钟,三个儿女都一块乘着大哥胜勇的车回来了。却发现永恒伯早就咽气,浑身冰凉了。他身上穿戴很整齐,是女儿早些年给准备好的“老家具”(寿衣)。神态很安祥,嘴角似乎带着笑容。桌子上的茶壶下
着一张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写着:“一幸福离去不要伤悲二火化后骨灰埋于柿子树下不用棺木了三年后与你娘合葬随你们孝子不可违我心意四红布包物随我下地枕下钱款丧后处理。村西房子给胜国用吧。”(胜国是永恒伯的亲侄子,平时对他照顾很好,村西所盖的两间老年房,一直是胜国家上学的孩子住着。)
看到这种情况,不明缘由的子女豪声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声惊动了小河对岸正在处理永和家丧事的邻居,一些人走上坡,来到永恒的小院子。胜勇急忙收起纸条。
当人们帮助他子女将老人从铺上往灵
子上抬时,发现老人脚上穿了一双崭新老式高帮军鞋。手里攥着红包袱里是一条雪白的
巾和一个不大的树根木雕,是脚的模样,非常
真。这件
雕孩子们早年都见过,但从来没有动过,因为父亲总是不让任何人动他放这东西的小箱子。
在永恒伯收殓时,有人提出把鞋换上寿鞋,坐在一边不言语的85岁的章永乐老人出面阻止了,并叮嘱胜勇一定把
雕随身埋在永恒伯的的身边。他是月亮湾章家永字辈的最后一位长者,是永恒伯的光腚兄弟,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一直胜似亲兄弟。大家都很尊重他老人家。入棺了,永乐老人哭着说了一句大家都听不明白的话:“永恒弟,你这个傻瓜啊,你可一辈子不信迷信。哥祝愿你下辈子随心啊。”
有些人
嘴说:“月亮湾的庙头不喝单头汤啊。”
“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叫自己去”
“老人家一辈子行善,修得好,不受罪啊。”
“他一辈子不愿意拖累人啊。”
前后不差一天,月亮湾算是有出息的两户人家都在
办丧事。掬冢的人忙不过来,好在是永和、永恒两家不是很近的家族,所以两家族支较近的各忙各的。村子里的小孩子们倒是觉的热闹了。永和叔是市里退休的大干部,儿女都是单位领导,家里车来车往;永恒伯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村长,胜勇兄妹三人也是在县里乡里谋事的,来客也不少。
村里人忙忙活活了三天,静下来的时候都议论了一些。
三
守了三天的灵,章胜勇在要离去的那天晚上,来到永乐伯父家跪拜。陪着老人喝了半夜的茶,了解到了一段关于老柿子树下,埋藏了四十年的隐情…
永恒、永乐和永和在战争年代都是好样的,都是一起参加了革命。永恒在部队三年后,接受任务回到家乡建立地方组织,建国后,因为脾气梗直三次得罪上级领导,一直当了国家最低领导人。年龄最大的永乐,因为被国民
的炸弹震晕,与部队失去联系,就偷偷回来了。年龄最小的永和最有能力,转战南北,最后转到地方当了武装部长。
永和与荷姨的相识相爱,象电影里演的那样,很有故事
。抗战最后一年,有一次永和在大连搞侦察工作,被日本宪兵追杀。慌乱中撞进一家豪华住宅的后院,遇到的十八、九岁的女学生---荷怡。荷怡看到是日本人在追杀一个受伤的中国青年,就和妈妈毫不犹豫的将永和藏了起来。她的爸爸是日本在大连开办工厂总经理的翻译兼一部门主管,所以她也会一些
语,将日本人打发过去了。她的爸爸回到了家,一家人悄悄给永和换了衣服,并留在家里疗伤,四天后想法把永和送了出去。
在日本人投降后,荷怡的父亲接管了工厂。永和在后来解放战争中,利用这次简短的接触关系,先后几次找他们一家帮助搞了一些情报。也正是在这时候两个青年有了一些默契,产生了爱情。建国后,永和进入了大连军管会,就很顺利的与荷怡结合。
后来,荷怡父亲的工厂经过了合营、归公等一些事。一家人在成分划分上也遭到了挫折,好在有战争年代的一些进步行为,总算结局不是很惨。但几年反反复复的事,让其父母身体突然衰弱起来,相继病逝。永和因为也多少受些牵连,就顺应工作的需要,主动要求回到了老家山东工作。荷怡和孩子就一起来到了山东。
四
永恒认识荷姨是在上个世纪“大跃进”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时任村长的永恒在那年春天上县城开什么几级干部会议,因为走了近百里的山路,又加上早上只喝了两碗“地瓜皮子”汤,到了县城就连累带饿的病到了。他躺在招待所的传达室里,一会热的烫人,一会冻的打哆嗦,他明白这是“发脾寒”正在绝望的时候,突然听到友人说:“啊?这不是永恒哥吗?”
他努力睁开眼睛看见一位穿军装的干部,忙问:“我是章永恒啊,您是?”
“我是永和啊。”
“哦,永和弟啊,你怎么在这里,不是在大连吗?”他费力的坐起来。
永和急忙扶起永恒,说:“我去年刚调回来的,一直忙碌,没有安排好一切,就没有回老家看大伙啊。你这是怎么了?”
传达室的老头接话说:“这位老弟来开会,还没有报到就病了。”
“哦,来,快随我回家!我家就在对面的家属院。”说着扶起永恒来到了家属院。
进门就喊:“荷怡啊,快来看,我的老哥来了。”
永恒看到一个就象27、8岁的漂亮女子出来了。一怔:怎么家里的保姆这么年轻,应给叫“荷妹”或者叫“小荷”随着入座交谈,才知道这就是永和的媳妇,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都34、5岁了。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