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资本
在谈仁皓回到海军司令部忙碌的这两个月里,海军的实力也在迅速恢复之中。从唐帝国开始大规模向盟友提供战舰的行动上就能看出来,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的实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增强了不少。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只有八座可以承建战列舰与航母的大型船台,而且其中有四座长期没有开工,基础设施已经严重落后。因此,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花费了大量的力气来扩大造舰能力。
到此时,帝国海军已经有十二座可以承建五万吨级战舰的大型船台(舰艇在船台上建造的时候,其重量要比服役时小得多,因为在船台上只进行船体建造,然后在码头旁进行栖装),而且这十二座船台都在高效率的运转。另外,帝国海军拥有的可以承建万吨级战舰(大型防空巡洋舰,重巡洋舰,快速战斗支援舰,大型登陆舰)的船台已经达到了三十六座,可以承担三千吨级(驱逐舰,登陆舰)的船台数量更是超过了五十座。至于那些用来建造潜艇,小型驱逐舰(主要用于近海反潜,以及执行护航任务),登陆艇,扫雷艇等等排水量千吨左右的战舰的船台更是数不胜数了。
“船台”这个词显得有点单调,可这是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的直接反映。所有的大型舰船都得先在船台上进行基础建造,而有多大的船台,就能建造多大的战舰,而船台地数量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同时建造多少舰船的直接表现。上面提到的都是用来建造军用舰船地大型船台。
这与建造民用船舶的船台是有所区别地。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信息,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强大的海军,那就得首先拥有强大的基础。而造船能力就是海军的基础。
到这个时候,谈仁皓才了解到了帝国到底有多强大地舰船建造能力。之前,他知道的只是帝国海军会定期获得一批战舰,并且猜测帝国海军有着极为强大的造船能力,可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直到他看到了甘永兴给他的那份文件的时候,这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帝国海军的强大并不仅仅体现在舰队的战斗力方面。更多的时候体现在了海军地造船能力方面。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基础实力的支持,那么帝国海军也不会是世界上最强大地海军。
因为有着强大的造船能力,所以帝国海军的造舰规模也非常的庞大。计划在25年底到26年初的两个月之内服役的主力战舰就包括了六艘第三批次的“湖”级航母,四艘第三批次的“新省会”级战列舰,七艘第二批次的“瑞兽”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八艘第四批次的“江河”级重巡洋舰(第二阶段改进型号),以及四十多艘“城市”级驱逐舰。另外一些将在这一期间内服役的战舰还包括了三十多艘潜艇,八十多艘登陆舰,以及二十多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这些战舰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统一服役的,而是在这一期间内陆续服役的。比如。第三批次的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都在十二月中旬完成了栖装,现在正在进行初期海试,预计能够在26年一月底正式服役。第三批次的六艘“湖”级航母中。已经有四艘完成了栖装,其中两艘正在进行初期海试,其他的两艘也即将完成栖装,这批航母将在一月底到二月初之间陆续服役。其他的战舰也都比较类似。而如同驱逐舰,潜艇这类小型战舰则是建成后就进行海试,并且陆续加入海军战斗序列的,并不是成批次的服役。
除了即将服役的新战舰之外,之前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舰的维修工作也将在25年底完成。而这些战舰在维修的时候,都会做中期改进,以提高战舰的
能与战斗力。比如,所有的“江河”级重巡洋舰在进行大修的时候,都会按照第二阶段的标准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将双联装240毫米主炮换成三联装200毫米主炮,并且取消了减少了两座120毫米副炮炮塔,增加了四座80毫米高
炮的炮塔,其他的改进也有,比如换上与“瑞兽”级一样的雷达等。
在这些维修的战舰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原本隶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那三艘舰队航母,以及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五艘战列舰了。
“兴凯湖”号航母是最先完成修复工作的,该航母在维修期间,也进行了改进。改进有几个重点,一是加强了关键部位,比如升降机附近的结构强度,加强了抵抗炸弹攻击的能力。二是增加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比如在锅炉舱与轮机舱外侧的装甲厚度加厚了25毫米,并且加强了防鱼雷隔舱的结构强度。三是换装最新型号的弹
器,新弹
器的最大改进是提高了使用寿命,其他
能变化并不大。
四是增加了高
炮,特别是小口径高
炮的数量。五是减少了高
炮弹葯的储备数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航母的重心,提高航母的稳定
。最后就是改进了航母的雷达,增强了指挥能力。
这些改进工作是在维修期间进行的,船厂合理的安排了改进与维修工作的工序,没有耽搁更多的时间。这也算是一种升级的好办法吧,毕竟很多战舰在战斗中都会被击伤,利用维修的机会来提高战舰的战斗力,这不但节省了时间,更变相的增强了海军的实力。
“兴凯湖”号在十一月底就已经完成了维修与改进工作,并且在十二月初,完成了初期海试之后,
付给了第二特混舰队。现在,这艘航母已经不在第一特混舰队的战斗编制之内了,而是去了第二特混舰队,与“鄱
湖”号航母共同组成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核心战斗力,而且。成为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旗舰。
“洪泽湖”号与“高邮湖”号航母地维修工作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才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初期海试。与“兴凯湖”号一样,这两艘航母也在维修期间得到了改进。只是因为维修航母的船厂不一样,所以改进地方法也不一样。其设备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当时在广州造船厂维修地“洪泽湖”号航母使用的就是“瑞兽”级巡洋舰上装备的雷达,而在大连造船厂维修的“高邮湖”号航母上则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雷达系统。另外,两艘航母地高
炮配制方式也并不完全一样,这都是因为维修的船厂差别所导致的。
第三特混舰队的五艘战列舰的维修工作要比第一特混舰队的那几艘航母的维修工作麻烦得多。不管是从成本。还是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来讲,战列舰都超过了航母。另外,航母在战斗中受到的创伤一般都是鱼雷与炸弹所导致的,而且航母地舰体本来就比较大,而且在维修的时候,飞行甲板可以拆除,所以维修工作相对容易了许多。相反,战列舰的战斗创伤一般都是由大口径穿甲弹造成地,而且很多穿甲弹是打在舰体水线以下部位的,而战列舰的上层建筑是难以拆除的。所以,战列舰地维修工作要麻烦得多。
这五艘战列舰基本上是同时开始维修的,因为各艘战杰到的创伤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其维修进度也不一样。另外“广州”号“贵
”号还将做中期大改,这次两艘战列舰都将按照第二批次的标准进行改进。包括更换输出功率更大的锅炉,加强装甲防御,换句话说,这两艘战列舰在完成了改造与维修之后,将完全达到第二批次的
能标准。
另外“南昌”号的舰艏被撞掉,所以需要安装新的舰艏,这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花费的时间肯定不少。而其他两艘战列舰也都遭到了重创,需要的维修时间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在维修期间,这五艘战列舰都针对在实战中暴
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改进,比如加强了战舰水线以下部位的结构强度,优化了后部水上飞机平台的设计,将水上飞机燃料库转移到了水平甲板之下。
另外,还加装了一些新研制出来的新装备,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安装了帝国海军第一种正规炮瞄雷达,提高了战列舰的夜战能力。
最先完成维修的是“南宁”号与“长沙”号,这两艘战列舰在十二月中旬就已经开始进行初期海试了,而且还在海试期间试
了25式穿甲弹,证明了25式穿甲弹的威力超过了美国海军战列舰最好的穿甲弹(用被俘获的“威斯康星”号做了对比实验),达到,甚至超过了海军的预期要求。
“南昌”号的维修工作也在12月下旬的时候完成,而“广州”号与“贵
”号的维修工作已经完成,只是改进工作还没有结束,大概需要持续到26年1月初才能结束,而正式服役的时间将在1月中旬之后了。
除了这些受损战舰的维修与改进工作之外,当时还有一批很重要的“改进”战舰服役,这就是第二批六艘“山”级小型航母在十二月上旬都完成了海试,计划在26年1月初服役。
第一批服役的六艘“山”级小型航母已经战沉了四艘,另外两艘也跟着姜仲民去了南大西洋。当时,帝国海军一共计划分三批改造18艘该级航母,而第二批的六艘原本计划在25年10月份就加入海军,可改造进度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服役时间延迟到了年底。
小型航母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置疑,美国海军的九艘“独立”级小型航母已经全部战沉,而帝国海军之前投入实战的四艘小型航母也都无一幸免。因此,很多人开始怀疑小型航母存在的必要
,这些容易被击沉的小型航母肯定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虽然舰队航母受到攻击后也很容易失去战斗力,但是却往往能够坚持着返回港口。比如“高邮湖”号航母就先后被炸弹,鱼雷,以及潜艇发
的重型鱼雷击中,最后还是挣扎着返回了港口。这与被击沉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时,已经有人提出,完全没有必要再改造小型航母了,保证更多的舰队航母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山”级小型航母的改造工作早就已经确定下来,而且经费都已经划拨到位了,所以海军没有取消该级航母的改进计划。只不过,这些航母再也不会前往一线战场,按照海军当时的计划,小型航母的主要用途就是在后方为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并且为登陆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不参加舰队决战。也正因为如此,海军没有把这六艘小型航母划给任何一支特混舰队,而是单独留了下来,将视情况决定其具体安排。
除了这六艘小型航母之外,在26年的经费预算中,还有一笔专款用来发展“护航航母。”对帝国海军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战舰。与美国海军不一样,帝国海军的所有护航航母都是新建造的,只是,这些航母并没有完全按照军用标准建造,而是大量采用了民用船舶建造的标准与技术,这一来可以缩短工期,二来可以降低建造成本,达到大规模建造的目的。而护航航母的主要用途就是为船队护航,以及为陆战队提供航空掩护与支援。
十二月中旬,也就在第二特混舰队到达西南太平洋的时候,第四特混舰队返回了广州,几乎所有的战舰都被送回了船厂进行大修,官兵则获得了难得的休整机会。
这些都证明了一点,帝国海军已经恢复了元气,而且正在向着胜利大进军。虽然在这一时期,美国海军也在全力发展,但是双方的差距正在扩大,太平洋战场上天平已经倒向了唐帝国这一边!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