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论史
第十章论史
“四书五经,內容博大精深,常人就算是穷一生之力,也不敢轻言学会贯通,如果真如你所说,已经学完,那我也不能教你什么了。”张信淡然说道,对于这份工作他也不报希望了,有这么一个天才生学,不是谁都能教的,而且兴王另请人授课摆明是不信任自己。
“呵呵,先生过誉了,生学不敢欺瞒,刚才所言不过是玩笑之语,生学也只是能背诵经文,对于经文大义有所了解而已。”朱厚熜解释道:“⽗王说过,生学⾝为世子,以后要担起兴王府的责任,圣人之言了解大义即可,不必多心花思在这上面。”
如果是哪个儒家门徒在这,肯定会对朱厚熜批判,认为他这样想是错误的,然后会举出一大堆圣人之道来教训他,让他回归正道。但是张信对这话表示赞同,反正世子以后又不要科考,学这么多的经义做什么。至于兴王另请人教世子一事,这不算什么,反正自己是什么料,自己知道,现在有人为自己分忧,赚到了。
张信想通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说⽩了自己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的角⾊,授课一事轮不到自己
心,心情大为舒畅。不过也惊异朱厚熜才十二三年,却没有同龄人的童稚,对答稳重。张信不知道他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所以兴王选择他做为朱厚熜的伴读也是没有原因的,两人的
格相符。
“曾子曰:吾⽇三省吾⾝,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世子可知?”张信了解自己的职责后,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监督朱厚熜学习,这也算对得起兴王聘请自己的情意,虽然说兴王有点用心不良,也算是帮自己解决了⿇烦。
朱厚熜答道:“生学明⽩,曾子的意思是,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的时候,是否忠实?
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嗯,温故而知新,世子明⽩就好。”
说完张信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下,懒洋洋道:“既然世子已经学完儒家经典,我也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的,随意即可。”
朱厚熜愕然,感到一阵新奇,从来没有一个先生是这样教书的。笑了笑,朱厚熜扬声说道:“⻩锦,进来。”
话刚落下,门外就来了个十来岁的小孩,与朱厚熜一般大小,长得眉清目秀,面如施粉,⽩⽩净净的,⾝穿青灰⾊的⾐服。进来书房后向朱厚熜跪下道:“世子有何吩咐?”
“给张教授沏茶,要上等的茶叶。”朱厚熜补充道:“最好是皇上赏赐的贡茶。你去我房里找找,尽快送来。”古代给官家弟子上课只能站着,而且又没有⽔喝,朱厚熜这个做法算是非常厚道了。
“小的遵命。”⻩锦答应一声,起⾝告退,出了房门。
张信不置可否,对于喝茶他不怎么在行,不过难得生学这么有心,没有理由打击人家的积极
是吧。承了人家的情,怎么说也要表示一下“呵呵,世子有心了,却不知最近世子功课有何疑问?”
朱厚熜闻言大喜,连忙说道:“正想向先生求教,几天前夫子讲资治通鉴,谈起宋朝为元所代,逐让生学写一篇关于宋的体会。不过生学这几天忙着跟⽗王处理正事,无法分神,只好胡
写了篇,却不知好坏,请先生指正。”
只是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张信不情愿的站起来,道:“职责所在,世子不必客气。”接过朱厚熜递来的文章,认真看起来。如今的张信对于繁体字已然不在话下,无论是读写都习惯了,不会造成任何的障碍。
字很好,比我強多了,自卑啊,想太多了,张信抛开杂念专注读起来。嗯,语句顺畅,行文语法流利,內容中规中矩,和这个时代的言论一样,以朱厚熜这样的年纪看真的是十分难得啊,不得不佩服兴王教育的能力。
“世子过谦了,这篇体会可以说是文笔极佳,从內容看得出世子才思敏捷,言简意赅,一针见⾎指出了宋朝兴亡的原因,无论是从內容还是行文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张信出口就是赞扬之辞。
“哦”
朱厚熜失望应了下,对于这些阿谀奉承之语,他已经听腻了,本来以为张信会有所不同,没想到还是和其他人没两样。
张信没注意朱厚熜的表情,径直说下去:“不过,这文章內容有些算是陈词滥调了,大多是拾人牙慧,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新意,世子应该注意。”
“还请先生指点。”朱厚熜⾼兴道。
张信奇怪看了他一眼,怎么被批驳了还这么⾼兴,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正如世子所言,宋衰落之因是多方面的,冗兵、冗官、冗费是主要原因,这些都只是內部的问题,难道就没有别的了?”
经张信这么一提点,朱厚熜有点明⽩了“先生说的可是外
。”
“不错,世子可知宋朝有何外
?”张信谆谆引导道。
“辽、夏、金、蒙古。”朱厚熜答道,史书他还是读过的。
“那世子可知道,为什么有宋一朝,外
何以如此之多,这在历代可是罕见的。”张信问道,存心是要考较下朱厚熜的学识。
“这…”朱厚熜迟疑片刻,无奈承认道:“生学不知。”
张信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有些深度,朱厚熜才十来岁,见识没有那么广博,回答不出也是正常的,就是让其他人来答,也要费点脑筋,不得不提一下,古代修的史书,不像现在的按时代顺序,还有许多评论,让人一目了然。古代修史是分纪、表、传等,可以说是杂
无章,更是惯用舂秋笔法,有些事说得不清不楚,看了可能会一头雾⽔。
所以朱厚熜在书没有看得关于这种问题的答案,而且给他授课的夫子们也不会专门提这些事的,作为藩王也不应该知道这些道理,不然会犯噤的,毕竟这也算得上治国之道了。你一个藩王世子学这个想做什么?
张信可没有想这么多,兴致
的解释起来:“这要从唐朝说起,唐大破突劂后,唐太宗没有听取魏征的意见,让胡人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纷争不休,胡人更是得以发展,经过长期呑并,形成了辽国。”
“辽国建立后,占据了幽云十六州,这才是宋朝外
的主因。世子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张信神采奕奕的问道,讲史是他一直最喜
的,以前和宿舍兄弟论起史来,一般都是通宵达旦的,不分⾼低不罢休。
朱厚熜睁大眼睛全神贯注的听着,闻言想来想去,最后摆手说道:“生学亦不知,请先生继续。”
“正是由于辽国夺取幽云十六州后,至使长城无屏障,辽国铁骑可以随时随地饮马⻩河,马踏中原。而且幽云十六州土地肥沃,自辽主⾰除积弊,大力改⾰,注重⽔利,课劝农桑,整治吏治,减免赋税,一时之间辽国百姓定安,国力⽇盛。”
“宋朝无力收回幽云十六州,败于外族后,声名大降,使得其他外族纷纷不听号令。从此外
跌起。”张信简单的讲述道。
“辽既然这么強,为什么被金灭了?”朱厚熜问道。
“这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安逸的生活使他们堕落了,所以才会被宋金联手给消灭了。居安思危,自然之理也。可惜啊,宋不懂
亡齿寒的道理,等辽亡国后,顺手占据了宋的大半山河。”张信头摇叹息道。
“这么说金被蒙古攻陷,也是一样的道理哦。”朱厚熜问道:“如此说来,宋朝为蒙古所灭,想必也是一样的吧。”
“差不多吧。”原因诸多,张信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只有含糊其词应声道“世子现在知道宋亡之因了,可以另写体会,相信夫子会嘉奖世子的。”
“嗯,谢谢先生指点。”朱厚熜谢过张信后,走到书台备好笔纸,喃喃说道:“这样看来,宋朝真是窝囊,总是败北,怪不得为人所灭。”
张信听到后,忍不住反驳道:“世子,此言差矣。”
张信是一个
宋主义者,容不得有人说宋朝的坏话,在以前总是因为这个问题与宿舍兄弟争辩,非要对方服气才肯罢休。
“世子可是觉得宋人软弱可欺?”张信决定好好让朱厚熜明⽩什么叫隐蔵在历史背后的真相,让他了解一下宋朝的风采。
“难道不是这样吗?”朱厚熜奇怪问道。
“如果真是如此,为何宋能在蒙古铁骑下能撑五十年而不倒?当年蒙古大军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无可匹敌,破夏亡金只不过是转眼之间,但是对宋国却久攻不下,更甚至于有蒙古大汗命送于此。世子,这又作何解释?”
面对张信咄咄
人之势,朱厚熜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要求他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是有难度的,所以张信也不理会,径直说道。
“我认为宋朝之所以被灭,也有时运不济之因,胡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最鼎盛的时期,而且从来没有哪朝哪代像宋一样,四面环敌,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宋能存山河数百年,可谓奇迹,让人不得不叹服。”
说到这里,张信微微一笑,指着朱厚熜书架上的那本资治通鉴道:“世子可知这本书是何人所编?”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