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踏秦川 下章
第二十四章 长漆会战
 大王!”张耳新入李信军中,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么实权,但可以直谏李信,提醒李信所下的每一道旨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说白了,这个官职就是专门给李信找别扭的,此中也有以人为鉴的意思。

 张耳既是新官上任,自然得点上三把火,更何况他确有些才华,当然不能放过这个表现自己的机会。道:“刘邦虽无百万大军,但六十万五大军比之我们仍是多了二十万。兵书上有云:兵力十倍则可包围,兵力超过一倍才可攻击。现如今,我们莫说十倍于敌,兵力比之敌人尚不及,谈何言战?”

 “照你这么说,这仗就不用打了!”李信呵呵而笑,半躺于王榻上道:“因为我们的兵力永远也比不过刘邦,更别谈去十倍于敌,只能眼看着刘邦进一步我们就退一步了。”

 “哈哈!”诸位将领也跟着大笑。

 韩敬道:“张大夫莫非忘了韩将军是如何以三万破你十万?”

 “这…”张耳脸面一红道:“臣身为谏议大夫,直管谏义不管其它。”

 “大家都别笑了!”李信从榻上直起身,道:“对我的命令提出异义,是张耳的职责所在,不然我留他在此又有何用?而我又不能以威势将其服,更不能对他这个直谏装聋作哑、不管不问,还请韩将军把他驳个心服口服吧!”

 “张大夫说的没错!”韩信站起身,朝李信拱了拱手,道:“兵书上有这么一说,可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尽信书不如无书。关于敌多敌少的问题。我们不能笼统地数对方地兵卒人数,应该从全局上边看。首先,我们要清楚,刘邦的六十五万大军中,有近六十万是从雍、、翟三国新得的降兵,士兵不够忠诚,训练也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与乌合之众无异,真正的善战之兵不过是他从汉中带来的那几万人马罢了。”

 韩信顿了顿。对张耳笑笑,接着道:“我为何敢以三万之众对付您的十万大军?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当然,这里边还有排兵布阵等诸多原因,不过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可,我们地兵马之中也多是秦国降兵!”张耳有些不服。梗着脖子接着道。

 “对!我们的兵马里有九成往上都是秦国的降兵。但是我们的降兵都经过了刻苦的训练。对军中地纪律以及阵形地使用都牢记心中,又岂是刘邦这群乌合之众可以比拟地?况且。刘邦用兵多用降兵打头阵。而我军用兵则由降兵阵。用降兵打头阵者,无疑会让降兵误以为这是主将对他们心生隔阂。因为不信任他们所以派他们前去送死,更让降兵无法忠诚。用降兵阵者,则可以让降兵认为这是主将爱惜他们的生命,怕他们与大军还没有经历战仗,贸然使用出去一来误了大事,二来也白送了他们地性命。所以心中既对主将心生好感,忠诚有加,更是憋着一口气,盼望着能够上阵杀敌展现实力。由此可见,刘邦与我军虽都由降兵组成,可忠诚与战力却有天壤之别,两军战谁胜谁负,早就一目了然。”韩信道。

 “韩将军说地有理,张耳心中也服!可人少的总打不过人多地,两个拳头始终斗不过四个手掌!敌人虽比我们少了忠诚与战力,但比敌少了二十万兵马,谁胜谁负着实难料。”张耳道:“当然,韩将军曾用三万人马战胜过我十万大军。但难不成我军将领个个都如将军一样聪颖,刘邦军中将领又个个都如张耳蠢笨?万不可以一场胜利推及全局,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一步踏错将落入万劫不复之地,不可不小心从事。”

 “张大夫想的极是周到,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点!”韩信道:“刚才信已说过,人多人少不能笼统的统计人头,这场位于‘长武’、‘漆县’之间的会战也不是一仗就可以打完的。别看,刘邦表面上比我们人数多,真要战起来他的那一点兵马还真没有我们多!”

 “此话怎讲?莫非韩将军还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法术不成?如果真的有,那张耳可要拭目以待,大开眼界的瞧瞧韩将军的这等神术。”张耳道。

 “法术我倒没有,不过胜敌的计策却有千千万万,这些计策又有哪一个不能当十万兵使用?”韩信昂首,神情得意的走到挂着‘长漆’地形图的那面墙前道:“刘邦仗着人数比我们多,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古语说:虚心谦躬者长存,骄傲自满者速死!刘邦如此目空一切,也就铸成了他速死的大错!其见我军严密屯守‘长武’、‘泾川’、‘宁县’一带,看不出我们摆的这个是‘品’字形大阵,互为犄角之势严阵以待,还当我军怕了他,缩在这三县死守不敢出击。于是,他派出二十万大军,齐头并进分三路朝‘长武’而来,纷纷在‘长武’县前百里左右扎下营垒伺机而动。

 这三支人马分别为左路夏候婴的七万人马,右路周的七万人马,以及中路张平的六万人马。三路人马离刘邦‘漆县’大军最远的二百二十多里,最近的也有二百里,离我们最近的却只有八十里左右,这说明了什么?”

 韩信笑看张耳,张耳细细品味,似乎是明白了韩信语中透出的意思,道:“将军的意思是把此三路人马吃掉,这样我们与刘邦的人马就相若了?妙!太妙了,刘邦兵马距我军甚近,离‘漆县’甚远,我军四十五万大军战敌军二十万人马,这正合了一倍于敌便可击的兵法要!”

 “张耳真是聪明人也,韩信只是稍稍的一点,他便明白过味来了!”李信呵呵而笑,站起身亦走到地形图前。道:“正如韩信所言。兵马人数的多少不在于笼统的去数敌我双方地人头,而在于对阵双方人数地多寡。虽然刘

 比我们强大,可他分兵而出与我们对阵的人马也就少们反而在人数上占了上风!所谓彼一时也,彼一时也,战场上谁弱谁强,谁胜谁负又有谁能说的准呢?”

 “这么说大王同意信调集三县总兵马包围这三路人马的设想了?”韩信喜道。

 “不!”李信摇了摇头,道:“夏候婴、周、张平这三路大军虽离我军较近,可我军大队人马一动。刘邦必然察觉,会派大军随后跟进。到时若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剿灭这二十万大军,将会陷入刘邦后续人马的混战之中,就算胜利也是惨胜,将来如何对付项羽?我有一策!”

 李信笑了笑。环视周围的一将领一圈。道:“刘邦收我书信。还以为我定是怕他不敢与之一战,会令这三支人马再度前移。我想。应派出三支兵。总数为五到十万,对敌速战速决。在刘邦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这三支人马。”

 “这么说要以一敌二或者以一敌四了?”韩信面的道。

 “正如你刚才所说,以我兵对敌乌合之众何需那么多人马,派出这么多的人马我都认为有些多了。”李信哈哈笑道,友善地拍了拍韩信的肩膀。

 “可…”韩信想说刚才那么说完全是为了说服张耳,其实刘邦兵马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一击。而且,这三路人马的大将分别为夏候婴、周、张平,此三人也都算是有本事的人,不然刘邦焉敢如此放心大胆地令这三人率大军前。可他还没开口,李信已经拦道:

 “人马不能太多,我看还是以五万为数吧,派地多了刘邦会起疑心,在我们还没把他地二十万前军拿下,就派大军来!”

 “啊!”众将领全都异常吃惊的呼道。

 “险是险了点,不过并非没有胜算!”李信抬起头,道:“五万出击,五万后援,再令‘泾川’、‘宁县’地兵马悄悄朝‘长武’集结,等到拿下这二十万兵马后,迅速离城与前军会合!”李信中指在‘长武’与‘漆县’中间标注有‘五龙’字样地地方一指,道:“我要在此以四十五万对四十五万,大破刘邦兵马。”

 见李信决心已下,众将领不好再说什么,纷纷给张良使眼色。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张良站起身来道:“大王决心已下,我等只能领令!但不知大王可否给我等透一下此战将以谁为主将,谁为副将,又将以何计破敌敌二十万大军?”

 “此战以赵梅为主将,韩信、英布为副将!”李信刚说了一句,赵梅吃惊地把手中的樽丢落在地上。一直以来,她以一女子身份,袭其哥哥爵位当上了猛虎营统领的高位,军中早有议论。说什么的都有,甚至于西击匈奴无功而返的责任也都推到了她的头上。

 此次出击刘邦兵马的二十万大军,赵梅也是有些想法的,战匈奴,战富平,两战未立寸功,她早就想打一场仗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过她没有敢想当这个主将,更何况去当功勋卓绝的韩信与以勇冠全军的英布两人的主将,她那不大的心里只不过巴望着能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前锋罢了。

 韩信与英布的面色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如刚才那样刚毅,看不出是喜是怒。可赵梅似乎看到两人心里的不服以及对她的鄙夷来,正要起身请辞,身旁的亲兵队长李敢碰了碰她的手臂。赵梅回头一看,见李敢的眼里满是自信与鼓励她的神色,顿时心中豪情万丈,起身道:“末将赵梅领令!”

 “好!”李信点头而笑,道:“韩信,英布,我知道你们面色自若,其实心里颇不服气。可这一次是否能胜刘邦前军全看赵梅手下的骑兵营是否能发挥巨大的威力,连破周、张平、夏候婴三路大军,她不为主将谁夫我指挥骑兵?”

 “臣未尝不服,一切听从大王号令!”韩信、英布起身道。

 “嗯!大家同为一军,自当团结才好!”李信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上次我亲率大军西击匈奴,历经数月而寸功未立还在一不留神的情况下把三秦之地给丢了,你们在底下颇有议论。但,那次也并非没有任何的收获,最少让我明白了如何用骑兵冲锋陷阵!

 以前我们太傻,学着匈奴人的样子一窝蜂的让骑兵向前冲,能战胜就大胜不能战胜就败逃,使重金装备出来的骑兵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这些日子我也没闲着,不断回想与匈奴骑兵对阵的场景,终于让我想出适用于骑兵的阵法!”

 “是何阵法?”对于阵形已至痴的韩信忍不住问道。

 “此阵名曰‘车悬’!”李信摇摇头笑道:“其实以你韩信的眼力,只要扫一眼就明白这只不过是对步兵锥形阵的改变,两骑之间的宽度比锥形阵大了些,深度比锥形阵小些罢了。这两个月,我调齐全军马匹得马二万匹,又让赵梅试练过两次,由她率两万骑兵两万步兵突击中路的陈平六万人马应该是没有问题。”

 “这么说可供我与英布指挥的人马也就只有一万人了?”韩信问道。

 “英布勇猛,可感召其下兵卒都如他一样英勇,所以以五千之众抵抗右路的周七万人马三个时辰,应该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英布把膛拍的震天响,道。

 “你韩信随便使个阵形都可当十万大军使用,对付左路的夏候婴人马并坚持到赵梅前去破夏候婴的阵形亦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韩信点头道。

 “如此,一之内便可破了夏候婴等的二十万大军,三天后于‘五龙’与敌展开决战!”李信握拳狠击墙上挂着的地形图一下,道。  m.pIngGxS.COm
上章 踏秦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