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马宗梿 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 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 陈寿祺 子乔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 沈梦兰 宋世荦 严可均 严元照 焦循 子廷琥 顾凤
锺怀 李锺泗 李富孙 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 胡秉虔 硃珔 凌曙 薛传均 刘逢禄 宋翔凤 戴望 雷学淇 王萱龄 崔述 胡培翚 杨大堉 刘文淇 子毓崧 孙寿曾 方申 丁晏 王筠 曾钊 林伯桐 李黼平 柳兴恩 弟荣宗 许桂林 锺文烝 梅毓 陈澧 侯康 侯度 桂文灿 郑珍 邹汉勋 王崧 刘宝楠 子恭冕 龙启瑞 苗夔 庞大 陈立 陈奂 金鹗 黄式三 子以周 俞樾 张文虎 王闿运 王先谦 孙诒让郑杲 宋书升 法伟堂
马宗梿,字器之,桐城人。由举人官东
县教谕。嘉庆六年成进士,又一年卒。少从舅氏姚鼐学诗、古文词,所作多沉博绝丽,既而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乡举时,以解论语过位、升堂合于古制,大兴硃珪亟拔之。后从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游,其学益进。尝以解经必先通训诂,而载籍极博,未有汇成一编者,乃偕同志孙星衍、阮元、硃锡庚分韵编录,適南旋中辍。其后元视学江、浙,萃诸名宿为经籍篡诂,其凡例犹宗梿所手订也。生平敦实,寡嗜好,惟以著述为乐。尝撰左氏补注三卷,博徵汉、魏诸儒之说,不苟同立异。所著别有
郑诗诂训考证、周礼郑注疏证、穀梁传疏证、说文字义广证、战国策地理考、南海郁林合浦苍梧四郡沿革考、岭南诗钞,共数十卷,校经堂诗钞二卷。
子瑞辰,字元伯。嘉庆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因事罣误,发盛京效力。旋赏主事,奏留工部,补员外郎。复坐事发往黑龙江,未几释归。历主江西白鹿
、山东峄山、安徽庐
书院讲席。发逆陷桐城,众惊走,贼胁之降,瑞辰大言曰:“吾前翰林院庶吉士、工部都水司员外郎马瑞辰也!吾命二子团练乡兵,今仲子死,少子从军,吾岂降贼者耶?”贼执其发爇其背而拥之行。行数里,骂愈厉,遂死,年七十九。事闻,恤廕如例,敕建专祠。
瑞辰勤学著书,耄而不倦。尝谓:“诗自齐、鲁、韩三家既亡,说诗者以
诗为最古。据郑志答张逸云:‘注诗宗
为主,
义隐略,则更表明。’是郑君大旨,本以述
,其笺诗改读,非尽易传。而正义或误以为
、郑异义。郑君先从张恭祖受韩,凡笺训异
者,多本韩说。其答张逸亦云:‘如有不同,即下己意。’而正义又或误合传、笺为一。
诗用古文,其经字多假借,类皆本于双声、叠韵,而正义或有未达。”于是乃撰
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以三家辨其异同,以全经明其义例,以古音、古义证其譌互,以双声、叠韵别其通借。笃守家法,义据通深。同时长洲陈奂著
诗传疏,亦为专门之学。由是治
诗者多推此两家之书。
子三俊,字命之。优贡生。举孝廉方正,学宗程、硃。以国难家仇,愤
杀贼。咸丰四年六月,率练勇追贼至周瑜城,力战死,年三十五。著有马徵君遗集。
张惠言,字皋闻,武进人。少受易经,即通大义。年十四为童子师,修学立行,敦礼自守,人皆称敬。嘉庆四年进士,时大学士硃珪为吏部尚书,以惠言学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改部属,珪复特奏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卒,年四十有二。
惠言乡、会两试皆出硃珪门,未尝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珪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惠言亦龂龂相诤不敢隐。珪言天子当以宽大得民,惠言言:“国家承平百年馀,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
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珪言天子当优有过大臣,惠言言:“庸猥之辈,幸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珪喜进淹雅之士,惠言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亮吉于广坐诤之。
惠言少为词赋,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及壮,又学韩愈、欧
修。篆书初学李
冰,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尝奉命诣盛京篆列圣加尊号玉宝,惠言言于当事,谓旧藏宝不得磨治;又谓翰林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以格于例不果行。
生平
思绝人,尝从歙金榜问故,其学要归六经,而尤深易、礼。著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序曰:“自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义略同,惟京氏为异。而孟喜受易家
,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八卦六十四象,四正七十二候,变通消息,诸儒祖述之,莫能具。当汉之季年,扶风马融作易传,授郑康成作易注。而荆州牧刘表、会稽太守王朗、颍川荀
、南
宋忠皆以易名家,各有所述。唯翻传孟氏学,既作易注,奏上之献帝。翻之言易,以
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于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依物取类,贯穿比附,始若琐碎,及其沉深解剥,离
散叶,暢茂条理,遂于大道,后儒罕能通之。自魏王弼以虚空之言解易,唐立之学官,而汉世诸儒之说微,独资州李鼎祚作周易集解,颇采古易家言,而翻注为多。其后古书尽亡,而宋道士陈抟以意造为龙图,其徒刘牧以为易之河图、洛书也,河南邵雍又为先天、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拔,而易
之大义,盖尽晦矣。大清有天下,元和徵士惠栋,始考古义孟、京、荀、郑、虞氏,作易汉学,又自为解释,曰周易述。然掇拾于亡废之后,左右采获,十无二三。其所述大氐宗祢虞氏,而未能尽通,则旁徵他说以合之。盖从唐、五代、宋、元、明朽坏散
千有馀年,区区修补收拾,
一旦而其道复明,斯固难也。翻之学既邃,又具见马、郑、荀、宋氏书,考其是否,故其义为
。又古书亡,而汉、魏师说可见者十馀家,然唯郑、荀、虞三家略有梗概可指说,而虞尤较备。然则求七十子之微言,田何、杨叔、丁将军之所传者,舍虞氏之注,其何所自焉?故求其条贯,明其统例,释其疑滞,信其亡阙,为虞氏义九卷;又表其大旨,为消息二卷。”又著有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
初,惠栋作周易述,大旨遵虞翻,补以郑、荀诸儒,学者以未能专一少之。仪徵阮元谓汉人之易,孟、费诸家,各有师承,势不能合。惠言传虞氏易,即传汉孟氏易矣,孤经绝学也。惠言又著周易郑氏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周易郑荀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易纬略义三卷,易图条辨二卷。其易义别录序,谓不尽见其辞而
论其是非,犹以偏言决狱也。故其所著,皆羽仪虞氏易者。于礼有仪礼词一卷,读仪礼记二卷,皆特
审。又有茗柯文五卷,词一卷。
子成孙,字彦惟。少时,惠言课以说文,令分六书谱之,成象形二卷。惠言著说文谐声谱,未竟而卒,成孙后从庄述祖游,得其大要,乃续成之。卷第篇例多所增易,凡五十卷。其书分中、僮、薨、林、岩、筐、荣、蓁、诜、千、萋、肄、揖、支、皮、丝、鸠、芼、蒌、岨二十部,此乃于
诗中拈其最先出之字为建首,加以易韵、屈韵,而又以说文之声分从之,犁然不紊,有各家所未及者。尝以示仪徵阮元,元叹其超卓精细。成孙兼
天学,同里董祐诚殁,为校刊其遗书。又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
江承之,字安甫,歙县人。学于惠言。时弟子从惠言受易、礼者十数,其甥董士锡受易,通
五行家言;承之兼受易、礼,著有周易爻义、虞氏易变表、仪礼名物、郑氏诗谱,年仅十有八。
郝懿行,字恂九,栖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戸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道光三年,卒,年六十九。
懿行为人谦退,讷若不出口,然自守廉介,不轻与人晋接。遇非素知者,相对竟
无一语,迨谈论经义,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僮仆不备,懿行处之晏如。浮沉郎署,视官之荣悴,若无与于己者,而一肆力于著述,漏下四鼓者四十年。所著有尔雅义疏十九卷,
秋说略十二卷,
秋比一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书说二卷。
懿行尝曰:“邵晋涵尔雅正义蒐辑较广,然声音训诂之原,尚多壅阂,故鲜发明。今余作义疏,于字借声转处,词繁不杀,殆
明其所以然。”又曰:“余田居多载,遇草木蟲鱼有弗知者,必询其名,详察其形,考之古书,以徵其然否。今兹疏中其异于旧说者,皆经目验,非凭
肊,此余书所以别乎邵氏也。”懿行之于尔雅,用力最久,藁凡数易,垂殁而后成。于古训同异,名物疑似,必详加辨论,疏通证明,故所造较晋涵为深。高邮王念孙为之点阅,寄仪徵阮元刊行。元总裁会试时,从经义中识拔懿行者也。
其笺疏山海经,援引各籍,正名辨物,事刊疏谬,辞取雅驯。阮元谓吴氏广注徵引虽博,失之芜杂;毕沅校本,订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
而不凿,博而不滥。
懿行
王照圆,字瑞玉。博涉经史,当时著书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目。著有诗说一卷,列女传补注八卷,附女录一卷,女校一卷。又与懿行以诗答问,懿行录之为诗问七卷,其尔雅义疏亦间取照圆说;他著有诗经拾遗一卷,汲冢周书辑要一卷,竹书纪年校正十四卷,荀子补注一卷,晋宋书故一卷,补晋书刑法志一卷,食货志一卷,文集十二卷。照圆又有列仙传校正二卷。
陈寿祺,字恭甫,闽县人。少能文。年十八,台湾平,撰上福康安百韵诗幷序,沉博绝丽,传诵一时。嘉庆四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寻告归,
至孝,不忍言仕,家贫无食,父命之入都。九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十二年,充河南乡试副考官。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京察一等,记名御史。寿祺以不得
养二亲,常愀然不乐。将告归矣,俄闻父殁,恸几绝,奔归。服除,乞养母,母殁,终丧。年五十三,有密荐于朝者,卒不出。
寿祺会试出硃珪、阮元门,乃专为汉儒之学,又及见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程瑶田诸人,故学益
博。解经得两汉大义,每举一义,辄有折衷。
两汉经师莫先于伏生,莫备于许氏、郑氏,寿祺阐明遗书,著尚书大传笺三卷、序录一卷、订误一卷,附汉书五行志,缀以他书所引刘氏五行传论三卷。序曰:“伏生大传,条撰大义,因经属恉,其文辞尔雅深厚,最近大小戴记七十子之徒所说,非汉诸儒传训之所能及也。康成百世儒宗,独注大传,其释三礼,每援引之。及注古文尚书,洪范五事,康诰孟侯,文王伐崇、愬耆之岁,周公克殷、践奄之年,咸据大传以明事,岂非闳识博通信旧闻者哉?且夫伏生之学,尤善于礼,其言巡狩、朝觐、郊尸、
、庙祭、族燕、门塾、学校、养老、择
、贡士、考绩、郊遂、采地、房堂、路寝之制,后夫人入御,太子
问诸侯之法,三正之统,五服之
,七始之素,八伯之乐,皆唐、虞、三代遗文,往往六经所不备,诸子百家所不详。今其书散逸,十无四五,尤可宝重。宋硃子与勉斋黄氏纂仪礼经传通解,攟摭大传独详,盖有裨礼学不虚也。五行传者,自夏侯始昌,至刘氏父子传之,皆善推福著天人之应。汉儒治经,莫不明象数
,以穷极性命。故易有孟、京卦气之候,诗有翼奉五际之要,
秋有公羊灾异之条,书有夏侯、刘氏、许商、李寻洪范之论。班固本大传,揽仲舒,别向、歆,以传
秋,告往知来,王事之表,不可废也。是以录汉书五行志附于后,以备一家之学云。”
又著五经异义疏证三卷,左海经辨二卷,左海文集十卷,左海骈体文二卷,绛趺堂诗集六卷,东越儒林文苑后传二卷,东观存藁一卷。
寿祺归后,阮元延课诂经
舍生徒。元纂群经古义为经郛,寿祺为撰条例,明所以原本训辞、会通典礼、存家法而析异同之意。后主泉州清源书院十年,主鼇峰书院十一年,与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作义利辨、知
说、科举论以示学者。规约整肃,士初苦之,久乃悦服。家居与诸当事书,于桑梓利弊,蒿目痗心,虽触忌讳无所隐。明儒黄道周孤忠绝学,寿祺搜辑遗文,为之刊行。又具呈大吏,乞疏请从祀孔庙,议上,如所请。道光十四年,卒,年六十四。
子乔枞,字朴园。道光五年举人,二十四年,以大挑知县分发江西。历官分宜、弋
、德化、南城诸县,署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饰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卒于官,年六十一。初,寿祺以郑注礼记多改读,又尝钩考齐、鲁、韩三家诗佚文、佚义与
氏异同者,辑而未就。病革,谓乔枞曰:“尔好汉学,治经知师法,他
能成吾志,九原无憾矣!”乔枞乃䌷绎旧闻,勒为定本,成礼记郑读考六卷,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又著齐诗翼氏学疏证二卷,诗纬集证四卷。谓齐诗之学,宗旨有三:曰四始,曰五际,曰六情。皆以明天地
终始之理,考人事盛衰得失之原,言王道治
安危之故。齐先亡,最为寡证,独翼奉存其百一,且其说多出诗纬,察躔象,推历数,徵休咎,盖齐学所本也。诗纬亡而齐诗遂为绝学矣。又著今文尚书经说考三十四卷,欧
夏侯经说考一卷。谓:“二十九篇今文具存,十六篇既无今文可考,遂莫能尽通其义。凡古文易、书、诗、礼、论语、孝经所以传,悉由今文为之先驱,今文所无辄废。向微伏生,则万古长夜矣。欧
、大小夏侯各守师法,苟能得其单辞片义,以寻千百年不传之绪,则今文之维持圣经于不坠者,岂浅尟哉!”又有诗经四家异文考五卷,
诗郑笺改字说四卷,礼堂经说二卷,最后为尚书说。时宿学渐芜,考据家为世訾謷,独湘乡曾国籓见其书以为可传。自元和惠氏、高邮王氏外,惟乔枞能修世业,张大其家法。
寿祺同里治古学者,有谢震、何治运。
震,原名在震,字甸男,侯官人。乾隆五十四年举人,官顺昌学教谕。震尝与闽县林一桂、瓯宁万世美俱
三礼,震尤笃学嗜古。然龂龂持汉学,好排击宋儒凿空逃虚之说。寿祺与震同举乡试,少震六岁,视为畏友。震重气谊,有志用世,而不遇于时,年四十卒。弟子辑其遗著,有礼案二卷,
覈胜敖氏。又有四书小笺一卷,四圣年谱一卷。工诗,有樱桃轩诗集二卷。
治运,字支阝海,闽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洽闻彊识,笃志汉学。粤督阮元尝聘纂广东通志。后游浙中,巡抚陈若霖为锓其经解及论辨文字四卷,名何氏学。道光元年,卒,年四十七。治运与寿祺友,及卒,寿祺以谓无与为质,不获以辅成其学也。
孙经世,字济侯,惠安人。寿祺弟子。寿祺课士不一格,游其门者,若仙游王捷南之诗、礼、
秋、诸史,晋江杜彦士之小学,惠安陈金城之汉易,将乐梁文之
理,建安丁汝恭、德化赖其煐、建
张际亮之诗、古文辞,皆足名家。而经世学成蚤世,世以儒林推之。经世少喜读近思录,后沉研经义,谓不通经学,无以为理学;不明训诂,无以通经;不知声音文字之原,无以明训诂。著说文会通十六卷,尔雅音疏六卷,释文辨证十四卷,韵学溯源四卷,十三经正读定本八十卷,经传释辞续编八卷。又著
秋例辨八卷,孝经说二卷,夏小正说一卷,诗韵订二卷,惕斋经说六卷,读经校语四卷。
柯蘅,胶州人。从寿祺受许、郑之学,尝以史、汉诸表为纪、传之纲领,而譌误舛夺,最为难治,乃条而理之,著汉书七表校补二十卷。为例十:一曰辨事误,二曰辨文字误,三曰辨注误,四曰辨诸家考证之误,五曰以本书证本书之误,六曰史、汉互证而知其误,七曰汉书、荀纪互证而知其误,八曰汉书、水经注互证而知其误,九曰据纪、传以补表之阙,十曰据今地以证表之误。钩稽隐赜,凡前人之说,皆取而辨其是非,至前人未及者,又得二三十事,亦专门之学也。尤长于诗,著有声诗阐微二卷,旧雨草堂诗集四卷,其说经、说史之作,门人集为旧雨草堂札记。
许宗彦,字积卿,德清人。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侍郎王昶爱其才,作积卿字说以赠。嘉庆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就官两月,以亲老遽引疾归。亲殁,卒不出。居杭州,杜门以读书为事。其学无所不通,探赜索隐,识力卓然,发千年儒者所未发。考周五庙二祧,以为周制五庙之外,别有二祧,为迁庙之杀,以厚亲亲之仁。宗庙之外,别立祖宗,与禘、郊同为重祭,以大尊尊之义。诸经无文、武二庙不毁之说,误始于韦玄成,而刘歆因之,郑康成亦因之。祧者迁庙,乃谓为不迁之庙,名实乖矣。又考文、武二世室,以为周文、武皆配于明堂太室,故有“文、武世室”之号。孔颖达误谓伯禽称“文世室”,周公称“武世室”。以公羊传周公称“太庙”、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证之,舛甚。
又考禹贡三江,以为汉志言“分江水首受江,东至馀姚入海”。夫曰“分江水”,曰“首受江”,则非南江之正
可知;曰“东至馀姚入海”,则非在吴入海可知,与禹贡三江无与。又考太岁、太
,以为太岁者,岁星与
同次斗杓所建之辰也。太
始寅终丑,太岁始子终亥。汉律志曰:“太初元年,岁前十一月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岁名困敦。”此太岁始子之碻证。武帝诏曰:“年名焉逢、摄提格。”此太
始寅之碻证。汉书天文志始误以甘、石之言太
者系之太岁,而与太初之太岁遂差两辰,乃以为星有赢缩,非矣。
又说六书转注,以为从偏旁转相注。说文曰:“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序曰“其建首也,立一为耑”,即建类一首之谓也。如示为部首,从示之偏旁注为神祇等字,从神祇注为祠祀祭祝等字,展转相注,皆同意为一类。戴震指尔雅诂训为转注,而不知诂训出于后来,非制字时所豫有也。段玉裁引戴说,又言尔雅字多假借,而不知假借者本无其字,今如初、哉、首、基之训,非本无首字,而假初、哉诸字以当之也。其他所著学说,能持汉、宋儒者之平。礼论、治论诸篇,皆稽古证今,通达政体。
尤
天文,得泰西推步秘法,自制浑金球,别具神解。尝援纬书四游以疏本天高卑,而知不同心非浑圆之理。考周髀北极璿玑,以推古人测验之法。七政皆统于天,而知东汉以前用赤道不用黄道,为得诸行之本。论
左右旋一理,以王锡阐解黄道右旋、赤道平行,戴震分黄、极为二行,其说颇不分明,为剖析之,
彻微妙,皆言天家所未及。
孝友,慎于
游,体羸而神理澂淡,见者皆肃然敬之。仪徵阮元,会试举主也,重其学术行谊,以子女为I2家。
吕飞鹏,字云里,旌德人。从宁国凌廷堪治礼,廷堪器之,以为能传其学。山
汪廷珍视学安徽,喜士通古经义,补飞鹏县学附生。
飞鹏少读周礼,长而癖嗜,廷堪尝著周官九拜九祭解、乡
五物考,援据礼经,疏通证明,足发前人所未发。飞鹏师其意而变通之,成周礼补注六卷。其大旨以郑氏为宗,自序曰:“汉、魏之治周礼者,如贾逵、张衡、孙炎、薛综、陈劭、崔灵恩之注,遗文轶事,散见群籍。或与郑义符合,或与郑义乖违,同者可得其会通,异者可博其旨趣。是用广搜众说,补所未备,条系于经文之下,或旁采他经旧注,或兼取近儒经说,要于申明古义而已。”又著周礼古今文义证六卷,尝考康成本治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且顺者为郑氏学。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又尝作
诗笺:“今取郑氏之学证郑氏之注,则辞易了然,即彼此互歧、前后错出,亦不烦辞费而得失已明,故于三者刺取为多。至许氏说文解字,徵引周礼,彼此互异,取以推广郑义,不嫌牴牾。其他史册
传,事系本朝,礼遵周典,亦备采择,用俟辩章。犹是郑氏况以汉法之意也。”
平居书斋阁自铭诫,粹然出于儒先道学。乡饥,筹粟倡赈,人多德之。有争辩,一言立释。尝戒其子贤基曰:“成名易,成人难。”又曰:“言官不易为,毋陈利而昧大体,毋挟私而务高名。”其本行如此。贤基卒以忠节著。道光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子贤基,工部右侍郎,谥文节,自有传。
有清为周礼之学者,有惠士奇、沈彤、庄存与、沈梦兰、段玉裁、徐养原、宋世荦。
梦兰,字古
,乌程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湖北宜都县知县。梦兰博通诸经,实事求是,尤邃于周官,成周礼学一书。分沟洫、畿封、邦国、都鄙、城郭、宫室、职官、禄田、贡赋、军旅、车乘、礼
、律度量衡十三门,取司马法、逸周书、管子、吕览、伏传、戴记诸古书参互考证,合之书、诗、礼记、三传、孟子,先儒所病其牴牾者,无不得其会通。为图若干,幷取经、传文之与周官相发明者释于篇。他著有易、书、诗、孟子学,五省沟洫图说。其易学自序云:“自辑周礼学,于易象得井、比、师、讼、同人、大有若干卦,错综参伍,知易之为道,先王一切之治法于是乎在。”而孟子学,则又以疏证周官之故,汇其馀说以成帙者。其沟洫图说,卷不盈寸,凡南北形势、河道原委、历代沿革、众说异同,与夫沟遂经畛之体,广深寻尺之数,以及蓄水、止水、
水、均水、舍水、泻水之事皆备。复证之周官,考究详覈。官湖北时,奉檄襄筑荆州堤工,上江堤埽工议及荆江论。沔
水灾,复奉檄会勘,作水利说以谕沔民。原本经术,有裨实用,皆此类也。
世荦,字卣勋,临海人。乾隆五十三年举人,以教习官陕西扶风知县。地当川、藏孔道,夫马悉敛之民。计亩率钱,名曰“公局”。世荦多所裁革,无妄取。时教匪初定,州县多以获盗迁擢。扶风民有持斋为怨家所讦者,大府飞檄至,捕而鞫之,皆良民,释弗顾。罢归,揅求经训,
于谐声、假借之例,著周礼故书疏证六卷,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
严可均,字景文,乌程人。嘉庆五年举人,官建德县教谕,引疾归。可均博闻强识,
考据之学,与姚文田同治说文,为说文长编,亦谓之类考。有天文、算术、地理类,草木、鸟兽、蟲鱼类,声类,说文引群书、群书引说文类,积四十五册。又辑钟鼎拓本为说文翼十五篇,将校定说文,撰为疏义。孙星衍促其成,乃撮举大略。就
氏汲古阁初印本别为校议三十篇,专正徐铉之失。
又与丁溶同治唐石经,著校文十卷,自序云:“余弱冠治经,稍见宋椠本。既又念若汉、若魏、若唐、若孟蜀、若宋嘉祐、绍兴各立石经,今仅嘉祐四石,绍兴八十七石,皆残本。而唐大和石壁二百二十八石,岿然独存,此天地间经本之最完最旧者也。夫唐代四部之富,埒于梁、隋,而郑覃、唐元度辈皆通儒,颇见古本。苟能栞正积非,归于真是,即方驾熹平不难,而仅止于是。今也古本皆亡,
复旧观,已难为力,可嘅也!然而后唐彫版,实依石经句度钞写,历宋、元、明转刻转误,而石本幸存,纵不足与复古,以匡今缪有馀也。独怪数百年来,学士大夫鲜或过问者,间有一二好古之士,亦与冢碣、寺碑同类而幷道之。康熙初,顾炎武始略校焉,观其所作九经误字、金石文字记,刺取寥寥,是非寡当,又误信王尧惠之补字以诬石经。顾氏且然,况其他乎?乌乎!石经者,古本之终,今本之祖。治经不及见古本,而幷荒石经,匪直荒之,又
口诬之,岂经之幸哉?余不自揆,
为今版本正其误,为唐石经释其非,为顾氏等袪其惑。随读随校,凡石经之磨改者、旁增者与今本互异者皆录出,辄据注疏、释文,旁稽史、传及汉、唐人所徵引者,为之左证,而石台孝经附其后焉。”
嘉庆十三年,诏幵全唐文馆,可均以越在草茅,无能为役,慨然曰:“唐之文,盛矣哉!唐以前要当有总集。斯事体大,是余之责也。”乃辑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使与全唐文相接,多至三千馀家,人各系以小传,足以考证史文,皆从蒐罗残賸得之,覆检群书,一字一句,稍有异同,无不校订。一手写定,不假效力。唐以前文,咸萃于此焉。又校辑诸经逸注及佚子书等数十种,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类集千二百馀卷。
严元照,字九能,归安人。十岁能为四体书,补诸生。仪徵阮元、大兴硃珪深赏之。
于尔雅,作匡名八卷,旁罗异文轶训,钩稽而疏证之。著有悔葊文钞、诗钞、词钞,娱亲雅言等书。
焦循,字里堂,甘泉人。嘉庆六年举人,曾祖源、祖、父葱,世传易学。循少颖异,八岁在阮赓尧家与宾客辨壁上“冯夷”字,曰:“此当如楚辞读皮冰切,不当读如
。”阮奇之,
以女。既壮,雅尚经术,与阮元齐名。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循往游。
至孝,丁父及嫡母谢艰,哀毁如礼。一应礼部试,后以生母殷病愈而神未健,不复北行。殷殁,循毁如初。服除,遂讬足疾不入城市者十馀年。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复构一楼,曰雕菰楼,有湖光山
之胜,读书著述其中。尝叹曰:“家虽贫,幸蔬菜不乏。天之疾我,福我也。吾老于此矣!”嘉庆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八。
循博闻强记,识力
卓。每遇一书,无论隐奥平衍,必究其源,以故经史、历算、声音、训诂无所不
。幼好易,父问小畜“密云”二语何以复见于小过,循反复其故不可得。既学
渊九容之术,乃以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渐能理解,著易通释二十卷。自谓所悟得者,一曰哦曰旁通,二曰相错,三曰时行。又以古之精通易理,深得羲、文、周、孔之恉者,莫如孟子。生孟子后,能深知其学者,莫如赵氏。伪疏踳駮,未能发明,著孟子正义三十卷。谓为孟子作疏,其难有十,然近代通儒,已得八九。因博采诸家之说,而下以己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恉,又著六经补疏二十卷。以说汉易者每屏王弼,然弼解箕子用赵宾说,读彭为旁,借雍为甕,通孚为浮,解斯为厮,盖以六书通借。其解经之法,未远于马、郑诸儒,为周易王注补疏二卷。以尚书伪孔传说之善者,如金縢“我之不辟”,训辟为法,居东即东征,罪人即管、蔡,大诰周公不自称王,而称成王之命,皆非马、郑所能及,为尚书孔氏传补疏二卷。以诗
、郑义有异同,正义往往杂郑于
,比
于郑,为
诗郑氏笺补疏五卷。以左氏传“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杜预扬其词而暢衍之,预为司马懿女壻,目见成济之事,将以为司马饰,即用以为己饰。万斯大、惠士奇、顾栋高等未能摘
而发覆,为
秋传杜氏集解补疏五卷。以礼以时为大,训诂名物,亦所宜究,为礼记郑氏注补疏三卷。以论语一书,发明羲、文、周公之恉,参伍错综,引申触类,亦与易例同,为论语何氏集解补疏三卷。合之为二十卷。又录当世通儒说尚书者四十一家,书五十七部,仿卫湜礼记之例,以时之先后为序,得四十卷,曰书义丛钞。又著禹贡郑注释一卷,
诗地理释四卷,
诗鸟兽草木蟲鱼释十一卷,陆玑疏考证一卷,群经宫室图二卷,论语通释一卷。又著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
循壮年即名重海内,钱大昕、王鸣盛、程瑶田等皆推敬之。始入都,谒座主英和,和曰:“吾知子之字曰里堂,江南老名士,屈久矣!”殁后,阮元作传,称其学“
深博大,名曰通儒”,世谓不愧云。
子廷琥,字虎玉。优廪生。
醇笃,善承家学,阮元称为端士。循尝与廷琥纂孟子长编三十卷,后撰正义,其廷琥有所见,亦本范氏穀梁之例,为之录存。循又以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二书,不详幵方之法,以常法推之不合。既得秦道古数学九章,有正圆幵方法,为幵方通释,乃谓廷琥曰:“汝可列益古演段六十四问,用正员幵方法推之。”廷琥布策下算,一一符合,著益古演段幵方补一卷。
湖孙星衍不信西人地圆之说,以杨光先之斥地圆,比孟子之距杨、墨。廷琥谓古之言天者三家,曰宣夜,曰周髀,曰浑天。宣夜无师承,浑盖之说,皆谓地圆。泰州陈氏、宣城梅氏悉以东西测景有时差,南北测星有地差,与圆形合为说。且大戴有曾子之言,内经有岐伯之言,宋有邵子、程子之言,其说非西人所自创。因博搜古籍,著地圆说二卷。他著有密梅花馆诗文钞。
顾凤
,字超宗,江苏兴化人。乾隆四十九年,南巡召试列二等,五十三年,副榜贡生。父九苞,字文子,长于诗、礼。九苞母任氏,大椿祖姑,通经达史。九苞之学,母所教也。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归时卒于路,著述不传。凤
亦受经于祖母,年十一,通五经。及长,与焦循同学,循就凤
问难,始用力于经。凤
又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塘,撰楚辞韵考、入声韵考、
诗韵考,皆得塘旨。又撰
诗集解,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未成而卒,年二十七。卒后,循理其丧,作招亡友赋哭之。
锺怀、李锺泗皆有名,均甘泉人。锺怀,字保岐。优贡生。与阮元、焦循相善。共为经学,旦夕讨论,务求其是。居恆礼法自守,不与世争名,
游中称为君子。嘉庆十年,卒,年四十五。著有M2厓考古录四卷。其汉儒考,较陆德明所载增多十馀人。
锺泗,字滨石。嘉庆六年举人,治经
左氏
秋,撰规规过一书,抑刘伸杜,焦循服其
博。
李富孙,字既汸,嘉兴人。嘉庆六年拔贡生。良年来孙,良年自有传。从祖集。字敬堂,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郧县知县。
研经学,以汉、唐为宗,尝为学规论以课穷经、课经济,著有原学斋文钞。
富孙学有原本,与伯兄超孙、从弟遇孙有“后三李”之目。长游四方,就正于卢文弨、钱大昕、王昶、孙星衍,饫闻绪论。阮元抚浙,肄业诂经
舍,遂湛深经术,尤好读易,著易解賸义。谓易学三派,有汉儒之学,郑、虞、荀、陆诸家
矣;有晋、唐之学,王弼、孔颖达诸家,即北宋胡瑗、石介、东坡、伊川犹是支流馀裔;至宋陈、邵之学出,本道学之术,创为图说,举羲、文、周、孔之所未及,汉以后诸儒之所未言者,以自神其附会之说。理其理而非易之所谓理,数其数而非易之所谓数,而前圣之易道晦矣。唐李鼎祚所辑易解,
微广大,圣贤遗旨,略见于此。然其于三十六家之说,尚多未采,其遗文賸义,间见他书,犹可蒐辑。爰缀而录之,成书三卷,又成校异二卷。
又著七经异文释,就经、史、传、注、诸子百氏所引,以及汉、唐、宋石经,宋、元椠本,校其异同。或字有古今,或音近通假,或沿袭乖舛,悉据古谊而疏证之;而前儒之论说,幷为蒐辑,使正其譌谬,辨其得失,折衷以求一是。凡易六卷,尚书八卷,
诗十六卷,
秋三传十二卷,礼记八卷。同里冯登府称其详核奥博,为诂异义者集其大成。又谓说文一书,保氏六书之旨,赖以仅存。自篆变为隶,隶变为真,文字
繁,譌伪错出。或有形声意义大相区别,亦有近似而其实异,后人多混而同之。或有一篆之形,从某为古、籀,为或体,后人竟析而二之。经典文字,往往昧于音训,擅为改易,甚与本义相迕,亦字学之大变。夫假借通用,说文自有本字,有得通借者,有不容通借而幷为俗误者。援据经典以相证契,俾世之踵谬沿譌焯然可辨,为说文辨字正俗八卷。同里钱泰吉谓其书大旨折衷段注,而亦有段所未及者,读说文之津梁也。
他著有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四卷,鹤徵录八卷、后录十二卷,曝书亭词注七卷,梅里志十六卷,校经庼文藁十八卷。
超孙,字引树。嘉庆六年举人,官会稽县教谕。剖析经义,尤深于诗。尝以
诗草木蟲鱼则有疏,名物则有解,地理则有考,而诗中所称之人则未有纂辑成书者,因取诗人之氏族名字,博考经、史、诸子及近儒所著述,幷列国之世次,洎其人之行事,搜罗荟集,为诗氏族考六卷。官会稽时,课诸生依宁化雷钅宏学规条约,士习
上。又著拙守斋集。
遇孙,字金澜,集孙。优贡生,处州府训导。幼传祖训,淹贯经史,著有尚书隶古定释文八卷。汉孔安国以科斗文难知,取伏生今文次第之,为隶古定,宋薛宣因之成古文训。遇孙又以隶古文难知,引说文诸书疏通之,譌者是正,疑者则阙。
嗜金石,有芝省斋碑录八卷,金石学录四卷。官处州时,以处州地僻山远,阮元两浙金石志未免
漏,乃搜辑数百馀种为括苍金石志八卷。他著有
知录补正一卷、校正一卷,古文苑拾遗十卷,天香录八卷,随笔六卷,诗文集十八卷。
胡承珙,字墨庄,泾县人。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五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寻迁御史,转给事中。自以身居言路,当周知天下利弊,陈之于上,方不负职。数年中陈奏甚多,多见施行。而其最切中时病者,则有条陈亏空弊端各条:“一曰冒滥宜
。司库支发钱粮,向有扣除二三成之弊,故籓司书吏将不应借支之款,冒支滥借。此在领者便于急需,不敢望其足数;而在放者利于多扣,不复问其合宜:则虽应放而仍与浮冒无异。一曰抑勒宜
。州、县
代,例限綦严,均不准充抵。近
仍多以议单欠票虚幵实抵者,总由上司多方抑勒,
令新任担承。一曰糜费宜省。各省摊捐津贴名目,岂尽必不可省。闻州县所解各上司衙门饭食季规等银,逐岁增加。如邸报一事,安徽省每年通派各属万金。一省如此,他省可知;一事如此,他事可知。一曰升调宜慎。部选人员,多系初任,或尚能不敢轻易接受。惟佐杂题升,及调补繁缺二者,每多久历仕途,习成狡滑。在题升者急于得缺,明知此地之多累,不复顾后而瞻前;在调补者迁就一时,转因原任之有亏,希图挪彼以掩此。究之担承弥补,皆属空名,不过剜
补疮,甚且变本加厉。”其言深切著明。二十四年,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编查保甲,设立缉捕章程八条,匪徒敛迹。调署台湾兵备道,缉获洋盗张充等置于法。旋乞假回籍。台湾素称难治,承珙力行清庄弭盗之法,民、番安肃、自承珙去后,彰化、淡水即以械斗起衅矣。道光十二年,卒,年五十七。
承珙究心经学,尤专意于
诗传,归里后键戸著书,与长洲陈奂往复讨论不绝,著
诗后笺三十卷。其书主于申述
义,自注疏而外,于唐、宋、元诸儒之说,及近人为诗学者,无不广徵博引,而于名物训诂及
与三家诗文有异同,类皆剖析
微,折衷至当。而其最
者,能于
传本文前后会出指归,又能于西汉以前古书中反覆寻考,贯通诗义,证明
旨。凡三四易,手自写定。至鲁颂泮水章而疾作,遗言嘱陈奂校补,奂乃为续成之。又以郑君注仪礼参用古、今文二本,撮其大例,有必用其正字者,有即用其借字者,有务以存古者,有兼以通今者,有因彼以决此者,有互见而幷存者。闳意妙旨,有关于经实夥。遂取注中叠出之字,幷“读如”、“读为”、“当为”各条,排比梳栉,考其训诂,明其假借,参稽旁采,疏通而证明之,作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又谓惠氏栋九经古义未及尔雅,遂补撰数十条,成二卷。小尔雅原本不传,今存孔丛子中,世多谓为伪书,作小尔雅义证十三卷,断以为真。复著有求是堂诗文集三十四卷。
胡秉虔,字伯敬,绩溪人。嘉庆四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改甘肃灵台县知县,升丹噶尔同知,卒于官。秉虔自幼嗜学,博通经史。尝入都肄业成均,夜读必尽烛二条。尤
于声音训话,著古韵论三卷,辨江、戴、段、孔诸家之说,细入毫芒,塙不可易。说文管见三卷,发明古音古义,多独得之见。末论二徐书,有灼见语,盖其所致力也。他著有周易、尚书、论语小识各八卷,卦本图考一卷,尚书序录一卷,汉西京博士考二卷。甘州明季成仁录四卷,河州景忠录三卷。
硃珔,字兰坡,泾县人。珔生三年而孤,祖命为季父后,嗣母汪未婚守志,珔孝事之与生母同,昆弟均相友爱。嘉庆七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与幸翰林院栢梁体联句宴。散馆授编修,擢至侍读。与修明鉴,坐承纂官累,降编修。道光元年,直上书房,屡蒙嘉奖,有“品学兼优”之褒。升右
坊右赞善,告养归。植品敦俗,奖
后进。历主锺山、正谊、紫
书院,卒,年八十有二。
珔爱书如命,学有本原。主讲席几三十年,教士以通经学古为先。与桐城姚鼐、
湖李兆洛幷负儒林宿望,盖鼎足而三云。著有说文假借义证二十八卷,经文广异十二卷,文选集释二十四卷,小万卷斋诗文集七十卷。辑有国朝古文汇钞二百七十二卷,又有诂经文钞六十二卷,汇有清诸名家说经之文,依次标题,篇幅完善,尤足为后学津逮云。
凌曙,字晓楼,江都人。国子监生。曙好学
,家贫,读四子书未毕,即去乡,杂作佣保,而绩学不倦。年二十为童子师,问所当治业于泾包世臣,世臣曰:“治经必守家法,专法一家,以立其基,则诸家渐通。”乃示以武进张惠言所辑四子书汉说数十事。曙乃稽典礼、考古训,为四书典故覈六卷,歙洪梧甚称之。既,治郑氏学,得要领;又从吴沈钦韩问疑义,益贯穿
审。后闻武进刘逢禄论何氏公羊
秋而好之。及入都,为仪徵阮元校辑经郛,尽见魏、晋以来诸家
秋说。深念
秋之义,存于公羊,而公羊之学,传自董子。董子
秋繁
,识礼义之宗,达经权之用。行仁为本,正名为先。测
五行之变,明制礼作乐之原。体大思
,推见至隐,可谓善发微言大义者。然旨奥词赜,未易得其会通,浅尝之夫,横生訾议,经心圣符,不绝如线。乃博稽旁讨,承意仪志,梳其章,栉其句,为注十七卷。又病宋、元以来学者空言无补,惟实事求是,庶几近之,而事之切实无过于礼,著公羊礼疏十一卷,公羊礼说一卷,公羊问答二卷。家居读礼,以丧服为人伦大经,后儒舛议,是非颇谬,作礼论百篇,引申郑义。阮元延曙入粤课诸子,曙书与元商榷,乃删合三十九篇为一卷。道光九年,卒,年五十五。
曙有甥仪徵刘文淇,贫而颖悟,爱而课之,遂知名,其学实自曙出云。
薛传均,字子韵,甘泉人。诸生。博览群籍,强记
识。就福建学政陈用光聘,用光见所著书,恨相见晚。旋以疾卒于汀州试院,年四十一。传均于十三经注疏功力最深,大端尤在小学,于许君原书,钩稽贯串,
其义而
其辞,嘉定钱大昕文集内有说文答问一卷,深明通转假借之义,传均博引经史以证之,成说文答问疏证六卷。又以文选中多古字,条举件系,疏通证明,为文选古字通十二卷。
刘逢禄,字申受,武进人。祖纶,大学士,谥文定,自有传。外王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幷以经术名世,逢禄尽传其学。嘉庆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二十五年,仁宗大事,逢禄搜集大礼,创为长编,自始事至奉安山陵,典章具备。道光三年,通政司参议卢浙请以尚书汤斌从祀文庙,议者以斌康熙中在上书房获谴,乾隆中尝奉駮难之。逢禄揽笔书曰:“后夔典乐,犹有硃、均;吕望陈书,难匡管、蔡。”尚书汪廷珍善而用之,遂奉俞旨。四年,补仪制司主事。越南贡使陈请为其国王母乞人葠,得旨赏给。而谕中有“外夷贡道”之语,其使臣
请改为“外籓”,部中以诏书难更易。逢禄草牒复之曰:“周官职方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籓服九千里,是籓远而夷近。说文羌、狄、蛮、貊字皆从物旁,惟夷从大、从弓。考东方大人之国夷,俗仁,仁者寿,有东方不死之国,故孔子
居之。乾隆间奉上谕申饬四库馆不得改书籍中‘夷’字作‘彝’,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我朝六合一家,尽去汉、唐以来拘忌嫌疑之陋,使者无得以此为疑。”越南使者遂无辞而退。逢禄在礼部十二年,恆以经义决疑事,为众所钦服类如此。
其为学务通大义,不专章句。由董生
秋闚六艺家法,由六艺求观圣人之志。尝谓:“世之言经者,于先汉则古诗
氏,后汉则今易虞氏,文词稍为完具。然
公详古训而略微言,虞翻
象变而罕大义,求其知类通达、微显阐幽者,则公羊在先汉有董生、后汉有何劭公氏、子夏丧服传有郑康成氏而已。先汉之学,务乎大体,故董生所传非章句训诂之学也。后汉条理
密,要以何劭公、郑康成氏为宗,然丧服于五礼特其一端。
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天道浃,人事备,以之贯群经,无往不得其原;以之断史,可以决天下之疑;以之持身治世,则先王之道可复也。”于是寻其馀贯,正其统纪,为公羊
秋何氏释例三十篇,又析其疑滞,强其守卫,为笺一卷,答难二卷。又推原穀梁氏、左氏之得失,为申何难郑四卷。又博徵诸史刑、礼之不中者为仪礼决狱四卷。又推其意为论语述何、夏时经传笺、中庸崇礼论、汉纪述例各一卷。别有纬略二卷,
秋赏罚格一卷。愍时学者说
秋皆袭宋儒“直书其事、不烦褒贬”之辞,独孔广森为公羊通义能抉其蔽,然尚不能信三科、九旨为微言大义所在,乃著
秋论上、下篇以张圣权。又成左氏
秋考证二卷,知者谓与阎、惠之辩古文尚书等。
逢禄于易主虞氏,于书匡马、郑、于诗初尚
学,后好三家。有易虞氏变动表、六爻发挥旁通表、卦象
大义、虞氏易言补各一卷。又为易象赋、卦气颂,提其指要。尚书今古文集解三十卷,书序述闻一卷,诗声衍二十七卷。所为诗、赋、连珠、论、序、碑、记之文约五十篇。道光九年,卒,年五十有六。弟子潘准、庄缤树、赵振祈皆从学公羊及礼有名。
宋翔凤,字于庭,长洲人。嘉庆五年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亦庄述祖之甥。述祖有“刘甥可师、宋甥可友”之语,刘谓逢禄,宋谓翔凤也。翔凤通训诂名物,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得庄氏之真传。著论语说义十卷,序曰:“论语说曰,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微言者,
与天道之言也。此二十篇,寻其条理,求其恉趣,而太平之治、素王之业备焉。自汉以来,诸家之说,时合时离,不能画一。尝综覈古今,有纂言之作。其文繁多,因别录私说,题为说义。”又有论语郑注十卷,大学古义说二卷,孟子赵注补正六卷,孟子刘熙注一卷,四书释地辨证二卷,卦气解一卷,尚书说一卷,尚书谱一卷,尔雅释服一卷,小尔雅训纂六卷,五经要义一卷,五经通义一卷,过庭录十六卷。咸丰九年,重赋鹿鸣。逾年,卒,年八十二。
戴望,字子高,德清人。诸生。始好词章,继读博野颜元书,为颜氏学。最后谒长洲陈奂,通声音训诂。复从翔凤授公羊
秋,遂通公羊之学。著论语注二十卷,用公羊家法演逢禄论语述何之微言。他著有管子校注二十四卷,颜氏学记十卷,谪麟堂遗集四卷。
雷学淇,字瞻叔,顺天通州人。父鐏,字宗彝,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江西崇仁县知县。道光初元,诏天下臣民严冠服之辨,鐏著古今服纬以申古义,抑奢侈。至九年书成,年九十矣。
学淇,嘉庆十九年进士,任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生平好讨论之学,每得一解,必求其会通,务于诸经之文无所牴牾。以父鐏著古今服纬,为之注释,附以释问一篇、异同表二篇。又以夏小正一书备三统之义,究心参考二十馀年。以尧典中星、诸经历数,采虞史伯夷之说,据周公垂统之文,检校异同,订其譌误,网罗放失,寻厥指归,著夏小正经传考二卷。又考定经、传之文,为之疏证,成夏小正本义四卷。
每慨竹书纪年自五代以来颇多残阙,爰博考李唐以前诸书所称引者,积以九年之蒐辑,颇复旧观。尝谓:“孟子先至梁后至齐,此经之明文,即无他左验,亦当从之为说。况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后元十五年齐威王薨’,‘十七年惠成王卒’,然则惠王后元十六年齐宣王始即位,孟子至梁,当即在后元十六年王卒之前一岁也。史记误谓惠王立三十六年即卒,故云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以惠王改元之后十六年为襄王之世。今据竹书称梁惠会诸侯于徐州,改元称王,故孟子呼之曰王。史谓孟子至梁之二年惠王卒,襄王立,以本经考之,其言可信。但卒于改元后之十七年,非三十六年也。襄王既立,孟子见其不似人君,乃东至齐,据竹书即齐宣即位之二年也。梁至齐千数百里,故曰:‘千里而见王’。若孟子先见齐宣王,由邹之齐六百馀里,不得云千里矣。齐人取燕,孟子明谓宣王时事,史记于齐失载悼子、侯剡二代,将威、宣之立,皆移前二十二年。于齐人伐燕事,不知折衷孟子,而年表谓在湣王十年,司马温公终求其说而不得,乃将宣之即位下移十年,以迁就孟子。自后说者疑信各半,实皆未有定论。今据纪年,则伐燕在宣王七年,实周赧王之元年。凡孟子书所记古人年岁,以史记、汉书之说推之皆不合者,以纪年推之无不合。”且以竹书长历推验列宿之岁差,历代之
蚀,自唐、虞以来,无有差贷。尝自云:“传、笺、注、疏取舍多殊,非敢訾议前贤,期于事理之合云尔。”他著有校辑世本二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附图说二卷,亦嚣嚣斋经义考及文集三十二卷。
王萱龄,字北堂,昌平人。道光元年副贡,旋举孝廉方正,官新安、柏乡两县教谕。嗜汉学,
训诂,受业于高邮王引之,经义述闻中时引其说。著有周秦名字解诂补一卷,即补引之所阙疑者。
崔述,字武承,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福建罗源县知县。武弁多藉海盗邀功,诬商船为盗,述平反之。未几,投效归。著书三十馀种,而考信录一书,尤生平心力所专注。凡考古提要二卷,上古考信录二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商考信录四卷,丰镐考信录八卷,丰镐别录三卷,洙泗考信录四卷,洙泗馀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二卷,考古续说二卷,附录二卷。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读风偶识四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馀说一卷,读经馀论二卷,名考古异录。
其著书大旨,谓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传注。以经为主,传注之合于经者著之,不合者辨之,异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削之。如谓易传仅溯至伏羲,
秋传仅溯至黄帝,不应后人所知反多于古人。凡纬书所言十纪,史所云天皇、地皇、人皇,皆妄也。谓战国杨、墨横议,常非尧、舜,薄汤、武,以快其私。毁尧则讬诸许由,毁禹则讬诸子高,毁孔子则讬诸老聃,毁武王则讬诸伯夷。太史公尊黄、老,故好采异端杂说,学者但当信论、孟,不当信史记。谓夏、商、周未有号为某公者,公亶父相连成文,犹所谓公刘也。“古公亶父”,犹言“昔公亶父”也。谓匡为宋邑,似畏匡、过宋本一事,“匡人其如予何”、“桓魋其如予何”,似一时一事之言,记者小异耳。其说皆为有见。
述之为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旧说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
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而不核乎事之实。然勇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他著有易卦图说一卷,五服异同汇考三卷,大名水道考一卷,闻见杂记四卷,知味录二卷,知非集三卷,无闻集五卷,小草集五卷。嘉庆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七。
胡培翚,字载平,绩溪人。祖匡衷,字朴苏,岁贡生。于经义多所发明,不苟与先儒同异。著有三礼劄记、周礼井田图考、井田出赋考、仪礼释官等书。其于井田多申郑义,而授田一事,以遂人所言是乡遂制,大司徒所言是都鄙制,郑注自相违戾。作畿内授田考实一篇,积算特
密。其释官则以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与仪礼相参证,论据精确,足补注疏所未及。又著有周易传义疑参十二卷,左传翼服、论语古本证异、论语补笺、庄子集评、离
集注、朴斋文集。年七十四,卒。
培翚,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戸部广东司主事。居官勤而处事密,时人称其治官如治经,一字不肯放过。绝不受财贿,而抉隐指弊,胥吏咸惮之。假照案发,司员失察者数十人,惟培翚及蔡绍江无所污,然犹以随同画诺镌级归里。后主讲锺山、云间,于泾川一再至,幷引翼后进为己任。去泾川
,门人设饮饯者相望于道。笃友谊,郝懿行、胡承珙遗书,皆赖培翚次第付梓。道光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
绩溪胡氏,自明诸生东峰以来,世传经学。培翚涵濡先泽,又学于歙凌廷堪,邃
三礼。初著燕寝考三卷,王引之见而喜之。既为仪礼正义,上推周公、孔子、子夏垂教之旨,发明郑君、贾氏得失,旁逮鸿儒、经生之所议。张皇幽渺,阐扬圣绪,二千馀岁绝学也。其旨见与顺德罗惇衍书曰:“培翚撰正义,约有四例:一曰疏经以补注,二曰通疏以申注,三曰汇各家之说以附注,四曰采他说以订注,书凡四十卷,至贾氏公彦之疏,或解经而违经旨,或申注而失注意,不可无辨。别为仪礼贾疏订疑一书。宫室制度,今以朝制、庙制、寝制为纲,以天子、诸侯、大夫、士为目。学制则分别庠、序馆制则分别公、私,皆先将宫室考定,而以十七篇所行之礼,条系于后,名宫室提纲。陆氏经典释文于仪礼颇略,拟取各经音义及集释文以后各家音切,挨次补录,名曰仪礼释文校补。”培翚覃
是书凡四十馀年,晚岁患风痺,犹力疾从事。尚有士昏礼、乡饮酒礼、乡
礼、燕礼、大
仪五篇未卒业而殁。门人江宁杨大堉从学礼,为补成之。他著有禘祫问答,研六室文钞。
大堉,字雅轮。诸生。笃学寡
,研穷经训。初从元和顾广圻、吴县钮树玉游,备闻苍、雅阃奥。著说文重文考六卷,纯以声音求叚借,以偏旁繁省求古、籀异同之变。又作五庙考,专駮王肃之失。江督陶澍以防海议试诸生,大堉洋洋千言,大略谓:“中国官恃客气,居上临下,视洋人若小负贩。顾彼虽好利,而越数万里海洋至此,此必非无所挟持者。卤莽行之,必生边隙。”时承平久,人习附和之谈,独大堉卓识正论,侃然无忌讳。若豫卜有义律、璞鼎查之事,读者
变。他著论语正义、
诗补注、三礼义疏辨正,皆佚。
刘文淇,字孟瞻,仪徵人,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父锡瑜,以医名世。文淇稍长,即研
古籍,贯串群经。于
、郑、贾、孔之书及宋、元以来通经解谊,博览冥搜,折衷一是。尤肆力
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巳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爰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服、郑三君之注,疏通证明。凡杜氏所排击者纠正之,所剿袭者表明之。其沿用韦氏国语注者,亦一一疏记。他如五经异义所载左氏说,皆本左氏先师;说文所引左传,亦是古文家说;汉书五行志所载刘子骏说。实左氏一家之学;经疏、史注、御览等书所引左传注不载姓名而与杜注异者,皆贾、服旧说。凡若此者,皆称为旧注,而加以疏证。其顾、惠补注及近人专释左氏之书,说有可采,咸与登列。末始下以己意,定其从违。上稽先秦诸子,下考唐以前史书,旁及杂家笔记、文集,皆取为证佐。期于实事求是,俾左氏之大义炳然著明。草创四十年,长编已具,然后依次排比成书,为左氏旧注疏证。又谓:“左传义疏多袭刘光伯述议,隋经籍志及孝经疏,云述议者,述其义,疏议之。然则光伯本载旧疏,议其得失,其引旧疏,必当录其姓名。孔颖达左传疏序祗云据以为本,初非故袭其说。至永徽中诸臣详定,乃将旧注姓氏削去,袭为己语。”因细加剖析,成左传旧疏考正八卷。
又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知项羽曾都江都。核其时势,推见割据之述,成楚汉诸侯疆域志三卷。据左传、吴越
秋、水经注等书,谓唐、宋以前扬州地势南高北下,且东西两岸未设堤防,与今运河形势迥不相同,成扬州水道记四卷。又读书随笔二十卷,文集十卷,诗一卷。
文淇事亲纯孝,父年笃老,目眚,侍起居,朝夕扶掖,寒夜足冻,侍亲以温其足。舅氏凌曙极贫,遗孤毓瑞,文淇收育之。延同里方申为其师,幷补诸生。申通虞氏易,皆其教也。卒,年六十有六。
子毓崧,字伯山。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从父受经,长益致力于学。以文淇故,治左氏缵述先业,成
秋左氏传大义二卷。以文淇考证左传旧疏,因承其义例,著周易、尚书、
诗、礼记旧疏考正各一卷。又谓六艺未兴之先,学各有官,惟史官之立为最古。不独史家各体各类幷支裔之小说家出于史官,即经、子、集三部及后世之幕客书吏,渊源所仿,亦出于史官。班氏之志艺文,论述史官,尚未发斯旨。其叙九
,以明诸子所出之官,必有所授,而其中仍有分省失当者。既析九
中小说家
归入史官,又辨道家非专出于史官,改为出于医官。又增益者凡三家:曰名家,出于司士之官;兵家,出于司马之官;艺术家,出于考工之官:统为十一家。博稽载籍,穷极
要,成史乘、诸子通义各四卷。又经传通义十卷,王船山年谱二卷,彭城献徵录十卷,旧德录一卷,通义堂笔记十六卷,文集十六卷,诗集一卷。卒,年五十。
孙寿曾,字恭甫。同治三年、光绪二年两中副榜。毓崧主金陵书局,为曾国籓所重。毓崧卒后,招寿曾入局中,所刊群籍,多为校定。初,文淇治左氏
秋长编,晚年编辑成疏,甫得一卷,而文淇没。毓崧思卒其业,未果。寿曾乃发愤以继志述事为任,严立课程,至襄公四年而卒,年四十五。又读左劄记,
秋五十凡例表,皆治左疏时旁推交通发明古谊者。他著昏礼别论对駮义,南史校义集评,传雅堂集,芝云杂记,各若干卷。
方申,字端斋。少孤,受学于文淇,通易,著诸家易象别录、虞氏易象汇编、周易卦象集证、周易互体详述、周易卦变举要。
丁晏,字柘堂,江苏山
人。阮元为漕督,以汉易十五家发策,晏条对万馀言,
奥为当世冠。道光元年举人。晏以顾炎武云梅赜伪古文雅密非赜所能为,考之家语后序及释文、正义,而断为王肃伪作。盖肃雅才博学,好作伪以难郑君。郑君之学昌明于汉,肃为古文孔传以驾其上,后儒误信之。近世惠栋、王鸣盛颇疑肃作而未能暢其旨,特著论申辨之,撰尚书馀论二卷。又以胡渭禹贡锥指能知伪古文,而不能信好古学,踵谬沿譌,自逞臆见。后之学者,何所取正?既为正误以匡其失,复采获古文,甄录旧说,砭俗订譌,断以己意。期于发挥经文,无取泥古。引用前人说,各系姓氏于下,辑禹贡集释三卷。
生平笃好郑学,于诗笺、礼注研讨尤深。以
公之学,得圣贤之正传,其所称道,与周、秦诸子相出入。康成申暢
义,修敬作笺。孔疏不能寻绎,误谓破字改
。援引疏漏,多失郑旨。因博稽互考,证之故书雅记,义若合符,撰
郑诗释四卷。康成诗谱,宋欧
氏补亡,今通志堂刊本譌
踳駮。爰据正义排比重编,撰郑氏诗谱考正一卷。以康成兼采三家诗,王应麟有三家诗考,附刊玉海之后,舛谬错出,世无善本。乃蒐采原书,校雠是正,撰诗考补注二卷,补遗一卷。
郑氏注礼至
,去古未远,不为凭虚臆说。迄今可考见者,如仪礼丧服注,多依马融师说。士虞记中月而禫,注二十七月,依戴礼丧服变除。周礼大司乐鼓<兆鼓>,注依许叔重说,与先郑不同。小胥县钟磬,注二八十六枚在一虡,依刘向五经要义。小宗伯注五
帝,依刘向五经通义。
人注称今儒家,依贾侍中注。考工记山以章,注作麞,依马季长注。礼记檀弓瓦不成味,注当作沫,依班固白虎通。王制大绥小绥,注当作緌,依刘子政说苑。玉藻元端朝
,郑读为冕,依大戴礼朝事义。祭法幽宗雩祭,郑读为禜,依许氏说文。郑君信而好古,原本先儒,确有依据。凡此释义,补孔之遗阙,皆前人未发之秘。疏通证明,若爟火。撰三礼释注共八卷,又辑郑康成年谱,署其堂曰“六艺”,取康成六艺论,以深仰止之思。然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尝谓汉学、宋学之分,门戸之见也。汉儒正其诂,诂正而义以显;宋儒析其理,理明而诂以
:二者不可偏废。其于易,述程子之传,撰周易述传二卷;于孝经,集唐玄宗、宋司马光、范祖禹之注,撰孝经述注一卷。
尤
于通鉴,故经世优裕。尝与人论钞弊,谓轻钱行钞,必有利而无害。论
洋烟,谓不
则民
以弱,中国必疲,
则利在所争,外夷必畔。且
烟当以民命为重,不当计利。立法当以中国为先,不当扰夷。后悉如其言。在籍时办堤工,司赈务,修府城,浚市河,幵通文渠中支,均有功于乡里。
咸丰三年,粤匪蔓延大江南、北,督抚檄行府县,练勇积穀为守御计。淮安以晏主其事,旋以事为人所劾,奉旨遣戌黑龙江,缴费免行。十年,捻匪扰淮安北关,晏号召团练,分布要隘,城以获全。十一年,以团练大臣晏端书荐,叙前守城绩,由侍读衔内阁中书加三品衔。
晏少多疾病,迨长读书养气,
益强固。治一书毕,方治他书,手校书籍极多,必彻终始。光绪元年,卒,年八十有二。所著书四十七种,凡一百三十六卷,其已刊者为颐志斋丛书。
王筠,字贯山,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后官山西乡宁县知县。乡宁在万山中,民朴事简,讼至立判。暇则抱一编不去手。权徐沟,再权曲沃,地号繁剧,二县皆治,然亦未尝废学。
筠少喜篆籀,及长,博涉经史,尤长于说文。说文之学,世推桂、段两家,尝谓:“桂氏专胪古籍,取足达许说而止,不下己意。惟是引据失于限断,且泛及藻缋之词。段氏体大思
,所谓通例,又前人所未知。惟是武断支离,时或不免。”又谓:“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义,而文字之说备。六书以指事、象形为首,而文字之枢机即在乎此。其字之为事,而作者即据事以审字,勿由字以生事。其字之为物,而作者即据物以察字,勿泥字以造物。且勿假他事以成此事之意,勿假他物以为此物之形,而后可与苍颉、籀、斯相质于一堂也。今说文之词,足从口,木从屮,鸟、鹿足相似从匕,苟非后人所窜
,则许君之意荒矣。”乃标举分别,疏通证明,著说文释例二十卷。释例云者,即许书而释其条例,犹杜元凯之于
秋也。又以二徐书多涉草略,加以李焘
其次第,致分别部居之脉络不可推寻。段玉裁既创为通例,而体裁所拘,未能详备。乃采桂、段诸家之说,著说文句读三十卷。句读云者,用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之名,谓汉人经说率名章句,此书疏解许说,无章可言,故曰句读也。
筠治说文之学垂三十年,其书独辟门径,折衷一是,不依傍于人。论者以为许氏之功臣,桂、段之劲敌。又有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文字蒙求四卷。他著有
诗重言一卷,附
诗双声叠韵说一卷,夏小正正义四卷,弟子职正音一卷,正字略二卷,蛾术编、禹贡正字、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四书说略。咸丰四年,卒,年七十一
曾钊,字敏修,南海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官合浦县教谕,调钦州学正。钊笃学好古,读一书必校勘譌字
文。遇秘本或雇人影写,或怀饼就钞,积七八年,得数万卷。自是研求经义,文字则考之说文、玉篇,训诂则稽之方言、尔雅,虽奥晦难通,而因文得义,因义得音,类能以经解经,确有依据。入都时,见武进刘逢禄,逢禄曰:“笃学若冕士,吾道东矣!”冕士。钊号也。
仪徵阮元督粤,震泽任兆麟见钊所校字林,以告元,元惊异,延请课子。后幵学海堂,以古学造士,特命钊为学长,奖劝后进。尝因元说
月为易为合朔之辨在朔易,更发明孟喜卦气,引系辞悬象莫大乎
月,死魄会于壬癸,
上月下,象未济为晦时。元以为足发古义,宜再暢言之,以明孟氏之学,因著周易虞氏义笺七卷。他著有周礼注疏小笺四卷,又诗说二卷,又诗
郑异同辨一卷,
诗经文定本小序一卷、考异一卷、音读一卷,虞书命羲和章解一卷,论语述解一卷,读书杂志五卷,面城楼集十卷。
钊好讲经济之学,二十一年,英人焚掠海疆,以祁还督两粤,番禺举人陆殿邦献议,填大石、猎德、沥河道以阻火船。举以问钊,钊言:“易称设险者,不恃天堑,不藉地利,在人相时设之而已。入省河道三,猎德、沥皆浅,由大石至大黄,水深数丈。三四月夷船从此入,当先事防之,以固省城。城固,然后由内达外。”甚韪之,委钊相度堵
形势,钊以大石为第一要区,纠南海、番禺二县团勇三万六千昼夜演练,防务遂密。二十三年,谋修复虎门砲台,钊进砲台形势议十条,已而廉洋贼起,以钊习知廉州情形,委钊与军事。海贼投首。咸丰四年,卒于家。
林伯桐,字桐君,番禺人。嘉庆六年举人。生平好为考据之学,宗主汉儒,而践履则服膺硃子,无门戸之见。事亲孝,道光六年,试礼部归,父已卒,悲恸不
生。居丧悉遵古礼,蔬食、不入内者三年。自是不复上公车,一意奉母。与两弟友爱,教授生徒百馀人,咸敦内行,勉实学。粤督阮元、邓廷桢皆敬礼之。元延为学海堂学长,廷桢聘课其二子。二十四年,以选授德庆州学正,阅三年卒于官,年七十。
伯桐于诸经无不通,尤深于
诗。谓传笺不同者,大抵
义为长,孔疏多以王肃语为
意,又往往混郑于
。为
诗学者,当分别观之,庶几不失家法。因考郑笺异义,为
诗通考三十卷,又著
诗传例二卷,又缀其碎义琐辞,著
诗识小三十卷,皆极
覈。他著有易象释例十二卷,易象雅训十二卷,三礼注疏考异二十卷,冠昏丧祭仪考十二卷,左传风俗二十卷,古音劝学三十卷,史学蠡测三十卷,供冀小言二卷,古谚笺十一卷,两粤水经注四卷,粤风四卷,修本堂藁四卷,诗文集二十四卷。
李黼平,字绣子,嘉应州人。幼颖异。年十四,精通乐谱。及长,治汉学,工考证。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昭文县知县。事一以宽和慈惠为宗,不忍用鞭扑,狱随至随结。公馀即手一编,民间因有“李十五书生”之目。以亏挪落职系狱,数年乃得归。会粤督阮元幵学海堂,聘阅课艺,遂留授诸子经。所著
诗䌷义二十四卷。道光十二年,卒,年六十三。他著有易刊误二卷,文选异义二卷,读杜韩笔记二卷。
柳兴恩,原名兴宗,字宾叔,丹徒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受业于仪徵阮元。初治
诗,以
公师荀卿,荀卿师穀梁,穀梁
秋千古绝学,元刻皇清经解,公羊、左氏俱有专家,而穀梁缺焉。乃发愤沉思,成穀梁
秋大义述三十卷,以郑六艺论云“穀梁子善于经”,遂专从善经入手,而善经则以属辞比事为据,事与辞则以
秋日月等名例定之。其书凡例,谓圣经既以
秋定名,而无事犹必举四时之首月。后儒谓
月非经之大例,未为通论。穀梁
月之例,泥则难通,比则易见。与其议传而转谓经误,不若信经而幷存传说。述
月例第一。谓
秋治
于已然,礼乃防
于未然。穀梁亲受子夏,其中典礼犹与论语夏时周冕相表里。述礼例弟二。谓穀梁之经与左氏、公羊异者以百数,汉书儒林传云:“穀梁鲁学,公羊乃齐学也。”此或由齐、鲁异读,音转而字亦分。述异文弟三。谓穀梁亲受子夏,故传中用孔子、孟子说,其他暗合者更多。述古训弟四。谓自汉以来,穀梁师授鲜有专家,要不得摈诸师说之外。述师说弟五。谓汉儒师说之可见者,惟尹更始、刘向二家,然搜获寥寥。其说已亡,而名仅存者,自汉以后幷治三传者亦收录焉。述经师弟六。谓穀梁久属孤经,兹于所见载籍之涉穀梁者,循次摘录,附以论断,幷著本经废兴源
。述长编弟七。番禺陈澧尝为穀梁笺及条例,未成,后见兴恩书,叹其
博,遂出其说备采,不复作。
他著有周易卦气辅四卷,虞氏逸象考二卷,尚书篇目考二卷,
诗注疏纠补三十卷,续王应麟诗地考二卷,群经异义四卷,刘向年谱二卷,仪礼释宫考辨二卷,史记、汉书、南齐书校勘记,说文解字校勘记,宿壹斋诗文集。光绪六年,卒,年八十有六。
弟荣宗,字翼南。著有说文引经考异十六卷。同时为穀梁之学者,有南海侯康、海州许桂林、嘉善锺文烝、江都梅毓。侯康自有传。
许桂林、字同叔,海州人。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少孤,孝于母及生母,无间言。家贫,不以厚帀易远游,
以诂经为事。道光元年,丁内艰,以毁卒,年四十三。桂林于诸经皆有发明,尤笃信穀梁之学,著
秋穀梁穀传时
月书法释例四卷。其书有引公羊而互证者,有駮公羊而专主者。
湖孙星衍尝以条理
密、论辨明允许之。又著易确二十卷,大旨以乾为主,谓全易皆乾所生,博观约取,于易义实有发明,别有
诗后笺八卷,
秋三传地名考证六卷,汉世别本礼记长义四卷,大学中庸讲义二卷,四书因论二卷。尝以其馀力治六书、九数,著许氏说音十二卷,以配说文。又著说文后解十卷。又以岐伯言“地,大气举之”。气外无壳,其气将散;气外有壳,此壳何依?思得一说以补所未及。盖天实一气,而其
在北,北极是也。北极不当为天枢,而当为气母。因采集宣夜遗文,以西法通之,著宣西通三卷。又以算家以简为贵,乃取钦定数理
蕴,撮其切于
用者,著算牖四卷。生平所著书四十馀种,凡百数十卷。甘泉罗士琳从之游,后以西算名世。
锺文烝,字子勤,嘉善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候选知县。于学无所不通,而其全力尤在
秋。因沉潜反覆三十馀年,成穀梁经传补注二十四卷。其书网罗众家,折衷一是。其未经人道者,自比于梅鷟之辨伪书、陈第之谈古韵,略引其绪,以待后贤。文烝兼究宋、元诸儒书,书中若释禘祫、祖祢谥法以及心志不通、仁不胜道、以道受命等,皆能提要挈纲,实事求是。又著论语序详正一卷。卒,年六十。
梅毓,字延祖,江都人。同治九年举人,候选教谕。著有穀梁正义长编一卷。
陈澧,字兰甫,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河源县训导。澧九岁能文,复问诗学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中年读诸经注疏、子、史及硃子书,
有课程。初著声律通考十卷,谓:“周礼六律、六同皆文之以五声,礼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今之俗乐有七声而无十二律,有七调而无十二宫,有工尺字谱而不知宫、商、角、徵、羽。惧古乐之遂绝,乃考古今声律为一书。”又切韵考六卷、外篇三卷,谓:“孙叔然、陆法言之学存于广韵,宜明其法,而不惑于沙门之说。”又汉志水道图说七卷,谓地理之学,当自水道始,知汉水道则可考汉郡县。
其于汉学、宋学能会其通,谓:“汉儒言义理,无异于宋儒,宋儒轻蔑汉儒者非也。近儒尊汉儒而不讲义理,亦非也。”著汉儒通义七卷。晚年寻求大义及经学源
正变得失所在而论赞之,外及九
诸子、两汉以后学术,为东塾读书记二十一卷。
其教人不自立说,尝取顾炎武论学之语而申之,谓:“博学于文,当先习一艺。韩诗外传曰‘好一则博’,多好则杂也,非博也。读经、史、子、集四部书,皆学也,而当以经为主,尤当以行己有
为主。”为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主讲菊坡
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光绪七年,粤督张树声、巡抚裕宽以南海硃次琦与澧皆耆年硕德,奏请褒异,给五品卿衔。八年,卒,年七十三。
他著有说文声表十七卷,水经注提纲四十卷,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三卷,三统术详说三卷,弧三角平视法一卷,琴律谱一卷,申范一卷,摹印述一卷,东塾集六卷。
侯康,字君谟,亦番禺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少孤,事母孝。家贫,
买书,母称贷得钱。买十七史,读之,卷帙皆敝,遂通史学。及长,
研注疏,湛深经术,与同里陈沣
最久。尝谓:“汉志载
秋古经十二篇者左经也,经十一卷者公、穀经也。今以三传参校之,大要古经为优。穀梁出最先,其误尚寡。公羊出最晚,其误滋甚。”乃取其义意可寻者疏通证明之,著
秋古经说二卷。又治穀梁以证三礼,以公羊杂出众师,时多偏駮,排诋独多。著穀梁礼证,未完帙,仅成二卷。又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注史,尝曰:“注古史与近史异,注近史者,群书大备;注古史者,遗籍罕存。当
为唾弃之馀,今
皆见闻之助,宜过而存之。”因为后汉书补注续一卷,三国志补注一卷,后汉称续者,以有惠栋注;三国志杭世骏注未完善,故不称续也。又补后汉、三国艺文志,各成经、史、子四卷,馀未成。又考汉、魏、六朝礼仪,贯串三礼,著书数十篇,澧尝叹以为
深浩博。十七年,卒,年四十。
弟度,字子琴。与康同榜举人,以大挑知县分发广西,署河池州知州。广西贼起,度伐木为栅,因山势联络,坚固可守。贼退,以病告归,至家遂卒,年五十七。度洽
经传,尤长礼学,时称“二侯”。嘉兴钱仪吉尝称其研覈传注,剖析异同,如辨懿伯、惠伯之为父子,三老、五更之为一人。证明郑义,皆有据依。所著书为夷寇所焚,其说经文,刻学海堂集中。
桂文灿,字子白,文燿之弟。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同治二年正月,应诏陈言:曰严甄别以清仕途,曰设幕职以重考成,曰分三途以励科甲,曰裁孱弱以节糜费,曰铸银钱以资利用。若津贴京员,制造轮船,海运滇铜,先后允行。光绪九年,选湖北郧县知县,善治狱,以积劳卒于任。文灿守阮元遗言,谓:“周公尚文,范之以礼;尼山论道,教之以孝。苟博文而不能约礼,明辨而不能笃行,非圣人之学也。郑君、硃子皆大儒,其行同,其学亦同。”因著硃子述郑录二卷。他著四书集注笺四卷,
诗释地六卷,周礼通释六卷,经学博采录十二卷。
郑珍,字子尹,遵义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十七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咸丰五年,叛苗犯荔波,知县蒋嘉穀病,珍率兵拒战,卒完其城。苗退,告归。同治二年,大学士祁俊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卒不出。三年,卒,年五十九。
珍初受知于歙县程恩泽,乃益进求诸声音文字之原,与古宫室冠服之制。方是时,海内之士。崇尚考据,珍师承其说,实事求是,不立异,不苟同。复从莫与俦游,益得与闻国朝六七钜儒宗旨。于经最深三礼,谓:“小学有三:曰形,曰声,曰义。形则三代文体之正,具在说文。若历代钟鼎款识及汗简、古文四声韵所收奇字,既不尽可识,亦多伪造,不合六书,不可以为常也。声则昆山顾氏音学五书,推证古音,信而有徵,昭若发蒙,诚百世不祧之祖。义则凡字书、韵书、训诂之书,浩如烟海,而
通经训,莫详于段玉裁说文注,邵晋涵、郝懿行尔雅疏及王念孙广雅疏证。贯串博衍,超越前古,是皆小学全体大用。”
其读礼经,恆苦乾、嘉以还积渐生弊,号宗高密,又多出新义,未见有胜,说愈繁而事愈芜。故言三礼,墨守司农,不敢苟有出入。至于诸经,率依古注为多。又以馀力旁通子史,类能提要钩玄。仪礼十七篇皆有发明,半未
稿,所成仪礼私笺,仅有士昏、公食、大夫丧服、士丧四篇,凡八卷;而丧服一篇,反覆寻绎,用力尤深。又以周礼考工记轮舆,郑注
微,自贾疏以来,不得正解,说者
益支蔓,成轮舆私笺三卷。尤长说文之学,所著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皆见称于时。他著有凫氏图说、深衣考、汗简笺正、说隶等书。又有巢经巢经说、诗钞、文钞,明鹿忠节公无
斋诗注。
邹汉勋,字叔绩,新化人。父文苏,岁贡生,以古学教授乡里,辟学舍曰古经堂,与诸生肄士礼其中。其考据典物,力尊汉学,而谈心
则宗硃子。汉勋通左氏义,佐伯兄汉纪撰左氏地图说,又佐仲兄汉潢撰群经百物谱。年十八九,撰六国
秋,于天文推步、方舆沿革、六书九数,靡不研究。同县邓显鹤深异之,与修宝庆府志。又至黔中修贵
、大定、兴义、安顺诸郡志。咸丰元年,举于乡。访魏源于高邮,同撰尧典释天一卷。
会粤贼陷江宁,汉勋以援、堵、守三策上书曾国籓,谓不援江西、堵广西,湖南亦不能守。国籓用其言,命偕江忠淑率楚勇千人援南昌,围解,叙劳以知县用。既,从江忠源于庐州,守大西门,贼为隧道三攻之,城坍数丈,贼将登陴,汉勋击卻之。坚守三十七
,地雷复发,城陷。汉勋坐城楼上,命酒自酌,持剑大呼杀贼。贼至,与格斗,手刃数人,力竭死之,年四十九,赠道衔。
所著读书偶识三十六卷,自言破前人之训故,必求唐以前之训故方敢用;违笺传之事证,必求汉以前之事证方敢从。以汉人去古未远,诸经注皆有师承,故推阐汉学,不遗馀力。尤深音均之学,初著广韵表十卷,晚为五均论,说尤
粹,时以江、戴目之。生平于易、诗、礼、
秋、论语、说文、水经皆有撰述,凡二十馀种,合二百馀卷。同治二年,土匪焚其居,熸焉。今存者读书偶识仅八卷,五均论二卷,颛顼历考二卷,斅艺斋文三卷、诗一卷,红崖石刻释文一卷,南高平物产记二卷。
王崧,字乐山,
穹人。嘉庆四年进士,授山西武乡县知县。崧学问淹通,仪徵阮元总督云、贵,延崧主修通志,著有说纬六卷。
刘宝楠,字楚桢,宝应人。父履恂,字迪九,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国子监典簿,著有秋槎札记。
宝楠生五岁而孤,母氏乔教育以成。始宝楠从父台拱汉学
深,宝楠请业于台拱,以学行闻乡里。为诸生时,与仪徵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道光二十年成进士,授直隶文安县知县。文安地称洼下,堤堰不修,遇伏,秋水盛涨,辄为民害。宝楠周履堤防,询知疾苦,爰检旧册,依例督旗屯及民同修,而旗屯恆怙势相观望,宝楠执法不阿,功遂济。再补元氏,会岁旱,县西北境蝗,袤延二十馀里。宝楠祷东郊蜡祠,蝗争投阬井,或抱禾死,岁则大
。咸丰元年,调三河,值东省兵过境。故事,兵车皆出里下。宝楠谓兵多差重,非民所堪,雇车应差,给以民价,民得不扰。
宝楠在官十六年,衣冠朴素如诸生时。勤于听讼,官文安
,审结积案千四百馀事,
初鸣,坐堂皇,两造具备,当时研鞫。事无钜细,均如其意结案,悖者照例治罪。凡涉亲故族属讼者,谕以睦L5,概令解释。讼狱既简,吏多去籍归耕,远近翕然,著循良称。咸丰五年,卒,年六十五。
宝楠于经,初治
氏诗、郑氏礼,后与刘文淇及江都梅植之、泾包慎言、丹徒柳兴恩、句容陈立约各治一经。宝楠发策得论语,病皇、邢疏芜陋,乃蒐辑汉儒旧说,益以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焦循孟子正义例,先为长编,次乃荟萃而折衷之,著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因官事繁,未卒业,命子恭冕续成之。他著有释穀四卷,于豆、麦、麻三种多补正程氏九穀考之说。汉石例六卷,于碑志体例考证详博。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堤工录六卷。
恭冕,字叔俛。光绪五年举人。守家学,通经训,入安徽学政硃兰幕,为校李贻德
秋贾服注辑述,移补百数十事。后主讲湖北经心书院,敦品饬行,崇尚朴学。幼习
诗,晚年治公羊
秋,发明“新周”之义,辟何劭公之谬说,同时通儒皆韪之。卒,年六十。著有论语正义补,何休论语注训述,广经室文钞。
龙启瑞,字翰臣,临桂人。道光二十一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二十四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二十七年,大考翰詹二等七名,以侍讲升用。七月,简湖北学政,著经籍举要一书,以示学者。又以学政之职有三要:一曰防弊,二曰励实学,三曰正人心风俗。三十年,丁父忧回籍。咸丰元年六月,广西巡抚邹鸣鹤奏办广西团练,以启瑞总其事。二年七月,省城围解,以守城出力,以侍讲学士升用。六年四月,授通政司副使。十一月,简江西学政。七年三月,迁江西布政使。八年九月,卒于官。
启瑞切劘经义,尤讲求音韵之学,贯穿于顾、江、段、王、孔、张、刘、江诸家之书,而著古韵通说二十卷。以为论古韵者,自顾氏以前失之疏,自段氏以后过于密,江氏酌中,亦未为尽善。
湖张氏分二十一部,言:“凡言古韵者,分之不嫌密,合之不嫌广。惟分之密,其合之也脉络分明,不至因一字而疑各韵可通,亦不至因各韵而疑一字之不可通。”启瑞服膺是言,故其集古韵也,意主于严,而其为通说也,则较之顾氏而尚觉其宽。不拘成说,不执私见,参之古书,以求其是而已。其论本音、论通韵、论转音,皆确有据依,而以论通说总之,故以名其全书焉。他著有尔雅经注集证三卷,经德堂集十二卷。
苗夔,字仙簏,肃宁人。幼即嗜六书形声之学,读许氏说文,若有夙悟。已,又得顾炎武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举道光十一年优贡生,高邮王念孙父子礼先于夔,由是誉望
隆。夔以为许叔重遗书多有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八百馀字,为说文声订二卷。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戈、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于是幷耕、清、青、蒸、登于东、冬,幷戈、麻于支、齐,定以七部,隐括群经之韵。字以声从,韵以部分,为说文声读表七卷。诗自
传、郑笺而后,主义理者多,主声均者少,虽有陆元朗诗经音义,亦不能专主古音,然古音时有未尽改者。夔治
诗,尤
于谐声之学,尝以齐、鲁、韩三家证
,而又以许洨长之声读参错其间,采太平戚氏之汉学谐声、诗经正读,无锡安氏之均徵,为
诗均订十卷。咸丰丁巳五月,卒,年七十有五。
庞大堃,字子方,常
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究心音韵之学,尝谓顾、江、戴、段、孔、王诸家分部互有出入者,以入声配隶无准耳。入声有正纽、反纽,今韵多从正纽,古韵多从反纽,
奇
偶,两两相配,一从陆氏法言所定为正纽,一从顾、江、戴、王所定为反纽。其转音之法有五:一正转,同部者是也,一递转,同音者是也;一旁转,相比及相生者是也;一双声,同母者是也。又谓
明古音,必先究唐韵,乃可定其分合,为唐韵辑略五卷、备考一卷,形声辑略一卷、备考一卷,古音辑略二卷、备考一卷,等韵辑略三卷。他著有易例辑略五卷。
陈立,字卓人,句容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二十四年,补应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升郎中,授云南曲靖府知府。请训时,文宗有“为人清慎”之褒,时以道梗不克之任。少客扬州,师江都梅植之,受诗、古文辞;师江都凌曙、仪徵刘文淇,受公羊
秋、许氏说文、郑氏礼,而于公羊致力尤深。
文淇尝谓汉儒之学,经唐人作疏,其义益晦。徐彦之疏公羊,空言无当。近人如曲
孔氏、武进刘氏,谨守何氏之说,详义例而略典礼、训诂。立乃博稽载籍,凡唐以前公羊古义及国朝诸儒说公羊者,左右采获,择
语详。草创三十年,长编甫具。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初治公羊也,因及汉儒说经师法,谓莫备于白虎通。先为疏证,以条举旧闻、暢隐扶微为主,而不事辨驳,成白虎通疏证十二卷。幼受尔雅,因取唐人五经正义中所引犍为舍人、樊光、刘歆、李巡、孙炎五家悉甄录之。谓郭注中
言妙谛,大率胎此。附以郭音义及顾、沈、施、谢诸家切释,成尔雅旧注二卷。
又以古韵之学敝蚀已久,而声音之原,起于文字,说文谐声,即韵母也。因推广归安姚氏说文声系之例,刺取许书中谐声之文,部分而缀叙之。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母,以谐声为子,其子之所谐,又即各缀于子下。其分部则兼取顾、江、戴、孔、王、段、刘、许诸家,
研而审核之,订为二十部,成说文谐声孳生述三卷。其文渊雅典硕,大抵考订服制典礼及声音训诂为多,成句溪杂著六卷,卒,年六十一。
陈奂,字硕甫,长洲人。诸生。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奂始从吴江沅治古学,金坛段玉裁寓吴,与沅祖声善。尝曰:“我作六书音韵表,惟江氏祖孙知之,馀尟有知者。”奂尽一昼夜探其梗概。沅尝假玉裁经韵楼集,奂窃视之,加硃墨。后玉裁见之,称其学识出孔、贾上,由是奂受学玉裁。高邮王念孙暨子引之、栖霞郝懿行、绩溪胡培翚、泾胡承珙、临海金鹗,咸与缔
。
奂尝言大
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
竭虑,专攻
传。以
传一切礼数名物,自汉以来无人称引,韬晦不彰,乃博徵古书,发明其义。大抵用西汉以前旧说,而与东汉人说诗者不苟同。又以
氏之学,源出荀子,而善承
氏者,惟郑仲师、许叔重两家,故于周礼注、说文解字多所取说,著诗
氏传疏三十卷。又以疏中称引,博广难明,更举条例,立表示图,为
诗说一卷。准以古音,依四始为
诗音四卷。仿尔雅例,编
传为义类十九篇一卷。以郑多本三家诗,与
异,为郑氏笺考徵一卷。又有诗语助义三十卷,公羊逸礼考徵一卷,师友渊源记一卷,禘郊或问、宋本集韵校勘记,各若干卷。
其论尚书大传与
传同条共贯,论
秋之学,从公羊以知例,治穀梁以明礼。穀梁文句极简,必得治礼数十年而后可明其要义。论释名与
传、说文多不合,然可以讨汉、宋说经家之源
。其论丁度集韵云:“集韵总字,具见类篇,先以类篇校集韵,再参之释文、说文、玉篇、广韵、博雅,则校雠之功过半矣。”又云:“陆氏释文宋本,当于集韵求之。今尚书释文,经幵宝中陈谔等删改之本,集韵则未经删改者也。”于子书中尤好管子,尝令其弟子元和丁士涵为管子案四卷。
家居授徒,从游者数十人。同郡管庆祺、丁士涵、马钊、费锷,德清戴望,其尤著也。同治二年,卒,年七十有八。
金鹗,字诚斋,临海人。优贡生。博闻强识,邃
三礼之学。受知于山
汪廷珍,与析难辨论,成礼说二卷。嘉庆二十四年,卒于京邸。所著求古录一书,取宫室、衣服、郊祀、井田之类,贯串汉、唐诸儒之说,条考而详辨之。鹗又尝辑论语乡
注,釐正旧说,颇得意解。卒后稿全佚,陈奂求得之,釐为求古录礼说十五卷,乡
正义一卷。
黄式三,字薇香,定海人。岁贡生。事亲孝,尝赴乡试,母裘暴疾卒于家,驰归恸绝。父老且病,卧
笫数年,衣食靧洗,必躬亲之。比殁,持丧以礼,誓不再应乡试。于学不立门戸,博综群经,治易治
秋,而尤长三礼。论禘郊宗庙,谨守郑学。论封域、井田、兵赋、学校、明堂、宗法诸制,有大疑义,必釐正之。有复礼说、崇礼说、约礼说。尝著论语后案二十卷,自为之序。他著有书启幪四卷,诗丛说一卷,诗序说通二卷,诗传笺考二卷,
秋释二卷,周季编略九卷,儆居集经说四卷,史说四卷。同治元年,卒,年七十四。子以周,从子以恭,俱能传其学。
以周,本名元同,后改今名,以元同为字。同治九年优贡。旋举于乡,大挑以教职用,补分水县训导。以学臣奏加中书衔,以教授升用,旋选处州府教授,而年已七十,遂不就。以周笃守家学,以为三代下之经学,汉郑君、宋硃子为最。而汉学、宋学之
弊,乖离圣经,尚不合于郑、硃,何论孔、孟?有清讲学之风,倡自顾亭林。顾氏尝云:“经学即是理学。”乃体顾氏之训,上追孔、孟之遗言,于易、诗、
秋皆有著述,而三礼尤为宗主。所著礼书通故百卷,列五十目,古先王礼制备焉。又以孟子学孔子,由博反约,而未尝亲炙孔圣。其间有子思子,综七十子之前闻,承孔圣以启孟子,乃著子思子辑解七卷。而举子思所述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及所明仁义为利之说,谓其传授之大恉,是深信博文约礼之经学,为行义之正轨,而求孟子学孔圣之师承,以子思为枢轴。暮年多疾,因曰:“加我数年,子思子辑解成,斯无憾!”既,书成而疾瘥,更号哉生。江苏学政黄体芳建南菁讲舍于江
,延之主讲。以周教以博文约礼、实事求是,道高而不立门戸。宗源瀚建辨志
舍于宁波,请以周定其名义规制,而专课经学,著录弟子千馀人。卒,年七十有二。
以恭,字质庭。光绪元年举人。著有尚书启幪疏二十八卷,读诗管见十二卷。
俞樾,字廕甫,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改庶吉士。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五年,简放河南学政,奏请以郑公孙侨从祀文庙,圣兄孟皮配享崇德祠,幷邀俞允。七年,以御史曹登庸劾试题割裂罢职。樾归后,侨居苏州,主讲苏州紫
、上海求志各书院,而主杭州诂经
舍三十馀年,最久。课士一依阮元成法,游其门者,若戴望、黄以周、硃一新、施补华、王诒寿、冯一梅、吴庆坻、吴承志、袁昶等,咸有声于时。东南遭赭寇之
,典籍
然,樾总办浙江书局,建议江、浙、扬、鄂四书局分刻二十四史,又于浙局
刻子书二十二种,海内称为善本。
生平专意著述,先后著书,卷帙繁富,而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尤能确守家法,有功经籍。其治经以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为宗。谓治经之道,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三者之中,通假借为尤要。王氏父子所著经义述闻,用汉儒“读为”、“读曰”之例者居半,发明故训,是正文字,至为
审。因著群经平议,以附述闻之后。其诸子平议,则仿王氏读书杂志而作,校误文,明古义,所得视群经为多。又取九经、诸子举例八十有八,每一条各举数事以见例,使读者习知其例,有所据依,为读古书之一助。
樾于诸经皆有纂述,而易学为深,所著易贯,专发明圣人观象系辞之义。玩易五篇,则自出新意,不拘泥先儒之说。复作艮宦易说,卦气值
考、续考,邵易补原,易穷通变化论,互体方位说,皆足证一家之学。晚年所著茶香室经说,义多精确。古文不拘宗派,渊然有经籍之光。所作诗,温和典雅,近白居易。工篆、隶。同时如大学士曾国籓、李鸿章,尚书彭玉麟、徐树铭、潘祖廕,咸倾心纳
。日本文士有来执业门下者。
樾湛深经学,律己尤严,笃天
,尚廉直,布衣蔬食,海内翕然称曲园先生。光绪二十八年,以乡举重逢,诏复原官,重赴鹿鸣筵宴。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六。著有群经平议三十五卷,诸子平议三十五卷及第一楼丛书,曲园杂纂,俞楼杂纂,宾萌集,
在堂杂文、诗编、词录、随笔,右台仙馆笔记,茶香室丛钞、经说,其馀杂著,称
在堂全书。
同时以耆年笃学主讲席者,则有南汇张文虎。文虎,字啸山。诸生。尝读元和惠氏、歙江氏、休宁戴氏、嘉定钱氏诸家书,慨然叹为学自有本,则取汉、唐、宋注疏、经说,由形声以通其字,由训诂以会其义,由度数名物以辨其制作,由语言事迹以窥古圣贤
义,旁及子史,莫不考其源
同异。
天算,尤长校勘。同治五年,两江书局幵,文虎为校史记三注,成札记五卷,最称
善。卒,年七十有一。著有舒艺室遗书。
王闿运,字壬秋,湘潭人。咸丰三年举人。幼好学,质鲁,
诵不能及百言。发愤自责,勉强而行之。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于是年十有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考三代之制度,详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达
秋微言,张公羊,申何学,遂通诸经。潜心著述,尤肆力于文。溯庄、列,探贾、董,其骈俪则揖颜、庾,诗歌则抗阮、左。记事之体,一取裁于龙门。
闿运刻苦励学,寒暑无间。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
有定课。遇有心得,随笔记述。阐明奥义,中多前贤未发之覆。尝曰:“治经:于易,必先知“易”字有数义,不当虚衍卦名;于书,必先断句读;于诗,必先知男女赠答之辞不足以颁学官、传后世。一洗三陋,乃可言礼。礼明,然后治
秋。”又曰:“说经以识字为贵,而非识说文解字之字为贵。”又曰:“文不取裁于古则亡法,文而毕摹乎古则亡意。”又尝慨然自叹曰:“我非文人,乃学人也!”
学成出游。初馆山东巡抚崇恩。入都。就尚书肃顺聘。肃顺奉之若师保。军事多谘而后行。左宗棠之狱。闿运实解之。已而参曾国籓幕。胡林翼、彭玉麟等皆加敬礼。闿运自负奇才,所如多不合。乃退息无复用世之志。唯出所学以教后进。四川总督丁宝桢聘主尊经书院,待以宾师之礼,成材甚众。归为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山长。江西巡抚夏J9延为高等学堂总教。光绪三十四年,湖南巡抚岑
蓂上其学行,特授检讨。乡试重逢,加侍读。闿运晚睹世变,与人无忤,以唯阿自容。入民国,尝一领史馆,遂归。丙辰年,卒,年八十有五。
所著书以经学为多,其已刊者有周易说十一卷,尚书义三十卷,尚书大传七卷,诗经补笺二十卷,礼记笺四十六卷,
秋公羊传笺十一卷,穀梁传笺十卷,周官笺六卷,论语注二卷,尔雅集解十六卷,又墨子、庄子、鹖冠子义解十一卷,湘军志十六卷,湘绮楼诗文集及
记等。子女幷能通经,传其家学。次子代丰,早世,著有公羊例表。
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擢中允,充
讲起居注官。历上疏言言路防弊,请筹东三省防务,幷劾云南巡抚徐之铭。六年,晋国子监祭酒。八年,丁忧归,服阕,仍故官。疏请三海停工。出为江苏学政。十四年,以太监李莲英招摇,疏请惩戒。略言:“宦寺之患,自古为昭,本朝法制森严,从无太监揽权害事。皇太后垂帘听政,一禀前谟,毫不宽假,此天下臣民所共知共见者。乃有总管太监李莲英,秉
回,肆无忌惮。其平
秽声劣迹,不敢形诸奏牍。惟思太监等给使宫
,得以
近天颜;或因奔走微长,偶邀宸顾,度亦事理所有。何独该太监讠夸张恩遇,大肆招摇,致太监篦小李之名,倾动中外,惊骇物听,此即其不安本分之明证。易曰‘履霜坚冰’,渐也。皇太后、皇上于制治保邦之道,靡不勤求夙夜,遇事防维。今宵小横行,已有端兆。若不严加惩办,无以振纲纪而肃群情。”疏上不报。
先谦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馀力。既莅江苏,先奏设书局,仿阮元皇清经解例,刊刻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卷。南菁书院创于黄体芳,先谦广筹经费,每邑拔取才士入院,而督教之,
掖奖劝,成就人材甚多。幵缺还家,历主思贤讲舍,岳麓、城南两书院,其培植人才,与前无异。三十三年,总督陈夔龙、巡抚岑
蓂奏以所著书进呈,赏内阁学士衔。宣统二年,长沙饥民<门共>围抚署,卫兵幵
击毙数人,民情愈愤,匪徒乘之放火烧署。省城绅士电请易巡抚,以先谦名首列,先谦不知也。总督瑞澂奏参,部议降五级。同乡京官胡祖廕等以冤抑呈递都察院,亦不报。国变后,改名遯,迁居乡间,越六年卒。著有尚书孔传参正三十六卷,三家诗集义疏二十八卷,汉书补注一百卷,荀子集解二十卷,日本源
考二十二卷,外国通鉴三十卷,虚受堂诗文集三十六卷等。
孙诒让,字仲容,瑞安人。父衣言,自有传。诒让,同治六年举人,官刑部主事。初读汉学师承记及皇清经解,渐窥通儒治经、史、小学家法。谓古子、群经,有三代文字之通假,有秦、汉篆隶之变迁,有魏、晋正草之混淆,有六朝、唐人俗书之
失,有宋、元、明校雠之羼改。匡违捃佚,必有谊据,先成札迻十二卷。
又著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以为:“有清经术昌明,于诸经均有新疏,周礼以周公致太平之书,而秦、汉以来诸儒不能融会贯通。盖通经皆实事、实字,天地、山川之大,城郭、宫室、衣服制度之
,酒浆、醯醢之细,郑注简奥,贾疏疏略。读者难于深究,而通之于治,尤多谬盭。刘歆、苏绰之于新、周,王安石之于宋,胶柱锲舟,一溃不振,遂为此经诟病。诒让乃以尔雅、说文正其训诂,以礼经、大小戴记证其制度。研覃廿载,藁草屡易,遂博采汉、唐以来迄乾、嘉诸经儒旧说,参互绎证,以发郑注之渊奥,裨贾疏之遗阙。其于古制,疏通证明,较之旧疏,实为淹贯。而注有违牾,辄为匡纠。凡所发正数十百事,匪敢坏‘疏不破注’家法,于康成不曲从杜、郑之意,实亦无誖。而以国家之富强,从政教入,则无论新旧学均可折衷于是书。”识者韪之。
光绪癸卯,以经济特科徵,不应。宣统元年,礼制馆徵,亦不就。未几卒,年六十二。所著又有墨子閒诂十五卷,目录、附录二卷,后语二卷。
深闳博,一时推为绝诣。古籀拾遗三卷,逸周书斠补四卷,九旗古义述一卷。
郑杲,字东甫,迁安人。父鸣冈,为即墨令,卒于官。贫不能归,因家焉。杲事母孝。光绪五年,举山东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肆力于学,以读经为正课,旁及朝章国故,矻矻终
,视仕进泊如也。尝谓:“治经在信古传,经者渊海,传其航也。汉代诸儒,主乎此者不能通乎彼;唐、宋而降,能观其通矣,乃举古说而悉排之,惟断以己意。若是者,皆非善治经者也。”杲以母忧归,主讲泺源书院。服阕,迁员外。时朝政维新,两宫已积疑衅,杲独惓惓言天子当竭诚以尽孝道。具疏草,莫敢为言者。二十六年夏,荧惑入南斗,复上书请修省,不报。未几,卒。
杲之学深于
秋,其言曰:“左氏明鲁史旧章,二传则孔、孟推广新意,口授传指。公羊明鲁道者也,穀梁明王道者也,左氏则备载当时行用之道。当时行用之道,霸道也。所以必明鲁道者,为人子孙,道在法其祖也。穀梁则损益四代之趣咸在焉。惟圣人蹶起在帝位者,乃能用之也。”其为说兼综三传,而尤致严于事天、事君、事亲之辨。谓:“
秋首致谨于元年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正月谨始也,必能为父之子,然后能为天之子矣。
秋之有三正,由其有天、君、父之三命也。
者天也,王者君也,正月者父也,将以备责三正,而单举正月,何也?事天、事君,皆以事亲为始也。”凡杲所论著如此。
与杲同时者,有宋书升,字晋之,濰县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里居十年,殚心经术。易、书、诗均有撰述,尤
推步之学。法伟堂,字小山,胶州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青州府教授,
研音韵之学,考订陆德明经典释文,多前人所未发。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