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章
第十四节 核心竞争力
 七月初的帝国大学(原京师大学堂)校园里,郁郁葱葱的林木和婉约幽香的花草并不能平息学子们内心急速膨的兴奋。一个消息在各学院里飞速传播着:皇帝陛下将在帝国大学物理学院电磁物理系的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的讲话。

 3一大早,学子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大礼堂外按照学院、系、班的秩序排队,手持自己的学生证依次通过那些板着脸却从眼神中透出羡慕的警卫战士们的检查。

 在人们的记忆里,国防军开进学校这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1905年11月革命的时候,京师大学堂的师生们主动到当时的额附府保护龙剑铭的家属和警卫营官兵。后来,当革命军大量到达北京时,警卫营受指派到了校园拉起了警戒线,防止任何部队或其他人员扰校园。

 当然,这次跟上次有了不同。

 帝国皇帝极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甚至很少在公开场合面。今天他来这里,据说是帝国大学名誉校长皇后司徒燕特意邀请的结果。

 如果说全国五万万人都在敬重皇室、爱戴皇帝的话,那么在这个国家的年轻大学生里,则经久不熄地燃烧着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无条件的、彻底的崇拜。知识,赋予了这些年轻人对时事的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在他们眼里,皇帝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伟人,也是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实际上在上月才过28岁生日的年轻人。在心理上,学生们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和全身心景仰的亲密朋友。

 因此,学生们并不因为有警卫战士地存在而不愉快。相反地。这些年轻的战士,有的甚至比学生们年纪还小的战士们是可爱、可敬的。学生们羡慕警卫战士那一身灰绿制服,眼馋地看着他们手里紧握的瓦蓝瓦蓝的钢和手臂上中央警卫师卫旅的臂章。学生们知道,这些战士是全国最接近皇帝本人的群体之一,一个幸福的群体啊!

 其实年轻地军人们也羡慕这些被报纸、被皇后陛下称为“天之骄子”、“帝国地未来”的大学生们。他们可以在仙境一般的帝国大学校园里读书,有着年轻而聪慧的样貌,有着无法企及的文化知识和手里那本象征着未来的学生证。战士们是淳朴地,他们往往在接过学生证核对完后会把那小本子在衣袖上擦一擦,惟恐自己生汗的手玷污了那可爱的小本子。

 黄天舒,四川成都一个小手艺人家的小儿子。现在是帝国大学的学生了。暑假并不能吸引他放下书本回老家,或者是去西山探望大哥,或者是去石家庄看看二哥。真正到了帝国大学这个环境里,在这个被皇后深切影响到的学生群体中,他才了解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使命——中国真正的强大要依靠知识,依靠科学技术——自己是大中华帝国大学第一期学生!因此。他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在漫长的暑假里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在校园里跟着那样同样富有情地老师们、教授们学习,继续沉浸在图书馆里的藏书中。

 队伍在缓慢地移动着,黄天舒也老老实实地边看书边跟着队伍往前挪。家里有两个军人,他自然知道遵守纪律的重要。在他眼里,两个哥哥,特别是二哥黄天方是值得尊敬的。当然,他和所有的青年学生一样,也在狂热地崇拜着国防军的总司令,全民族走向振兴、帝国走向强大的领导人。

 卫旅旅长赵谦准将就在礼堂大门口。这位有实战经验和多年警卫经验地将军此时正警惕看着眼前的每一个人,他并不是对大学生有偏见,而是出于责任和习惯。在他眼里,每一个接近总司令的人都值得怀疑。都需要好好审视。

 一个身影被将军锁定了,这个家伙低着做什么?其他人都抬起头一脸的希望,这个人怎么低着头?难道心里有鬼?!

 将军做了个手势后走下了台阶,身后两名军官也按着手套跟了过来。

 黄天舒的书突然被人拿掉了,一个威严的声音吓得没有准备的他打了个哆嗦。“抬起头来,这位同学!”

 眼睛在书本的铅字上盯久了,加上还没有完全回过神来,黄天舒犹疑了一下才抬起头,看着眼前一脸严肃的军人。啊!还是个将军呢!肩膀上有金龙纹底一颗金星。

 “学生证,同学。”赵谦紧盯着黄天舒地脸,注意着这个学生的每一眼神和面部肌的运动。突然,他觉得这个学生好象在哪里见过一样。眼,真的眼

 黄天舒抖抖索索地从学生装的上衣兜里取出了学生证递了过去,小心翼翼地问道:“将军,书,书可以给我了吧?”

 “咦?”两个人同时发出了一个音调。黄天舒认出了面前的将军,不就是二哥的老战友赵谦大哥嘛!04年新军从西藏回来的时候,还在陆军医院里看到过的。赵谦则是从面的印象和学生证上的名字想起了面前这个可疑的家伙是谁,不就是黄大旅长那个想去边疆的小弟弟嘛。

 “天舒,我是你赵哥啊!在新军医院,见过你来着。你那时不是成天让你二哥讲他的战斗故事什么的吗?对,活捉荣赫鹏!”赵谦一把把黄天舒拉出了学生队列,搭着学生的肩膀亲热地说道。

 “赵谦大哥,你吓我一大跳,书,可以还我了吧?我看啊,你把我当成坏人打整了。”黄天舒换了一副嬉皮笑脸的神色揭着将军的短,在他的印象里,二哥的战友们都喜欢自己这个学生。

 身后,黄天舒的同学们也议论开来了。原来黄天舒是那个活捉荣赫鹏的战斗英雅的弟弟!看看,人家跟卫旅地将军也那么亲热,嘿。走走他的门路去卫旅当兵去!那样的话,就可以成天看到皇帝和皇后了…

 “你小子,不错!考上帝国大学也不来找你赵哥?你二哥也是,***闷着头在陆军学院念书,连声都不吱!我看你们两兄弟都被书给了心窍。回头,我带你去石家庄找黄天方去,好歹也要让他掏钱赔我补个足。对了,你住学校还是住你二哥家?你嫂子那么忙,能照顾到你吗?”赵谦难得在北京碰上一个人,拉着黄天舒噼里啪啦就问了一大堆话。

 “赵大哥。我住学校里。这里条件很好,比家里还好,真的!帝国给大学生全部免费,衣食住行都包了,寒假暑假还给路费车票回家。我,还有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再花国家的钱。加上学业忙,所以,所以都没有回去。”黄天舒老老实实地回答着热情的赵谦,话里透出身为帝国大学生的自豪。

 “,是皇室给包了。帝国大学的经费,呃,不说这些。回头散场还在这里找我,今天带你去逛逛北京城。也让你见识一下卫旅,***黄天方,总以为他教导旅天下第一!”赵谦注意到身边围拢了一大堆地学生,立马嘱咐着黄天舒,顺便骂了人家地亲哥哥一句。实际上爱国防军各部队中,在各部队的将领中,这样的竞争攀比心态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他和黄天方一对老战友老朋友。一个是教导旅长,一个是卫旅长,正是不分伯仲的帝国国防军两大精锐部队。只不过,现在教导旅开始全面装甲化了,卫旅却因为职责所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上装甲化的班车呢!

 黄天舒又回到了学生队列里,他没有因为赵谦认识他,也检查过了学生证而要求提前进场,赵谦也没有这个心思。在全国学习国防军地环境下。似乎纪律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了。

 年轻人,有永远消耗不完的热情。这种热情甚至能够让同为年轻人的龙剑铭惊讶,在帝国大学校长章老先生的陪同下登台的他,突然从深心里产生出一种惶恐的情绪。随即,他从如雷鸣一般的掌声和狂热的口号声中找到了令自己惶恐地原因——个人崇拜。

 现在显然不是考虑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是受太炎老先生之请来给学生们做演讲的,也是应燕子的要求来激励帝国大学学子们奋发向上的。帝国的建设,民族的未来依靠地就是台下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

 龙剑铭举起了手臂,示意以下后又放了下来,他学不会有些政治家那样满面春风地挥动着5手指,他只能用显得僵硬、古板的,近似军人风格的动作来向学生们打招呼,来整理礼堂的秩序。而他本身,也穿着国防军的上将军服。

 全场很快就肃静下来。

 “…章老先生乃全国剪辫子之第一人,开全国革命风气之先,开全民族心志之先。接到老先生的邀请,我诚惶诚恐,唯恐辜负了先生的期望,也辜负了千万学子的希望。因此,我不能带给在座学子以学业上地帮助,仅仅能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给大家借鉴。”

 “自剑铭受学以来,一直牢记顾炎武先生为东林书院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另外一个对联我也记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旧时读书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放在以前的中国,我们似乎不能去真正评价这两种态度的好坏,去抨击或者去赞扬这两种态度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后产生的不同结果。东林人以关心时事,心怀国家著称,可是他们却因为和阉的内争造成了明末国家机器的瘫痪,罪人也!无数学者,专心研究学问,几乎达到与世隔绝的地步,不去看政治风云,不去管民生疾苦,不去理会外界的是是非非,终于也可以在学术某一个方面达致成功,为繁荣民族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离时代、离政治背景去讨论读书人应该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处世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结果的。”

 “当然,今天我们所说的读书人,不再是捧读圣贤书的夫子了,我们强调学以致用,强调民族精神,强调国民责任!”

 “中国,中华民族,是从什么时候落后于世界的?是四百年前!有400年的积弱才有晚清的辱。而400年的积弱之弊端,表面在为政者,实际在学术思想和读书人的观念!诸位可以看到,中国5000年的文明证明了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相反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很多民族无法比拟的。但是,我们走了一各岔路,一条根本无法到达终点的岔路,以致于洋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岔路在哪里?学而无用!文人治国,往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每每以圣人曰来说事。可是诸位,圣人看到过洋洋炮吗?看到过火车轮船吗?看到机器化大生产的场面吗?圣人言,古人云,这些东西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故意吹捧出来的,用以限制老百姓思想的工具。可叹啊!读书人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把这些东西当成了经典。当西方人在研究如何用火药开山铺路,在研究如何利用机器提高生产力的时候,我们的读书人在研究什么?在研究如何用陈腐的经纶去压制兴起的工业,去贬低一切新生的事物,去打击发明家和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差距,由此而来。当然,责任不在于读书人,而在于统治者,在于国家的体制和社会制度。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人们学习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就必须懂得圣人的治国经验,就得去诵读圣人云。这些读书人在做官以后,自然也会把自己所读的书奉为正典。”

 “学术方向上的不同、社会普遍观念和分配制度的不同,造就了中国人在400年学古人,西方人在400年里创造发明的积累,造就了东方和西方如今的巨大差异。学而无用400年和学以致用400年,造成了中华民族60年的苦难和屈辱。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我们可以从西方400年的发展史和目前帝国的崛起中找到一条真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技术。换言之,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m.pINgGxS.coM
上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