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 长途运输
 “大方城!那是我的城!我要去!”

 元方在家里吵翻了天。

 梅梅一听要在由族修大方城,应该是触动了对父族的眷恋之情,尽管是大大咧咧的一个人,平时也从没有要求过回父族去看一下,仍红了眼眶。

 梓桦最懂事。

 平时在家里,梓桦已经逐步取代了梅梅的当家地位。首先是梅梅的文字和数学功底都不如她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梅梅比较贪玩,常和元方疯到一起去,回到家里时,才发现竟是梓桦在持家务,做好了饭菜等她们。

 这一次也不例外。

 “你们去吧!我看家。我还要读书呢!”

 看得出梓桦也有想去的意思,不过她的骑可比另外的母子俩差远了,仅能骑得了马,开弓骑还太难了些,加上平时没那么顽皮,也少有出去吃苦,带上她我还真有点不放心。

 12岁半的梓桦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比元方更懂得老爸的心意,能从眼中看出我的不放心,主动提出不跟随我们去。

 “好吧!”我抚着梓桦的头“我不在的时候,让风爷爷照顾你,平时放学后就到风爷爷那边去吃饭,不用自己做了。”

 宗庙里有我的一份伙食,我不在的时候,风余应该不会介意多这一张嘴吧。风极是最喜欢梓桦的一个,因为梓桦总能在他为帐目烦恼的时候,及时地指出他帐目中的问题,为他帮了不少忙。

 再大一点,说不定太昊族就有了第一个“专职会计”了。

 带上元方和梅梅,一家三口跟随第二批出发的族人赶往由族。目标是我所选定的大方城新址。

 一路上梅梅兴高采烈,自到太昊六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任务在身时带上她出远门,平时一般只有闲暇出猎当天能往返的情况下,我才会带这娘俩同行。梓桦好静,要不是我极力要求,她一般不会骑马出去。

 元方上次跟我到由族来过一次,老马识途,一路上争当向导,走在族人前面。颇有点耀武扬威地味道。

 这一批族人有400多人,基本上都是匠作区的建筑匠人或几个小部族的族人,因为要运输大量的建筑工具、盐和粟米,我带上了新做出来的五十多辆青铜牛车。这一次青铜车轴采用的是1比10左右的锡铜比例,虽然比较偏软,但比纯铜锭做出来的车已经有了明显好得多的韧,耐磨和耐冲击能力也比较强。最主要是不容易变形,一路上提心吊胆的打铜匠人们却实际上没有费什么心思。

 反而是我没有见过牛车地长途运输,对路上可能出什么问题没有经验,一路上饶有兴致地注意察看牛车的情况。

 据铜匠们说,以前用牛车运东西,最易坏的就是车轴,常常要停下车来敲打车轴,将已经变形的轴承打回原来的形状。但这一次却是车轮出的问题最多。

 往由族山口去的方向上。有上百公里都是以山地为主,尽管坡度不大,但石头比较多,不时能听到车轮“啪”地一声,匠人们急忙下来看又是哪里出现了裂口。

 但幸好我们带了大量的“备用车轮”才不致于让牛车半途废掉。

 纯骑兵的速度与牛车速度不可同而语。以前只需要三天的路,我们走了十一天才看到山口处的城墙。

 在城墙下宿营的时候,我才有时间认真看了一下损坏的车轮。

 以前的主要运输都是在太昊的周围和石头城之间进行,上一次到公孙氏的长途运输我没有亲自参加,所以对车轮损坏的情况没有深究,现在仔细看了一下。有两个方面应该可以加以改进。

 一是车轴处的紧固方式,以前都是将车轮上的轴套敲打卷起来贴在车轮上,再将车轴上的铜轴敲打卷起来挡住轴套,这样子车轮就只能作有限地轴向移动。不会掉下来。

 但这样的结构有一个缺点,在这次长途运输中。一旦木质的车轮出现了问题,就得花很大的功夫将轴上的铜敲打贴回轴上才能取下车轮。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敲坏。

 这东西是采用塑变形装配,很难装拆。

 根据后世学过的理论,塑变形装配应该尽量少用,特别是对经常拆开的配合部件,更加不能采用。

 那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约束车轮的轴向窜动呢?

 销!

 我想到了这种不需要过高加工要求的固定件,销连接也是后世在机械中常用的一种联连方式。

 只要在车轴上凿一个通孔,再做一个带锥度的销就行了,这一点土鲁他们完全做得到,现在土鲁他们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弓弦工具在木材上钻圆孔了,有了较硬的青铜以后,在软青铜上钻孔也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只是还没有试过而已。

 另一个问题是实心轮的强度问题,采用榫联连的圆木板在强冲击下极易散开,动辄变成几块方板,让途中的木匠们一直得不到好觉睡,白天忙于赶路,晚上则忙于修车轮。

 以前没有钉子,只能采用这种联连方式,现在就不一样了,可以考虑采用青铜板材加固车轮,只要在青铜板上钻几个孔,将硬功夫铜钉钉进去,里外两面叉钉上青铜条,应该可以极大地加强车轮的强度。

 有了这两个改进,太昊青铜车相信很快会跑遍大河两岸。

 但就算在现有的条件下,按这一路上的损伤比例,青铜车也比原来的黄铜车耐用三到五倍!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可挽回的损坏。

 过关以后除了开始一天的下坡,后面基本上是平地,但这里的海拔应该高于太昊城东边的草原,再过五天,终于到了我所选定的城址。

 我选择这里是因为距离其他由族各部位置比较居中。

 这里原来是由族的一部所建村子,也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个。战前大约有900多人口,战后举村迁走了。村子里废弃的草屋还留存有200余间,其他的都已经被损坏了。村子外面的篱笆墙破坏了多处。村子外的黍地有近3000亩,但田地也显得一片狼藉,看来姜由当初在这个村子的行动并不很顺利。

 不过这个村子现在并不萧条,而是人喊马嘶,一派热闹景象!  M.piNggXS.coM
上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