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 税法新规
 太昊宗庙内,一场长老会正在召开。

 在太昊成文法出台之前,太昊的管理需要作一些渐进的改变,以适应即将出现的成文法,否则有了较为细致的成文法之后,需要做的修改就太多了。

 第一项改革就是对纳税的管理。

 以前各部族都需要上所拥有土地产出的十分之一到宗庙,但在太昊五年新耕的地不在此例,太昊六年,我打算这项政策再延续一年,经后形成定例,所有太昊部族在太昊周围十里以内新开垦的土地,两年之内不用纳税,十里以上的地方,则五年以内不用纳税,刀里以外,永远不用纳税。

 这提议一出,宗庙内大哗。“族长——要是族人都到20里外耕地,那宗庙内的长老和太昊的骑兵用什么来作为粮食呢?”风余小心地提出这个疑问。

 “呵呵!放心好了!不会是所有的部族都到刀里以外去的,那里距离太昊城太远了,田间管理不便,多数族人还会在太昊城旁边的。”我安慰诸长老。

 实际上我巴不得多数族人都将耕地开垦到20里以外,那就意味着太昊城集中人口发展生产的阶段已经过去,农业占地面积广,专门的“农村”一定会出现在太昊城20里以外的地方。

 城中已经集中起了足够的人口发展手工制造业和其他非农行业,现在人口对于太昊城来说已经不是很紧迫的资源,是时候将太昊文明逐步扩散了。

 但太昊城能带给族人的安全感和丰富的物资是“农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就算有部族打算在20里以外发展,也要对此作出选择,估计一时之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外迁。

 第二项是对匠作区的管理。

 以前尽管匠作区不用种地,与其他种地的部族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宗庙地管理也介入得过多,基本上是无条件地向宗庙供应一切产出。只要宗庙有需要。

 匠作区地匠人们并不以此为难。毕竟宗庙的需求量不会过大到他们负担不起的地步,甚至从相对比较的角度看,匠作区的绝大多数作坊都比农业生产部族要“富裕”得多,匠人所在地家庭也一定是本部族中过得最好的。

 这也导致诸小族争先恐后的送子弟到匠作区学手艺,略有小成地子弟甚至在匠作区有了独立的作坊。在土鲁的统一管理下从事生产和换。

 现在我就是想结束这种不够明确的产权产系。

 匠作区还是由土鲁统一管理,但不再具有对产品的支配权,只是要求匠人们开作坊时得按土鲁规划地区域统一设置。

 土鲁自己带了很大一支队伍从事较复杂的产生产比如牛车或铜锯,所以他也不必从其他匠人那里取得产品来保证收入。里面甚至还有为太昊族长专门建设的私人作坊,这里才是太昊核心技术不断诞生的地方。

 从太昊六年耕之起,宗庙不得向匠作区随意要任何一件物品,但匠作区则必须将产出地的十分之一上宗庙。这种上可以是各自地产出物。也可以是换得来的粮食,与农业部族不同地是,匠作区的税是按月收的,以免到了一年时难以结算。

 宗尝庙的收入除了税收以外。还有两大收入来源——那就是铜和盐!

 工业村目前还是完全由宗庙控制的,运输都由太昊骑兵来完成,大元城那边还是无偿地向我提供盐。

 有了这两样东西,我就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持可以让我开展建城大计。

 盐是宗庙主要的易物资。每一个部族都将不再从宗庙取得免费的盐,而是用粟米来换。宗庙不接受不便储存的牲畜作为换物。

 匠作区的铜也不再是免费供应的了,要制造青铜,就得和宗庙易,才能得到必要的原料,与骊山族的锡易目前也是由宗庙垄断,诸部族都不得手。

 长老们听我解释完以后,一致通过新的匠作区管理方案和纳税方案。

 负责立法的长老们更是立即将这两个“基本政策”记载下来,作为下一步立法的重要依据。

 新政在太昊宗庙外公布,并贴到了太昊城四道城门处,城内诸族表面上风平静,暗地里却紧锣密鼓地召开各部族的长老会。

 “20勿!太远了吧!”太昊任族的长老对族长的提议不是很满意,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绝对不可能让耕地的族人住在城里,毕竟让族人往返数十里耕种和管理不是开玩笑的。

 “不会远!”族长任离一脸绝决“太昊族设下距离,几乎就是为我族所定,太昊城中诸族,唯有我族可以有此实力,能同时在城边及城外20里处耕地!”

 任族人口过千,在匠作区多个作坊都有子弟在学艺,甚至直属于任族的作坊也有了四家,以至任族的木器和陶器都不用外求他人,除了铜器还不能自产以外,任族在城中也算得比较大的生产者,论地位只在风族之下。

 “那须句族呢?”长老不解“他们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不可能跟我们一样,到20里外处耕地?”

 “这你就不明白了”任离解释道“我族在匠作区多有子弟,不像须句族那些家伙,只知道种地,陶器、木器械都得求诸于匠作区,离了太昊城,拿什么来生活?所以他们永远没有独立离开太昊的一天!”

 “什么?”大长老张大了嘴“我们要离开太昊?!”

 “怎么?你不希望将来任氏也有自己的,太昊城,?我任氏也算太昊内的大族,即便不另立宗庙,为何不可以太昊的办法另建新城?我任离迟早要让任氏独建一城!”族长咬牙道。

 “那我们去多少人?”长老问。

 “200足够了!”

 “为什么?”

 “先去200族人,在那边筑起围墙和土房,然后用篱笆墙圈地,城中族人再大举前去耕种,并不在那里长住,后期就让100族人在那里管理即可,秋收前再去大量人手,在那里修筑粮仓。”

 “是!”大长老心悦诚服,看来这个任族族长的大局观也还不错。

 同时,须句族也在紧张地开会。  M.PinGgXs.COm
上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