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分析的结果(中)
除了事先知道分析结果的布林顿总统外,其它与会的人都铁青着脸看着约克,默默无语。约克所说的这些情况,他们全都明镜儿似的,甚至于了解得比约克还要多得多,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想过后果,或者说,潜意识里,他们根本就不敢去想。
好一会儿,总参谋长鲍尔上将这才摇了摇头,表示不能赞成约克的说法:“约克先生,你说的这些情况都对,我们也都了解,可是你说协约国必败,美国必败,我觉得有点儿危言耸听。就算英法等国失败了,我们美国也不可能失败,我们拥有如此广阔的战略纵深,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有着众多的人口,而且,我们独居一洲,与列强都挨不着边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保住北美洲不受侵犯。现在,我们美国的战争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有着上亿的人口,可是我们动员起来的部队却只有四百多万,除了空军和海军外,陆军只动员了三百五十万。就连这三百五十万部队,我们也没有全派到前线去,除了在北面与英国人一起跟中国东北方面军对峙的三十万部队、南面攻打南美洲的四十万部队、欧洲的一百二十万部队和非洲的十万部队外,在国内还有一百五十万部队没有动用,这一百五十万部队一旦放出去,就有可能对战局产生相大大的影响。如果放在南美洲战场上,将势不可挡,短时间内就可以占领南美洲。由此看来,约克先生的判断有点儿过于武断了吧。”
约克摇了摇头。看着鲍尔,好象看着一个一直不开窍的学生一样:“鲍尔上将阁下,这一点我知道,现在协约国内部。除了我们美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还有多余的兵力,这也是为什么英法等国拼命
我们派出更大量军队地原因。可是,上将阁下,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拥有一百五十万的没有动用的大军,而中国人拥有多少呢?在乌克兰暴动以前,中国起码有一半的陆军,四成地空军都在国内,而他们的一百多万预备役部队。根本就没有动用过。还有,上将阁下还忘了一件事情。中国人可以动用大量的雇佣军。我们得到消息,单单日本就训练了多达一百五十万人的新军。足以再组成五个集团军群,而现在他们动用的只有七个而已,日本还有三个集团军群仍然呆在国内,苦苦地等着中国人的召唤。还有,朝鲜族武装还有一个集团军群,虽然刚刚组建没有多久,但也可以投入战斗了,他们就算战斗力不强,负责后勤是完全可以的。上将阁下还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占领的殖民地那儿实行雇佣军制。起码有一两百万殖民地平民正苦苦地等着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撇开雇佣军不讲,就算发动了对俄罗斯的如此猛烈地进攻,中国军方也只不过动用了十四个军,包括王猛的三个军。华北方面军一直都没有动用过,中原方面军还有六个军的主力部队。至今还没有离开中原一步。另外,中原方面军刚刚组建地十五个军中,除了派六个划归华南方面军外,还有九个军一直都没有动过,也就是说。中国方面还有十八个军共九十万正规军还在等待着战斗的机会。凭战斗力。上将阁下难道以为我们的一百五十万部队顶得上他们那装备了大量装甲力量的九十万部队?还有,我们的一百五十万部队中。有多少是国民警卫队士兵,这一点上将阁下知道,他们有多少战斗力,上将阁下心里更清楚,如此情况下,上将阁下还认为我们可以打赢中国人吗?”
想了想,鲍尔上将仍然不服:“没错,按这样算,我们是比不了中国军队。可是,我们还可以再动员几百万部队啊。德国只有不到五千万人口,却动员了近五百万部队,英国、法国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我们做为一个工业大国,军工生产能力远比这几个国家强,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完全可以组织起一支上千万人的部队。有了这支部队,试想一下,世界上那个国家还敢对我们动手?”
再度摇了摇头,一脸学者相的约克对鲍尔的言行十分不满,他认为,身为一支军队地总参谋长,不应该跟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他知道,鲍尔其实心里有数,只是嘴上不愿意服输而已,同时也想给军方多少挣一些面子回来:“上将阁下,你认为,我们能召到多少部队呢?身为一个美国人,你应该知道我们美国公民的特点。如果现在战事顺利,敌人闻风而逃的话,我敢保证,征兵站早就被那些士气高昂的有志青年给挤满了,别说几百万了,你就算真的想征用一千万部队,也是轻松地事情。我们美国与中国一样,实行募兵制,所征的都是自愿军,而且工资相对来说比一般工作人员要高一些,对平民们很有吸引力。不过,这种吸引力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会阵亡,或者阵亡的几率不大。而现在,如果在国内大规模征兵,而且征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同中国人作战,你说,那些身体条件适合地人会为了一份工作而把命扔在战场上吗?上将阁下要是不信地话,你可以朝窗户外面看一看白宫前面坐得满满当当的示威人群。现在美国国内,几乎每天都有几十起反战示威游行,这些游行示威地反战人士,会为了钱而加入军队吗?反观中国方面,他们中国人的凝聚力本来就比我们美国人强,他们的骨子里深受儒家尽忠报国思想的影响,为国效力,是他们份内的事情,他们真要想征兵的话,别说一千万人,只要经济承受得住,两三千万都可以,不管战事是否顺利,都影响不了他们报国的心,这一点,美国人做得到吗?”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