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的艺术
诗歌把带进文学的殿堂。我喜欢读别人的诗歌,喜欢写诗歌,发表诗歌。我曾经把诗歌创作当作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享受。
十六岁开始直到现在创作有二千多首诗歌和散文诗,可谓收获多多。但是,最满意的却始终没创作出来。二十多年来一直有创作的希冀和梦想,尽管其中有十年放弃了诗歌的创作,但是脑子并没有停止过对诗歌的思考。
诗歌是灵
的,没有强烈的创作****是难以写就好的、满意的作品的。
诗歌简直成了我的一切。曾经梦想一辈子从事这个具有娱乐和理性的高尚的活动。然而,有两个现实不得不让我认真思考,一个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没那么多的
情和灵感了,生活太现实了;另外一就是,生活中人们已经抛弃了诗歌,甚至文学。我的创作几乎成了无用工,杂志发的少,报纸刊登的少,稿费就更可怜了。
诗歌属于青年人的,这话不假。青年有热情和
情,人一但成
,就理性了。理性是诗歌的大敌。于是,创作杂文、随笔、散文类的东西,开始是不知道怎么落笔的,写着写着也就习惯了。
任何的艺术都是对美的夸张和表现。高雅也好,朴素也好,无非是
白雪或下里巴人。
艺术总要有人欣赏才有价值,价值在于陶冶情
。可是,写出来后,还是杂志报纸的边角下料。
现实的生活是,你必须拿钱去买油米盐茶。
于是,写剧本和小说。
世俗无奈啊!生存第一位啊!自古文人多贫寒。好象是天经地义。
最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说一个外国叫索比的画家,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模特画了一幅《幸福之门》一夜成名。女模特因此付出一生的代价,开始男朋友分手,然后她自己背井离乡到偏远的山村更名改姓自己过日子。画家落魄,苦恼的生活着,就是因为创作的灵感丧失了。
模特老了,患上肺癌,她在乡村里为画家祷告,深信画家的艺术才能,他一定会再度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模特的女朋友见模特整天思念画家,就写了信给画家,说有个他的崇拜者就要去世了,一个爱着画家的乡村女人就要去世了。画家接到信感觉滑稽,想一想如果是真的,让她临终看看自己也没什么,就前往看那个更名改姓的模特。当模特知道他要来的时候,模特把女朋友好一阵埋怨,怕画家看到自己已经老的丑样子,慌忙搬家了。画家自然扑空了。
画家回来不久,他又一次接到来信,说他的崇拜者真的要死了,让他到另外一个乡村去找她们。画家去了,一次两次,足去了十多次,没有见到他的“崇拜者”
最后,画家见到了生命快到尽头的“崇拜者”原来是当年给自己
情的模特。他感动了,她为艺术献身一生。模特见到画家,谈了自己的经历,画家感动的
出热泪。模特再次
去衣服,她的身体已经枯萎了,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她的躯体已经打上死亡的烙印了,病入膏肓的特殊症状展现在眼前。画家在战抖,说这太残酷了,我画不好的…模特始终静静地微笑着,眼睛里燃烧着生命最后的光芒。画家突然来了创作的****,拿起笔,很快创作出《天堂之门》。
《天堂之门》是一幅让人震惊的画作,一幅手法独特、风格脱俗的****女像,画中的女人已经濒临死亡,但眼睛里却透
出一种震撼灵魂的生命之光。画的背景里有几个夸张变形的圣女的脸。
这个故事大大的鼓励了我,艺术是不会枯竭的,枯竭的是发现和经历。
任何艺术都是对人灵
的暗示和
,只需要用恰当的手法表现内容。
生命高于一切!艺术就是对生命内在的挖掘。
所以,生命和年龄、艺术没有多少哲学上,美学上的区分。
艺术的枯竭,实际是丧失对艺术的追求。所以,我要重新思考我的诗歌价值取向。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