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风景
前不久翻了一下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我发现很可爱的地方就是文章越往后面写得越没有人情味,好端端的一部回忆文字就在一片假大空中落幕了。
老余可谓风云人物,因此而越来越受到他人的“青睐”世人轻车
路的出名方式就是“傍大款”文坛中的小小表现就是要么很
麻的歌颂一个人,要么很无情的批判一个人,而不论歌颂与批判,大多只是借机表现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而已。
巧舌如簧,多么生动的词语。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从大字报时代走过来,虽“硝烟”散尽,而余绪尚存,我们似乎很热衷批判,只可惜,我们把好端端的一个“批判”搞成了整人,这简直有些侮辱这个词语了。
我并不是很相信老余在《借我一生》中做出的坦白,我也不知道他的为人,他与我无关。而我也想到了把回忆录当成小说来虚构的外国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这个老头儿的不凡之处就在于把一切都当成了虚构,结果,他的回忆录也成了不很实际的文字。
文字的可信
很让人怀疑,同样,我对那些竭力批判老余的人的表白也产生了怀疑。
于是,我只能告诫自己:“这从头到尾就是一项浩瀚的炒作工程,我们全被忽悠了。”于是,我就对那些哭爹喊娘,骂人不嫌累,还有故作高深莫测其实不过如此的诸公感到疲倦了,我对此的疲倦感就如同看到网上公布出某人被****了一样,只感到索然无味。
我们大概活在“地狱中”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末世狂
的滋味了。
无论如何,无论什么文章,我很难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丝温情,即便故作娇态,故作悲悯,都显得装腔作势,滑稽可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一个正处于上升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完全没有理由那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道德,有时候,道德与经济水平相关。
话说某乡镇开发时必然先让自己地区的红灯区亮起来,这是一种很切实有效的手段,因为自古以来,
女创造的经济效益很难忽略,有时甚至能够拉动某地区的内需,或者拉动外地的赞助,总之“卖身”是一项很行之有效的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就算是一种玩笑话吧,但是“卖身文化”古已有之,并且还会愈演愈烈,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卖身文化”势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半个世纪之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许,中国的红灯区在有一天会媲美巴黎某地带的浪漫风情,那时,我们这个频出非礼勿视的正人君子的国度不知是个什么样子,让我们年轻人拭目以待吧——老年人们恐怕活不到半个世纪以后了,唉,这就显得有些可惜了。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