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瑞“候用”的一些联想
明史关于海瑞的事迹,有如下记载:隆庆三年(1569)6月,海瑞升迁为“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任应天(即南京)等十府的巡抚,达到其仕途的巅峰。他在江南勒令乡官退田,疏浚农田水利,深得百姓爱戴,却得罪了朝中权贵,当时的宰辅大臣高拱就设计排挤海瑞,逐渐削夺和架空他的职务和权力,让他从隆庆四年(1570)春天开始“候用”1570年4月,身无一职的海瑞回到家乡海南岛,等待朝廷的再次起用,谁知这一等就是16年,待到1585年复出时,海瑞已年过古稀。我不想对海瑞事件的曲折是非发表评论,只是这“候用”的做法叫我生出许多联想。
海瑞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始,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可谓老资格了。如此,就简简单单打发回家,是不是太随便了一点,这是其一;其二,一个堂堂国家大员,在家“候用”达十六年之久,享受的是什么生活待遇?俸禄如何发放?是全工资?还是最低生活标准?书中未见记载。
海瑞是隆庆三年被打发回家的,在野的大多数时光是在万历年间度过的,万历帝朱翊钧即位时只是个10岁的娃娃,且此公有点刻薄
狡,不会想到海瑞的生活保障之类的问题,那么,海瑞的罢官以后,其生活是如何保障的?我们臆断以下几种情况,且做分析。
一、工资照发,奖金、补贴之类就没有了。明朝的俸禄制度是很严格的,且薪资水平很低,官员多是靠贪腐弄点银子聊以养家,因此,海瑞罢官回家,万历帝不可能发给他全工资的。
二、工资全无,靠自己打工度
。这也不可能,一个国家大员被撵回老家,已经够惨烈了,再他要放下身段挣钱糊口,那就太惨了,如此,以后谁还会效忠朝廷呢?
三、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这个情况可能
非常大,只是彼时不一定有“低保”这个词,算是基本生活费用吧。
一个堂堂朝廷离岗大员吃“低保”实在混的有点窝囊,尤其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很是匪夷所思。我们不知道海瑞在这漫长的16年“候用”期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收入?否则他是如何度过这清贫如水、孤寂无聊的
月?按说,凭着海瑞的影响力,弄个批条倒卖点什么紧俏物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海青天”这个人有些倔强甚至于偏执,这等事体估计他是不会干的。据说,海瑞罢官回家后,整
读书,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期君,如此一个好干部,被打发回家,实在冤屈的很。
中国自有官吏制度以来,一直分“取仕”和“养仕”两个部分“取仕”自从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试考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但基本上都是在“学而优则仕”的窠臼运作,看来,学习优秀是入仕做官的必备条件。通过试考招纳贤才,不失为一个科学公平的办法,所以至今一直沿用。
问题是“养仕“,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子拼命苦读,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旦进入国家公职队伍,就算端上铁饭碗,俗语:“吃皇粮”所以范进考了一辈子,中上举人就疯了去了,大概是有了吃皇粮的资格,喜极而泣吧。至于吃上皇粮,可否有功于国家,那是很难衡量的。所以,多数官员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纵使小有差池,上司不过批评几句,实在严重者,也不过调离岗位而已,即使离岗待用,其薪酬也少不了一文,生活质量绝对不会降低的。
“候用”一词肯定不是明代发明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隆庆皇帝朱载垕,把海瑞打发回家“候用”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史册里,认真的思考了“候用”这个处理官员的方式,有意无意中给人类社会“养仕”指出了一条明道,国家公职人员,一旦有重大违法之过,立即归入“候用”之列,其工资、生活质量都应该大大的降低,什么时候归岗须得有了空缺才能补上,否则就一直“候用”下去,这恐怕应该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养仕”的一个方向。尤其是现代社会,往往讲究“高薪养廉”其实“低薪惩戒”也利用起来,那就拥有了双刃剑了。
2010-9-21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