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天下 下章
第574章 适以囚噤之
 但有不遵明例、或年未及而预陈。或已生子而复娶。将本宗参奏罚治。所生子女、中尉以上、照滥妾例行。庶人不给名粮。

 7、关于明代宗室人数洪武年间:“国初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洪武中亲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皇明经世文编。

 徐文定公集》按:徐光启是将男女都算上的数字。)永乐年:“至永乐而为位者百二十七。”

 (《皇明经世文编。徐文定公集》)正德年:“正德年间亲王三十位,郡王二百十五位,将军中尉二千七百位”(《见闻杂记》按:男宗室将近三千。)嘉靖中叶:“尝考宗正籍,在嘉靖中叶,见存者一万五千余。”(张瀚《松窗梦语》)嘉靖三十二年:“今各亲郡王将军中尉。计九千八百二十八位。女计九千七百八十三位。通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位。其位数多国初一百五十倍。”

 (《皇明经世文编。欧南野文集》按:欧铎应该是按永乐年间的一百五十倍计算)隆庆初:“丽属籍者四万五千,而见存者二万八千”(《皇明经世文编。

 徐文定公集》)隆庆五年:“今则玉牒内见存者共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四位”(《明穆宗实录》)

 万历年间:万历二年四月礼科给事中石应岳题:“载玉牒者四万,而存者可三万有奇”(《明神宗实录》)万历七年正月

 “居正又言今国家难处之事,无如宗室,盖国家财赋有限,宗室生齿无穷今,玉牒见存者不下万五千余位”(《明神宗实录》按:江陵当国这段时间宗室人口负增长)

 万历二十二年(即1594年)“万历甲午丽属籍者十万三千,而见存者六万二千。”(《皇明经世文编。

 徐文定公集》)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甲辰丽属籍者十三万,而见存者不下八万。”(《皇明经世文编。

 徐文定公集》)万历四十年二月“丁丑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题: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踰十四年,又有六十万余位矣,比之弘正等年间不啻百倍,开局纂修,必须设法、定限、分委、责成,谨列款以请。”

 (《明神宗实录》)注释:万历四十年突然出现一猛料,也是网上常被人引用的一则,万历三十二年还只有八万宗室在世,一年后突然翻了一番,如果说是将属籍者不论死活全算在内,十五万也说得通,可后面来个“十四年”后,又新增宗支六十多万,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万历四十七年,有宗室七八十万(姑且将死人也算在内),可这记载的明明是已发生的事,且不说万历四十二年,东林及时雨叶向高已经乞骸骨返乡,万历四十四年李廷机直接翘了辫子,那万历四十七年难道是李廷机借尸还魂,顺带统计了宗室的孤魂野鬼?

 可这则记录为什么出现在万历四十年的条款里,再看看《万历起居注》的两则记载: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四辛亥,大学士赵志皋、沈一贯题:“为纂修玉牒事。

 先该臣等题奉钦依,将万历十二年以后玉牒照例续修。除文册该宗人府陆续造到、及纂修书写官照常题补外,臣等看得,纪载宗支,事体重大。

 先朝成化、弘治年间,玉牒止是二册,正德年间四册,嘉靖九年八册,二十四年增至三十余册,万历四年至七十册,十二年增至正副本共二百三十册。

 査得彼时亲郡王、镇辅奉国将军、中尉等爵宗支,共计十万三千三百余位,见令各王府袭封、新生又有五万三千二百余位,计约有一十五万六千五百余位矣。

 宗支愈益绵衍,册籍愈益繁多,比之弘、正间不啻百倍。必须设法定限,分委责成,庶不至耽延岁时,妨误重典。

 臣等谨将合行事宜,逐一开款,上请圣裁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万历三十九年:二十五壬辰,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髙谨题:“为纂修玉牒事。

 先该臣等题奉钦依,将万历二十七年以后玉牒照例续修,其纂修、当写官已经照常题补外,臣等看得,纪载宗支,事体重大,先朝成化、弘治年间,玉牒止是二册,正德年间四册,嘉靖九年八册,二十四年三十余册,万历四年七十册,十二年增至正副本二百三十册,三十三年增至二百九十册。

 查得彼时亲郡王、镇辅奉国将军、中尉等爵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见今各王府袭封新生已逾十三年,又有六七万余位矣,宗支愈益绵愆,册藉愈益繁多,比之弘、正等年间不啻百倍。

 开局纂修,必须设法定限,分委责成,庶不致耽延岁时,妨误重典。臣等谨将合行事宜,逐一开款,上请圣裁,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这两个题本基本内容是一个抄一个,区别是数字变化,可以看出《明神宗实录》那万历四十年“又有六十万余位矣”是万历三十九年“又有六七万余位矣”的笔误,根据起居注来看,万历十二年宗支共计十万三千三,二十七年合计一十五万六千五,十三年后的万历三十九年“又有六七万余”也就是万历末期宗室男女合计二十余万,还是不计生死都包含在内的数字。

 此时距离明亡还有三十年,按照徐光启根据从洪武至万历年这段时间的宗室繁衍数量和明代人均寿命推算“夫三十年为一世。一世之中。人各有两男子。此生人之大率也”得出结论“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正常来讲明亡之际玉牒中该录有宗室四十余万,活着的估计也就一半。

 但有个前提,这得是承平年月,因为不久之后农民起义爆发,开始人工为大明宗室减员,明末很多王爷都没有卒年记载,更别提那些还有很多活得还不如农民的闲散宗室。

 反正玉牒在明亡以后被毁了,明朝宗室人数说多少都有,非要说“百万”也找不到证据反驳,所以大家就看一乐,信不信在你。

 8、明代宗室待遇先说能领到禄米的情况:洪武初,亲王禄米五万石,不数年后以供给难继,减至万石,其后待庆、辽、肃、谷诸王俱岁给五百石,是高皇帝制禄已无定矣。

 永乐间秦、鲁、唐府各五千石,辽、韩、伊府各二千石,肃府仅七百,庆府虽七百五十石,而郡王常于数内拨给,是文皇帝颁禄已变更矣。(《明伦汇编官常典宗藩部》按:庆王府这“七百五十”应该是“七千五百”的错讹,不然庆王府的宗支集体上吊算了)洪武间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女才九位。

 至永乐间增封亲郡王将军四十一位、女二十八位。通计百二十七位。未为多也,而当时禄米已不能全给。渖府才本六千石。秦府、鲁府、唐府各五千石。代府三千石。辽府、韩府、伊府各二千石。岷府一千五百石。肃府仅七百石。庆府虽七千五百石,而郡王又尝于数内分拨。俱不满万石之数。(《皇明经世文编。

 欧南野文集》)初制亲王岁支禄米一万石,后因地方丰歉,或有减支。郡王将军俱有常禄,亦因民供有限,悉减支一半本,一半折,其折多不关支。又如初封郡王岁支二千石。以后袭封具支一千石,后亦有例,初封郡王亦支一千石。

 (《双溪杂记》(明)王琼)嘉靖四十四年,乃定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以下六分折钞,郡县主仪宾等,八分折钞。(《廿二史劄记》)宝钞当时基本就是废纸,折钞的意思就是把禄米给砍了,所以“宗藩之贫困极矣”

 即便不砍“宗藩支庶仰食于官”能支取多少,还要看地方官府,因此很多宗室生活窘迫:嘉靖四十年,代府奉国将军聪浸等以禄粮积欠数年诣阙自陈。且言:臣等身系封城,动作有,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

 有年踰三十而不能婚配,有暴十年而不得殡埋,有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移他乡,有饿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俯地仰天,无门控诉。

 请下所司,将积逋禄米共二十二季,清查催补,使父母子得沾一,冒罪而死,亦所甘心。

 (《明世宗实录》按:宗室将军二十二年没领到禄米,也够悲催)嘉靖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讷题本:“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

 将军中尉而下,多不能以自存。其苦愁之状,诚有非臣之所忍言者。食不充饥,衣不蔽体,生则假息于蓬蒿,死则委骸于沟壑,男婚女嫁,不能循理。

 甚至藏匿名姓,投身隶卒,势之所,不得不然也。有司禄粮不给,安受其戾,无可奈何。或号呼于公庭,或聚辱于道路,或投石掷瓦于马首,任于其土者檩檩度,不独惧辱,且惧变生于不测矣…

 夫民有农工商贾之业,宗藩舍禄米无谋身之策矣。坐视其毙而不救,虽途人且不忍,况天潢耶?(《宗藩条例节畧》按:地方官都开始担心宗室过不下去要造反了)

 贫乏者十居五六,甚有室如悬罄,突无烟而衣胫者。((明)张瀚《松窗梦语》)诸藩惟周府最称蕃衍,郡王至四十八位,宗室几五千人,以故贫无禄者,不得不杂为役或作为非僻。

 稍食禄而无力以请名封者,至年六七十,犹称名终其身。故诸无禄庶人,八口之讥馑既不免,四民之生理又无望,虽生于皇家,适以囚之,反不如小民之得以自活也。(王士《广志绎。豫志》)宗室张口待哺常苦不赡,其间穷困窘迫至有不可言者矣。  M.PiNGgXs.coM
上章 大明天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