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0510ab文集 下章
家乡记事
 不知不觉离开我的家乡已十余年。十几年‘蜗居’在城市,每次回想家乡的生活,不由地感到思念就像藤木那样细长,深蒂固。

 在苏北大地上,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反差,城市喧嚣繁华,车行人密如织网,个人生活紧张忙碌。而遥远的乡村宁静缓慢,在城市生活的久了,自然而然地向往农村松弛的生活。

 我的家乡在城市的郊区,那里农村土地广阔,经济却不怎么发达,慢步乡间,新农村的自然风光清新美丽。一派祥和的景象。我的伯父家就生活在农村。记得幼年时,伯父时常请我们吃饭,饭菜虽不丰盛却很圆满,新烙的煎饼,金黄的小米粥。月上黄昏后,手里不停地拉着封箱,火焰烧烤着铁锅,悠闲的生活令人愉快。岁月悠悠,伯父现已迈入老龄,家境小康,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对于现状,伯父很满意。我的中学也在农村,学校人数众多,环境优美。中学时代,每我经过许多农家小院,穿行于农田小径来到学校,以后,我又骑上了单车,神气昂扬地去上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读圣贤书。回忆起来,中学的生活非常难忘,那儿有我人生的根本,做人的魂魄,还有尊敬的师长,可爱的同学,以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家乡的河山十分秀美,蜿蜒的不老河,经这片土地,通往微山湖。灌溉几十万亩农田,养育一方人民。雄峙‘第一高山’的大山,山峦锦绣,有万亩石榴园,茱萸寺,高大的电视转播塔。沿着青石而上,一路心旷神怡。只是不曾想脚下块块百斤重的青石,是山下老汉人力铺成,工程量之大,令游人信服。

 家乡的民俗令人神往,每年历三月初三的庙会年代久远。会上精明的商家早早订下铺位,沿公路两边摆设停当,等待各乡镇的人们前来,正会那天,到处人头攒动,连绵数里。过了正会,便有几天雨,小雨绵绵赶不走有兴致的顾客。人们在雨中排起长队,直到小雨停歇,才匆匆离开。等到偏会,那些牲口,铁器,农用物资,又转四方。庙会的小吃很有特色,麦芽片,棉花糖,牛羊汤--北方的传统食品风味得到很好体现,品尝后让人不虚此行。

 早年的集市繁荣,现已不可见,各地大力建设的专业市场,让农民不必进城,就能买到满意的物资,所以本地的庙会也有衰落的趋势,现在的庙会多是小商品集散,价格却不便宜,赶庙会不再是为了买货物,而是图一时之乐,消遣罢了。人员往来,仍很热闹。

 家乡的过年十分隆重。过年的程序按部就班。临近过年家人买来鱼做好挂在屋檐风干,长辈们用热油下好素食、干坯,等待大年三十到来。那天,家人备好素菜鱼白酒尽情享用。这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人们以热烈的方式送走旧年,来新年。寒冷的冬夜不再寂寞。到了大年十五,小伙伴们把灯笼拿出来点燃,穿街绕巷,童趣盎然。

 而这一切都成了记忆,在城市生活的久了,日常生活大大简化,人们不再遵循因袭已久的规范礼仪,生活进入快车道。时光如梭,眼前美好的事物不再美好,人们匆匆而过。唯有家乡的景物隔着时空安慰自己的心灵,而心灵也为家乡留下了大大的空间。工作之余,家人团聚之时,三五旧友小聚,畅谈家乡的人与事,景物与民俗。家乡成为一种趣味,一种符号。自己也清晰地意识到,不管身在何处,家乡永远是记忆的纽带,是心灵与那块地方挥之不去的血联系。  m.pINgGxS.coM
上章 20070510ab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