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0510ab文集 下章
记刘波
 公元1991年,我进矿务局二中读高中,认识了同班同学刘波。那时他胖胖的身材,说话铿锵的声调,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记得他作文写的很好,每次得分总在80分以上,这让我非常羡慕,自愧弗如。可是他高中没读多久,便转学上技校了,我感到很失望,有点恋恋不舍。人虽走了,不在一起,我们仍保持着来往。他家住在夏桥煤矿,而我家住在新工区,距离较远。每次,我都是骑车到他家,玩很久才返回。他待人随和,有礼貌。他家有一些书。交往中,我与他建立了友谊,并且得知他写作好是由于他爱好读文学书的缘故。

 很快,他技校毕业,进了夏桥煤矿。而我高中毕业,考进了一所大学,后来又进了市区的一家银行上班,我们仍保持着联系。当学生时,我们都见识短浅,思想简单,不知该如何表达彼此间的感情。如今我们都工作了,社会接触面宽广了许多,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工资。工作以后,见面时,我总爱谈谈自己的工作现状,发发牢,表达一下对工作的不满意,而他总爱谈谈文字、作家、阅读过的报纸和期刊。对于文学,我是一位门外汉,只有洗耳恭听,绝不轻易话打断他。对于生活,刘波深有感悟。一次,我去夏桥矿看他,他说,他要出一本诗集,献给自己的青春。当时,我想在我们不事张扬的青春里,应该有诗,或者说,我们在本质上是属于诗的。我表示赞同,对我的表态,他感到很欣慰,脸上漾起亲密的笑容。后来,他终究没有出版诗集,这或者因为没有充分准备,抑或因为善变的青春。他陆续写了一些短文,发表在报纸上,文章洋溢着他鲜明的个性,充满了忧郁,放逐以及希望等情感元素。煤矿是矿工的家园,糙有力的工作发工人们火热的创作热情,作为朋友,希望他能够在煤矿中得到磨砺,走上文艺之路,可是夏桥矿作为百年老矿,在市场经济大中已是迟暮夕阳,处于收尾期了。

 生活充满了变数,前途变得未知。刘波开始了他漫长的自学之路,并且谈了位女友。这时候他经常来到市里,到亲戚家寻求帮助,顺路到我这边小坐,亲戚都是普通人,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刘波明显消瘦了,精神有点不振,他不再关心工作,到北京游玩,到深圳亲戚家小住,放松自己,开阔眼界,整理思路。希望找到一条经济与文学平行的路。找路的历程总是艰辛的。刘波来信告诉我他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大户室打工的经历,讲述了一座陌生城市带给他的新鲜感受,鼓励我要向从前一样支持他。这让我很感动,说无语。从深圳回来,刘波便结婚了,结婚那天,因为其他原因,我没有能够参加他的婚礼。

 2003年,我生病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得知刘波全家搬到了徐州。经过一点周折,我终于和刘波联系上了。记得那是暑后的一个秋日,我在白云大厦前等他,姗姗来迟后,刘波骑电动车把我接到了他的新家。见面、会谈是轻松愉快的,但话题有点凝重。刘波告诉我,煤矿解体后,他全家搬到了市里,他开了一家书店,店里有两三个朋友,都是情投意合的年轻人。这年,他在海南的《天涯》上发表一篇二万字的的小说,他现在仔细的阅读历史书等。让我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煤矿效益不好,以至解体,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挽回的事。难得刘波下岗不失志,能够靠自己的勤劳支撑一个家,刘波同时又勤于思考,他用文字证明了自己。

 在回家的路上,我浮想连篇,刘波不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却是一个执着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像刘波这样的劳动青年有许多,但像刘波这样深爱文学的青年一定不会很多,在年轻的岁月中,刘波取得了一些成绩,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有了一点思想的火花,这说明了他拥有的天赋与勤奋。一个在商海中奋力拼搏的人,终究会找到自己美满的归宿,我突然感到刘波的形象高大起来,变得更加可亲可敬了。  M.PinGgXs.COm
上章 20070510ab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