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湄文集 下章
张爱玲的生命尾声
 1995年9月,美国洛杉矶,一所简陋的公寓里,一位中国老人缓步走向窗前。风像群白鸽子,钻进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帘子里,哪儿都钻到了,飘飘地拍着翅子。老人有些恍惚:眼前的一切怎么如此熟悉?是在哪儿?什么时候?她举起手去抿额前的散发,腕上的翠玉镯子——那旧生活的唯一一点影子,顺着瘦削的手臂滑下来,碰着玻璃,发出叮的一声。这清脆的一响,敲开了时间与空间的巨幕,74年前的旧上海隐隐出现…

 那是她的家啊,钟鸣鼎食,翰墨书香——祖父张佩纶曾是晚清“清派”的中坚人物,和张之齐名,祖母李菊耦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女儿。但她不喜欢那个家,世上也许已过去千年了,那里才过去一天,永远沉闷窒息,永远飘着鸦片的味道。

 那是她啊,一个小小的生命诞生在9月里。周岁生日到了,她从满桌什物中抓起一锭元宝,全然不理会身边那些贵族们震骇的眼光——一如后来她我行我素的人生。3岁能背唐诗,7岁写出第一部小说,早慧的她也曾得到父亲的喜爱,但这爱的施与全看他的心情而定。母亲呢,与丈夫不和,很早就出国留学去了,几乎没在女儿的童年中留下什么印象。

 最坏的结果来了,父母离婚,后母进门。穿旧衣服,听任后母挑唆,提防父亲的耳光。那可怕的一天来了,后母打了她一耳光,她本能地要还手,被老妈子拦住了,后母却尖叫着说她打人了。父亲气势汹汹地走来,对她拳打脚踢,甚至要用手杀了她。她脸上着血,着滔滔的泪,被关进空房子里。整整半年,陪伴她的只有蓝色的月光,隐着静静杀机的光。她几乎死在那世界上最黑暗最寒冷的地方!

 最后,她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的独立生活是拮据的,只给了她两条路:要么嫁人,用学费来打扮自己;要么读书,没有余钱顾到衣装上。她选择了后者,最终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后来,因为欧洲战事,她不得不转而投入香港大学。她很勤奋,终在教室、图书馆、宿舍之间来去匆匆,门门考第一,拿所修专业的所有奖学金,只想借深造改变自身处境。可是她未能如愿,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了。她回到上海,与姑母生活在一起,决定不再依靠家人,用手中的笔养活自己。

 难忘生命中至关重要的那一天,树影子斜斜卧在太阳的影子里,电车当当当地开过去,她轻轻敲着周瘦鹃的门。文学之门訇然开——周瘦鹃主办的《紫罗兰》上,《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引起了一片惊叹。此后,《心经》、《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又相继出笼。几乎是一夜之间,年近23岁的她就红遍了上海滩。

 那时的上海啊,是战争中的孤岛,文坛上鱼龙混杂,清浊莫辨。日本文化界的人士想结识她,汪卫伪政府想拉拢她,郑振铎、傅雷、柯灵等进步作家则深恐她遭人利用。傅雷称她的《金锁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但也指出“唯有在众生身上去体验人生,才会使作者和人物同时进步,而且渐渐超过自己”担心“旁的更悦耳的声音,在她耳畔盖住了老生常谈的单调的声音”柯灵则言,以她的“出世才华,不愁不见知于世”希望她不要急于求成,静待时机。她却并不理会政治,只说:“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词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着惘惘的威胁。”后来的时局果然证实了她的预见,她那些不谈阶级不论政治的文章险些就永无出头之了,遍观整部现代文学史,还真找不到她的存身之处啊,除了孤岛时期。

 事隔多年看回去,她清楚地明白,也正由于对政治的完全漠视,她走出了人生最危险的一步,那就是同胡兰成的结合。胡兰成是有名的才子,欣赏她的才情、气质、家世和特立独行的处世态度,给她自小缺乏温暖的心灵以呵护,使她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心甘情愿地拿出写作所得供他挥霍,而无视他的另一重身份——汪伪政权的高官,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汉。及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胡兰成仓惶出逃。她辗转颠簸,找到温州后,却发现这位风才子已经有了别的女人。

 但他带给她的痛苦决不仅止于此。抗战一胜利,文化汉的嫌疑就使她的地位尴尬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她的写作风格与文学主格格不入,更遑论她那前汉家属的身份。她沉默地写着,试着给新作品《十八》(后改名《半生缘》)安上革命的尾巴。

 终于,去国离乡的日子到了,她先赴香港,后至美国。那是1955年,异乡的风呼呼地吹着,披肩飘起来,心却沉下去,一直沉下去。她把作品中那些各的女子想了个遍:白苏,出身世家,离婚后独居娘家,哥哥们把她的钱骗去赔在生意上,倒怪她的晦气使生意一败涂地,嫂嫂们也恶语相加,家成了个冷漠的所在,住在自己家却如寄人篱下,那处境像极了幼年的她;王娇蕊,任而骄奢的女人,除了爱,别的一切都不管不顾,只要活得轰轰烈烈,对得起自己,宁可负了天下人,倒像成名后那个年轻的她;孟烟鹂,一个可笑的女人,无个性,无见识,原是与她的性格相去最远的一个,可孟烟鹂一结了婚,便由纯洁、可爱的白玫瑰变了丈夫“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总让她想起千里寻夫时的她;曹七巧,她那开麻油店的家为了高攀簪缨望族,她嫁给姜家得了骨痨的二少爷,使她受侮辱和损害,以至于心理严重变态,活活葬送掉一双儿女的人生幸福,给自己套上了“一副黄金的枷”…

 她知道,她的脖子上也有副枷,那是命运的枷,她抗拒不了。那就安然接受吧!身处异国他乡,她安然地生活着,安然地与美国人赖雅结婚,安然地服侍他走向天国,安然地研究《红楼梦》、翻译《海上花列传》。

 她知道,在海那边,故国的土地上,她的书正在重版再重版,越来越多的人在读她和她的人生,有人甚至将她和鲁迅、钱钟书等人相提并论,她的名字——张爱玲是越来越响了。那又怎样呢?极端的喧闹,极端的孤寂,她都经历过了,她还是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她说,笑了笑,仍是那种带着蔑视意味的笑。

 她把窗帘挽上,回身躺下,由着黯蓝的月光照过来。快到中秋了吧,月亮真圆,怕仍是七十年前那一轮吧?老人想着,便恍惚有胡琴咿咿呀呀地拉响,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她合上眼走了,嘴角的笑似乎在说:这样的结尾,真好!  M.pINgGxS.coM
上章 阿湄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