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九十二章 快马加鞭
 全文字无广告第九十二章快马加鞭

 在海军司令部呆了两天,处理了一些必要的事情,冯承乾在十月四离开青岛。

 只是,他没有回北京,而是南下去了上海。

 在大战爆发前,江南造船厂就已经超越了北方造船厂,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造船厂,准确的说是造船工业集团。在江南造船厂名下,还有一家专门生产舰用高质量装甲钢的、一家生产舰用锅炉与蒸汽轮机的动力设备厂、一家生产中小口径舰炮的炮厂、以及一家专门生产大型工程设备的制造厂。可以说,江南造船厂、或者说是江南造船工业集团已经围绕着造船造舰,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链。当时,江南造船厂为了融资,甚至开办了一家商业银行。

 做为国内第一大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在大战爆发后就被海军“收编”

 准确的说,是按照在一九三四年通过的《战时紧急动员法》的规定,江南造船厂在战争时期由政府托管。

 虽然大战已经爆发了三个多月,但是战争动员工作并没全部完成。

 战前,中国政府就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国,拟定了分成三个阶段完成的战争动员令。第一阶段主要动员军队与准军事部队,第二阶段主要动员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征召新兵,第三阶段则扩大到所有产业与所有国民、实施全民皆兵的国家政策。在三个阶段的动员工作完成之后,中国的战争实力将达到巅峰,战争潜力也能在动员完成后的半年到一年之内爆发出来。

 只是,完成三个阶段的动员工作,至少需要一年半。

 前三个月,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动员工作,即让军队、预备役部队、民兵、警察等武装机构进入战争状态。

 从九月中旬开始,第二阶段动员工作展开。

 显然,江南造船厂也在动员范围之内。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江南造船厂交给政府托管,所有舰船的建造与维修、以及相关工业的生产都由政府按计划安排。

 当时,江南造船厂只有两座大型船台,第三座大型船台还没建成。

 这两座船台上,只有一座船台正在建造一艘“南京”级防空巡洋舰,另外一座船台刚刚完成了“秦始皇”级第四艘的建造工作,船台还没清理出来。按照计划,接下来将建造新型舰队航母。

 冯承乾去江南造船厂,主要就是为了新型舰队航母的建造工作。

 虽然“秦始皇”级的设计非常成功,甚至算得上是大战前建造的最出色的舰队航母,但是也有不少的缺陷,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于排水量过小导致的。当然,这也与中国的造船能力有关。

 所幸的是,中国的三大造船厂已经建成了五万吨级船台,可以建造更大的舰队航母了。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在大战爆发前就委托位于南京的海军舰船设计院,完成了新型舰队航母的设计工作。

 与“秦始皇”级相比,新型舰队航母大了一整圈,标准排水量就达到了二万五千吨,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三千吨,飞行甲板的长度增加到二百四十四米、宽度增加到三十七米,几乎是当时船台建造能力的极限。

 有趣的是,新型舰队航母的载机量并没有实质提高,依然是标准的四个中队。

 这与中国海军对航空作战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即航母的载机量再多,在航母的起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战斗力并不会相应增加。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波次最多只能出动两个中队的战机,那么搭载四个中队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增加第五个中队,而提高载机量避免会使航母的其他能受到限制。

 按照汐作业法,即一次放出飞行甲板上的所有战机,并且在回收战机时把降落的战机置于飞行甲板前端,避免在回收战机的时候使用升降机,那么一次最多能出动的也就两个中队的战机。

 如此一来,继续提高载机量确实没有必要。

 显然,新型航母增加的排水量,全部用来解决“秦始皇”级的弊端了。

 比如,新型航母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而且厚度为七十毫米,在部分关键部位,比如升降机边缘、后端的加油点上方的厚度还达到了一百二十毫米,如果算上机库甲板所附加的装甲,水平装甲的厚度在一百二十毫米到一百七十毫米之间,几乎赶上了当时正在建造的几种快速战列舰。

 又比如,新型航母首次设置了水下装甲带,而且一直从水线下方一米处延伸到舰底。当然,这道水下装甲带不是用来抵抗重炮穿甲弹的,而是用来防御鱼雷的。在增强航母抗击鱼雷打击能力方面,新型航母还采用了侧舷鱼雷隔舱,并且对侧舷舱室加固,设置了多道水密墙。

 再比如,机库内的防火栅门又一道增加为两道,即机库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而且防火栅门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抗爆能力,对于抑制由于中弹而引发的大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只是“硫黄岛海战”给了中国海军更多的启示。

 虽然在“硫黄岛海战”中,中国海军没有损失一艘航母,甚至没有一艘战舰中弹,但是联合舰队遭到的惨痛损失,让中国海军认识到,航母极为脆弱,特别是在遭到空中打击的时候极易被毁。

 显然,增强防空能力是首要选择。

 冯承乾来到上海,就是要跟造船厂的工程师商量,是否能够对设计做小范围修改,增强防空火力。

 所幸的是,新型航母的排水量足够大。

 经过计算后,工程师确信,在新型航母上增加六座双联装一百毫米高炮,即刚刚定型的新式高炮,不会对新型航母的稳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减少四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炮,排水量只会增加大约两百吨,影响也不是很大。至于的口径高炮的布局,冯承乾希望能布置在首部与尾部,但是考虑到对航空作业产生的影响,冯承乾最终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六座高炮分别布置在战舰左右两舷,右侧的在舰岛右方,炮座稍微低于飞行甲板,左侧的则在飞行甲板的左侧,炮座位于机库甲板的延伸断上,两侧各有一套高炮指挥瞄准系统。

 增加这六座大口径高炮,新型航母的防空火力甚至强于防空巡洋舰。

 除了修改设计,冯承乾还得催促造船厂尽快开工。

 为了提高造船厂的积极,在大战爆发之后,海军就出台了奖励办法,而且直接落实到造船工人身上。按照海军的规定,三大造船厂在建造同一中战舰时,最先完成的一家将获得相当于战舰总造价百分之十的奖励,而且奖励中的百分之五十将发放给工人,另外百分之五发放给造船厂,而最后完成的一家不但得不到奖励,还将从支付给造船厂的建造费用中扣除百分之五,且造船厂不得以此克扣工人的工资。

 可以说,这笔奖金绝对不算少,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比如,以往一座船台在完成了建造之后,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清理工作,如果建造的是较为复杂的舰船、或者是准备建造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舰船,那么建造前的准备时间往往长达半年。

 这次,江南造船厂只花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建造前的准备工作。

 冯承乾并不怀疑江南造船厂的造船能力,也不怀疑江南造船厂的积极,只是希望做为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拿到海军的奖励,从而带动其他造船厂的积极

 对此,冯承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一九四一年底之前,完成新型航母的船台建造,争取在一九四二年六月底之前建成付。

 毫无疑问,对任何一家造船厂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知道,航母算得上是最为复杂的战舰了,建造周期超过了战列舰等主力舰,在和平时期需要三年以上才能完成。就算战争动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提高造船的效率,但是也不能压缩一半吧。

 只是,冯承乾认为,江南造船厂完全办得到。

 为此,冯承乾也提出,在合同签订之后,每万一天付就扣除总造价的万分之一,而每早一天付,就奖励总造价的万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冯承乾还明确提到,只要江南造船厂带好了这个头,海军将会给予更多的订单,并且把江南造船厂定为海军的头号承包商,而这意味着滚滚财富。

 冯承乾离开上海之前,江南造船厂的负责人给出了答复。

 既然海军司令如此重视,也如此看得起,江南造船厂自然不会让海军失望,将在一周之内与海军签署新型航母的建造合同,并且提出争取在一九四二年第一季度末,把第一艘新型航母付给海军。

 得到满意答复后,冯承乾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上海。

 只是,他依然没有返回北京,而是乘船去了武汉,再乘飞机前往成都,去视察了成都飞机制造厂。

 !#  m.pIngG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