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乌纱 下章
段二 开中
 中街街口的牌坊旁边,设有一个小监狱,有在街上参与斗殴等小型治安案件的,便会被抓到街口监狱打一顿,关几天。

 张问的马车过了牌坊,进⼊中街,街上各司衙门密布,省里分管各种事务的机构很多,户部、兵部、刑部等等都有分司。张问拿印信给街口的皂隶看,皂隶便去盐课提举司通报。

 张问便趁空隙时间,在马车上换了官袍,从五品官袍依然是青⾊,不过补子变成了⽩鹇。同车的张盈说道:“沈家在杭州有几个商铺,还有一处院子空着,咱们就不住衙门了吧,妾⾝带后娘和寒烟妹妹去收拾院子,相公处理完公务,妾⾝叫人到衙门接相公。”

 张问以为善,便叫曹安和內眷一起去帮忙管理家务。过了不多一会,便见几个穿着青袍绿袍的官儿骑马带着轿子了过来。

 只听得一个像公鸭叫唤一般的难听声音道:“下官浙江盐课提举司同提举,陈安上,恭大人。”

 皂隶为张问挑开车帘,张问让那些官儿弯着等着,慢腾腾地端正了一下乌纱帽,这才从车上走了下来,陈安上等‮员官‬忙又作揖。张问这才换了一副笑脸,回礼道:“有劳诸同僚相。”

 只见那从六品同提举陈安上三四十岁,矮个子,⽪肤黑糙。天庭不甚満,按面相是该早年穷困,怪不得长了那么副模样。而且嘴巴前凸,⽪肤又耝,跟个刚剃了⽑的猴子似的。

 张问换了官轿,长官在列,几个‮员官‬不能乘轿,便骑马相随,众皂⾐左右相拥。当然排场比上虞县的时候低调多了。上虞县是个小地方,张问就是最大的官儿,所以想怎么招摇就怎么招摇;但在这杭州省府,布政司、按察司等等⾼级衙门多得是,一个盐课提举就算不得什么了。

 一行人到达盐课提举司衙门,过了照壁,进大门之后就看见了仪门,按规矩皂隶已开了旁边的小门。因为张问现在是提举衙门的人,而仪门大门只有接其他衙门的同级或者上级‮员官‬才开。

 进了仪门,如上虞县衙一般就是大堂院落,各级衙门除了一些细节不一样,大概的构造都是这样的封闭四合院,大堂公座便在这院落的正北面。

 张问走向大堂时,只听得四声鼓响,皂隶拉长了音调道:“巳时三刻,长官上任,叩谢皇恩…”张问便在喊声中走进大堂,皂隶分左右排列。北面暖阁里有个屏风,除此之外大堂空的没有什么东西。

 等张问走进来,吏房书吏签押公座,当众将椅子抬上暖阁,放到屏风前面。皂隶抬那那公座是相当的慎重,它本⾝是把普通木头做的椅子,只是象征着等级和权力。

 然后皂隶又将公案抬上暖阁,小心摆正,摆放上山字式笔架、墨笔、红笔、砚台、签筒、王命、印匣。张问这才慎重其事地走上暖阁坐了,官吏纷纷来揖拜见,张问收拢各司表目,整个上任仪式完成。

 张问从麒麟门退⼊签押房,开始处理公务。那些仓库帐目张问是不会看的,前任离任时已经向上官差了,面上不会有问题,有问题光看这些东西也不可能看出来。张问只看重要公文,特别是‮央中‬下达的。

 那像“刚剃了⽑的猴子”似的同提举陈安上走进签押房,做了一揖,从袖袋里摸出一本小折子,双手呈到张问面前说道:“下官等恭祝大人上任,略备薄礼,聊表心意,请堂尊笑纳。”

 张问笑着接到手里,也不翻开,猜得到肯定是礼单,笑看着陈安上。陈安上见状心下莫名有些紧张,忙生硬地陪笑了一个,⽩生生的牙齿露了出来,和黑糙的⽪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张问的妹攀上了皇长孙,深受宠爱,这样的消息,同僚们怎么会不知道?张问心下感叹了一气,这次上任和在上虞上任,遭遇是完全不一样。原因就是上次是以得罪上面的人的⾝份,下放的;而这次是升官,而且有后台。

 这陈安上是哪边的人?张问一时不太清楚,或者是本没能攀上上边的浙或东林?这个答案,张问要从这张礼单上去找。

 于是张问便当着陈安上的面翻开了礼单,陈安上神⾊顿时一喜。张问见状又立即合上了,他已经知道了答案。

 为什么陈安上急迫地想张问翻看礼单呢?因为礼单上的礼比较贵重。陈安上要送重礼份子,就已经出了陋规常例中恭祝上官上任的“份子”范围,在讨好上官的同时,是想巴结上去了。所以张问得到了答案,陈安上等人还没有比较靠谱的后台。

 张问心下比较愉快,这样也好,免得以后做事的时候,內部不协调,精力只需要用在上峰那里就行了。张问便将礼单在手里试了试,好像在试它的重量一般,然后说道:“这份礼有几斤几两,本官已经掂量出来了。”

 陈安上心道一个⽑还没长齐的小⽩脸,故意装葱?看也没看就知道了?他心里盘算着的时候,笑着用公鸭声音奉承道:“是、是,下官们的那点心意,大人怎会不知道呢?”

 张问将礼单放到案上,⽪笑⾁不笑道:“咱们一个衙门办事,也不是见外,但话要说明了的好。本官初上任,你们就送这么一份礼,是不是太重了?要是有别人知道了,不得告我受贿贪墨么?”

 “这、这事只有下官等几人知道,不会有其他人注意的。”陈安上的眉⽑成了八字形,一副可怜样“咱们这点孝心,就是想大人多多照应提携,别无他意…”

 张问拿起公文,头也不回地说道:“好了,换一份吧。咱们只要把事儿办好了,该提携的自然会提携。”

 陈安上忙收回了礼单,轻轻用袖子在额头上擦了一把汗,他被这么一弄有些糊了,心里没什么底。这时又听张问问道:“户部下的这份公文,你们看了?”

 陈安上便靠近了些,看了一眼张问正在翻看的那份公文,说的是协助有司衙门整顿盐课的事,陈安上道:“盐课已实行‘开中折⾊’许多年了,好像是…”

 陈安上斜眼向上作回忆状,他说话的声音实在难听,如公鸭叫唤,又如锯木头。

 张问给他补充道:“是弘治四年,叶淇为户部尚书,上疏‘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给各边’,改‮国全‬盐课为开中折⾊。”

 “对、对,大人博闻強记,下官佩服。开中折⾊的办法已用了百余年,一向行之有效。户部突然独要浙江改回‘开中纳米’,这法子可是洪武年使用的了,下官等实在是想不明⽩,只等大人到来主持大局。”

 “开中纳米”、“开中折银”都是盐课使用的徭役律法。因为盐巴是‮家国‬垄断物资,利润丰厚,所以由官方一手控制,没有官方授权,任何买卖盐巴的商铺‮人私‬,都是重罪,称为贩卖私盐。

 洪武至弘治的时间,使用的就是“开中纳米”制度。商人往九边各地输送粮食等军用物资,支援国防,然后按多寡到盐课司领取“盐引”再凭盐引到盐场去买盐巴来销售,这就是“开中纳米”了。

 通过输粮、输米或纳粮米及其他军用物资领取盐引到盐场支盐经销的方式,来解决边疆驻军的吃、穿、用,从而巩固边防。这种办法在那个时代是行之有效的,一时朝臣称快,上疏歌颂国:坻京露积,士马腾,无枵腹之忧也,胡马不窥于长城,无‮躏蹂‬之扰也。

 歌颂完了,对商人长途跋涉的艰难却只字不提。因为那个时候官僚的解构和现在不一样,不是一个利益圈子的人。掌握权力的‮员官‬谁管你商人如何,兵強马壮‮家国‬強盛他们就満意了。

 但任何制度都有时效,不可同⽇而语,随着大明商品经济的展,以前的法子行不通了,连续出现了几次盐引拥堵,明朝爆经济危机。商人们不愿意长途跋涉去送粮,盐引销不出去。前期朝中大臣采取了好几种手段疏通,缓解了经济危机。

 但是有危机就会呼唤改⾰,弘治年间,叶淇出任户部尚书之后,大刀阔斧,‮国全‬改⾰,实行“开中折⾊”

 开中折⾊,其实就是拿银子去买盐引。

 改⾰得到了‮国全‬官吏的拥护,一时又是歌颂国:体恤民众,官民称快。因为这时候的掌握权力的‮员官‬,成分已经变了,与大商贾大地主有了利益的集,当然就要体恤商人长途运粮的痛苦了。

 其实那两种开中制度就一句话:开中纳米,给镇守边关的将士送粮食,换盐引;开中折⾊,给朝廷送银子,换盐引。

 两种制度前后能够推行,都是因为得到了文官们的支持,不然就免谈吧。改⾰谈何容易,大多数改⾰都是哄老百姓,主要看手里有权的人,站在什么利益立场,古今同理。

 张问听罢陈安上的牢,笑道:“上边要改,自然有要改的道理。”  m.PinGGxs.COm
上章 乌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