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小说《蛙》有感
不久前,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说来惭愧,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位大家的作品。在得知他是我们山东潍坊的老乡后,我便更加迫切想要看看他的作品。
据说莫言的获奖作品《蛙》是他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其延续了其他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更向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历时如此之久,下了如此大的功夫,这更加对我产生了吸引力,这该是怎样的一本小说?我便从同学那里借来这本书,我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把它看完。
《蛙》是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组成,信的作者“蝌蚪”把四封信写给杉谷一人,讲述了其姑姑的一生,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形式十分新颖,文笔十分幽默,十分吸引人,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也并不晦涩难懂。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蛙》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便是姑姑,她接受过高等教育,是那个时代极少的女医生,她拥有十分高超的接生方法。那时,村里的孩子大多都由她接生,她的手就像是“神手”那时姑姑被视为“偶像般的存在”在文革时期,姑姑遭受迫害,在打骂
供下也毫不退让退缩,坚持自己的正义,那股韧劲实在让人佩服。后来,在实行计划生育期间,姑姑始终严格贯彻
的政策,一切以政策为主,毫无私心,严厉查处超生者。“蝌蚪”的
子王仁美,在严厉
迫下选择
产,可是却在
产过程中不幸去世,姑姑为她捐了好几百毫升的血也无济于事。这里可以看出姑姑内心本质的善良。“蝌蚪”的岳母因女儿的去世把剪刀刺向了姑姑的大腿,即刻血
成河,可她依然坚持自我,不卑不亢。姑姑的泼辣,敢作敢当是当时的农村妇女少有的。姑姑说过,只要孩子生出来了,便是中国的公民,就会受到国家的保护,可是没生出来就应该尽快解决,如果每个人都不听从指挥,那国家的政策怎么落实?计划生育期间,许多未出生孩子的性命就在姑姑的手中离开了人世,这时村里的人已经对她是冷眼相待,面对不解,姑姑仍坚持为国家的未来做奋斗。
《蛙》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的形象。姑姑一生都在为国家,为
,为人民奋斗,她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姑姑年纪大了之后,便对青蛙开始产生恐惧,听到青蛙的叫声,便觉得那是去世的婴儿在啼哭。后来在经过池塘时听到青蛙的叫声,便吓得趴在地上,青蛙跳到她的身上,后来她便嫁给了这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泥塑艺人郝大手。在晚年姑姑对生命尤其是对婴儿和胎儿的生命的观念发生变化,生发出中国传统母亲式的大悲悯,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深重思考。她描述出那一个个未出生的孩子的样子,通过丈夫的手捏出一个个不同模样的孩子,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来祈愿这些孩子来世投到好人家。
姑姑的晚年神智已有些不太清醒,姑姑的一生充满了荣光,也充满了悲凉。
作品中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是栩栩如生,陈鼻的结局是悲惨的,他原先那么英俊潇洒,可后来却只能像乞讨一样生活,两个女儿在大火中一个死亡一个毁容。袁腮后来开了家牛蛙养殖场,干起代孕工作。这些都是“蝌蚪”小时候的玩伴。一个个小人物,构成了一个大格局。
作品中对有权势的人进行了抨击,也对下层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刻的同情。“蝌蚪”便是其中的“腐败”一份子,他后来对
子妥协,让
子通过受孕的方法使陈鼻女儿陈眉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致使陈眉在孩子抱走后精神失常。文中结合计划生育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卑微、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蛙》中没有赢家,没有正义者,没有对与错,只有归咎“时运”二字。不管外界对《蛙》的评价如何,我觉得它值得起这个诺贝尔文学奖。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