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董瓮
石头打水——董瓮。
桌子不平——右甸。
这是右甸坝人
传千古的一句民谚,不知咀嚼了多少遍,如果是一块金子也嚼得化了。可它们是水
融的两个地名,咀嚼的次数越多越鲜亮,咀嚼的次数越多越深远。董瓮位居右甸以北,属自北向南引伸的右甸坝之首。相传右甸坝过去是个舟型的湖泊,方圆百里,四面环山。湖中碧水蓝天,鱼儿遨游;岸边森林茂密,百鸟啼鸣。原始的“桃园”仙境!董瓮当时好似一条长舌伸入右甸湖,把个椭圆的湖卡成个丫字。董瓮成了两栖动物的好去处,董瓮的先辈们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后就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里,并开始生息繁衍,世代相传,时至今
。
董瓮的由来是这样的,当时由于森林繁茂,有一种鸟常常和人朝夕与共,一到夜晚就发出“嘟——唔,嘟——唔…”的叫声,人们认为这是神鸟赐名,并翻译为“董瓮”到1933年(民国22年)由永昌(隆
区)、顺宁(凤庆县)相邻部分区乡析置,成立昌宁县后,地方绅士认为董瓮书生较多,是昌宁县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之地,且董瓮与孔孟字音相近,改名孔孟村。但人们不习惯这样的称呼,1950年10月昌宁县和平解放后,恢复为董瓮。现在的董瓮包括上寨、石桥、大壕沟、新路、大巷道、学堂地、小街、坡头、下寨、操场边、桥房、尹家12个村民小组,属田园镇新城村民委员会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
相传董瓮的“老本人”(先辈们)首先入住的地点是大壕沟村民小组的何家寨子杨茂昌家住处叫花园地。“老本人”共有两姓,一姓为杨,二姓为李。杨姓的衰落仅在100多年前,因杨五疯人蓑衣着火烧了全部家产,当即家破人疯;李姓何时因何衰落不详。现在的董瓮“老本人”的后裔已不多了。“老本人”何时迁入董瓮已经无法考证,但据文物专家分析“老本人”属新石器时代的“百濮”部落支系,又根据操场边村民小组王云邦、王定邦等农户建房时挖掘出来的夹沙绳纹陶罐和2003年3月下旬,保山基建队在董瓮修建昌宁县第二水厂施工中挖掘出的距表土层2米深处的3个陶罐等资料来看“老本人”迁入董瓮应追溯到4000年到3500年前的原始社会。说明“老本人”早在庄蹻入滇(前339年——前329年)前的几个世纪就休养生息在董瓮了,并创造出了灿烂的土陶文化。
董瓮有很多的传说。首先是关于兴衰史的传说“老本人”住在右甸湖的北端,三面临水,环境优美。前有一望无际的右甸湖;后有层峦叠嶂的由低向高的屹屹山峰;左右有离岸不远的水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御敌屏障。“老本人”过着上山打猎下湖捕鱼,衣食富足的幸福生活。可是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右甸湖围岸居住的人群不断增多,敬仰董瓮这块风水宝地的人越来越多,以通婚通商传教等各种缘由纷至沓来介入此地。外来人口不断攀升,甚而喧宾夺主。随着人口的增加,右甸湖逐渐惨遭污染和破坏,水资源慢慢的枯竭了。右甸湖在漫长的岁月中无声无息地变成了33平方公里的盆地,近50000亩的湖淤经过一场
舌战和武力纷争之后,也各有其主。当然董瓮的子民也获得他们应得的部分,饮食习俗从捕猎为主逐渐转向以农耕为主。
其次是杉棠果树的传说。古时候,董瓮森林繁茂,古树很多,而留给后人启辰闲谈的也很多。相传在桥房村民小组于仕明家包产里曾有一棵杉棠果树,该树基部有4—5人合围那么
,若要爬上这棵参天树,得带上一个饭团,头不能往下看,上到树顶手不能松,有幸者可看到永昌城。可见爬这棵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费很大的体能;“头不能往下看”是防止眩晕;“上到树顶手不能松”是预防树顶风力之大,小心被风吹落造成不幸“有幸者可看到昌城”说明树的高至极,可极目远眺,对百里之遥的永昌城也能辨认清楚。还说这棵树倒后树尖可打到一公里之外的光
山。人老心昏树老心空,这棵杉棠果树也不例外,它的
部有可容的7、8个人的一个
,一到雨天常有人进去树
里避雨。还有一种讹说,说可从这个树
生借出办客用的钵头碗筷,由于少部分人借后少还或不还,后来“树仙”发怒,就借不出了。在清廷镇
猛廷回民起义时杉棠果下曾驻过部队,筑过炮楼,挖有战壕,现在都还有“大营盘”之说。该树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雪雨之后,在不知不觉中主杆已枯死,到1958年“刮五风”时被彻底砍掉,树根糟烂之后,自然形成了一个积水的泥塘,附近居民的水牛经常到塘里纳凉洗澡,人们又称之为“大牛埝塘”这棵杉棠果树的确很
很高也很古老,是数百年来与董瓮人和眭相处的一棵友谊之树,也说明了董瓮人有爱树护树的优良传统。
像杉棠果树一样苍老的大树还有尹家村民小组境内大地坎上的一棵粘籽树,树高200米左右,中秋时节自然倒覆,从空空的树
里跑出两条大蟒,把金黄的稻谷都
平掉一路,向达丙光
山方向去了。
2000年才彻消失的两棵古栋青,两树长在操场边村民小组五云家的大门前,该树种很难长
,叶子很臭,果实榨出的油,可照明,可食用,可做润滑油,可拿来闹架皮。现在董瓮很多地界上、路边上,房前屋后都还有不少。这两棵古栋青有人记得就是三四围那么
了,一直到死都未长
一点。据当地住户介绍,这两棵古栋青有可能是董瓮的先辈们基于它的用途从夷方地带回来栽植的。
其三,大白坟的传说。相传大营盘(现在的桥房村民小组境内)方圆4、5亩地,境里是右甸城北周家坡白家的祖坟山,山内埋有一堆双坟,人称大白坟,不知从啥时候起,一到晚上坟里就发出敲锣打鼓的声音,大白坟附近的居民非常害怕,为情除这种神奇的声音,有人提议把建于石虎山岭岗的骑郎寺搬迁到大营盘,以神
。郎寺在大营盘建造落成后,坟里发出的敲锣打喜的声音的确没有了,居民为此高兴了一阵子,看着寺内骑在老虎身上手持兵器的大将,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口中念叨着“真神”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暴风骤雨中骑朗寺被雷火烧毁了,骑郎寺又迁回了原址,认为“天意不可违”人们的心里又放了疑乎。不久,白家一位过门时间不长的新媳妇和家族一起去大营盘献坟,那天真验了“清明时节雨霏霏”的古谚,献坟的人刚到坟地不久就下起了大白雨(也叫太阳雨),把献坟人衣服都淋
了,雨晴后,这位新媳妇就把她穿的大红绸缎上衣晾晒在大白坟上,此时一团红光徐徐升起,慢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