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随想
尊师重教被奉为中国传统美德。果真如此吗?
历史上最著名的教师,恐怕非孔子莫属了!论广博,他以
秋笔法,著述颇丰。论实践,他周游列国,对音乐、礼仪、诗词歌赋不
下问,甚至去向老子请教!
他讲求知识的实际运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他教化功效的明证,弟子里登坛拜相、文治武功、经商致富的,均大有人在!
难怪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徒均“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了?实际上,孔子对《易经》以及鬼神、图腾等神秘玄学,也特别有研究和造诣,只是对“怪力
神”的隐
文化知识,表示敬畏与审慎的“子不语”式之沉默罢了!
“至圣先师”孔子之后,韩愈恐怕是在倡导“师道”方面的又一杰出代表。他长期做镇国子监,作为太子的师傅,对当时堙灭的师道表示担忧。
在《师说》里,他对教师的职业定义和定位进行了阐述,令人顿开茅
和发人深省。他被尊为“一代文宗”为了皇帝
佛骨的迷信行为,是旗帜鲜明的反对的,尽管被贬边远的惠州,也捍卫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尊严与形象!可惜,真正的尊师重教,并没有因为少数几个人的坚持而中兴!
在战
频仍的2000年历史长河里,诺大个天下,竟然容不下几张书桌。读书,不过是平民百姓奢侈的梦想,姜太公漂泊了80年,才熬到了兴兵伐纣的机会,做了帝王的老师。诸葛亮躬耕垄亩,以《隆中对》安天下的战略,如果不借助三顾茅庐,恐怕只能胎死腹中了!
更多的是,吕不韦召集门客,把诸子百家的有用知识“大杂烩”般
制一起,以《吕氏
秋》的方式,为秦始皇席卷六国,
平了理论和舆论基础;黄石公以“孺子可教”的办法,筛选出张良这样的替身弟子,把经纶济世的独家秘籍传授下来,以换来几
太平盛世罢了!
在战争狭窄的夹
里,在科举苛刻的汰选下,那些屡屡名落孙山的举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破灭了之后,或者著述立说,或者不为良相、便做良医,或者做幕僚师爷,最不济的,才只能去做私塾老师!
做了教书匠的,地位的确难以保证。俗话说:“宁为草头王,不为孩子头!”如果不是教师的社会地位特别低,《水浒传》里的“智多星”吴用,大抵也不会与落草为寇的“山大王”厮混为伍吧?
据南怀瑾先生的书里记载,后来成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年做过教书先生,他写过一首诗专门慨叹那段“满纸辛酸泪”的苦难岁月——
教读原来是下
,傍人门户过
秋。
半饥半
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却当年一半羞。
同是清代的李森庐,写的教书生涯的诗歌,也同样耐人寻味:“今年馆事太清平,新旧生徒只数人。寄语贤
休盼望,想钱还帐莫劳神。我命从来实可怜,一双赤手砚为田。今年恰似逢干旱,只半收成莫怨天。”
如果你说,新中国教师地位提高了,我倒是无意反驳。我知道,我的高中同学里,真正出事教师职业的寥寥,即使迫不得已读了师范专业,后来也都走后门改了行,
天喜地地从事其他职业去了!往往是
上梁山的极少数几个,在教师队伍里三心二意地打发时光。
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现在仍然混迹在教学第一线的,甚至早已经成为高三把关和送毕业班的优秀教师,在高中时,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最起码的问题,真正的优秀学生难道是他培养出来的吗?!对此,我总是不自觉地表示怀疑!
那么,最近从事教师职业的会好些吗?我听说,现在教育产业化了,教师的“聪明才智”被充分发掘出来了,他们本来应该在课堂讲的内容,偏偏自己办补习班,详细且不厌其烦地讲解。
如果与爱收病人红包的医生相比,教师还是完全可以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
2006-9-6
于大连幸福家居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