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
我忐忑地写下这个题目。因为我知道,要惹某些人不快了——你有何德何能,在此指点江山、
扬文字?如果这样,您只当我在自言自语,而您尽可以视之如无物。
古诗中曾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是说人经历了社会动
、人生艰难往往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也即诗词文章都是“穷而后工”一些现代国学大师甚至说能传诵千古的十之八九是怀才不遇、忧谗畏讥、伤
悲秋、
离子散、怨天尤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少陵只为苍生苦,赢得乾坤不尽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刀断水水更
,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等等等,令人大有忧愁不已、享乐无期之感!我也曾回忆自己所读过的篇章,类似“青春做伴好还乡”这样
快词句真的寥寥无几。我以为,这里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社会动
,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个人的命运多桀,人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定会更深刻地体会人世冷暖、世态炎凉,从而萌发出众多刻骨铭心的人生体会,诉诸笔端,往往入木三分,振聋发聩,很容易引起众人的共鸣,因而成为传世之品。
这一点,是身处太平、幸福之世的人们难以获得的。
托尔斯泰在其《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哲言引申出这样一个事实:因为幸福是大致相同的,反映到文学作品则雷同之作频出也就很难避免,但如果顿顿让大家吃鲍鱼,也就不以为其为珍品了。
对于上述情形,钱钟书先生曾在日本作过一次演讲,题目就是《诗可以怨》,较为深刻地论述了这一道理。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要说了:难道人非要重回水深火热,再受颠沛流离,否则就文章昌盛无望了?我断无此意。而且西方许多中立国家多年未经战
,升平已久,但也华文叠出,群星璀璨。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因为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因为民富国安而陶醉、而浮躁,这些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强烈追求精神生活的圆满,潜心静气,研磨人
诸多善恶悲
,从而为大众揭示出人类的种种狭隘与不足、丰
与光辉。这样的文章理应得到褒奖和传诵。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这里有许多生活中的有心人,又有志于心灵的交流,在社区里发文以求沟通、提升。许多文章立意高远,文辞华美,散珠串玉,不绝于目。但也有一些文章,出发点很好,但疏于浅陋,似埋在岩石中的宝玉,未能着力雕琢,尽放光彩。功亏一篑,令人惋惜不已。
所以,命运多桀,固能多侧面体验人生,写尽人间百态;诸事顺遂,只要留心观察,勇于实践,又何愁辞不动人、文不夺魄呢。
一孔之见,贻笑大方啊。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