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推而广之
然而,赵旉要的只是“土地”却不要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着的人,结果占婆府政(以后还是都叫府政好了,读起来顺口点-。-。。)不得不又花费很大的力气,消耗了不少钱粮,从澜沧江三角洲迁出了十多万人口。按赵旉的要求,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尚未⼊籍占婆的大宋侨民。结果该地只要是会说汉语的人家,无不自称他们“⾝在异域,心向国中。”哪怕已经来到占婆三四代甚至更久的家族也说他们只是“旅居”并不是占婆人,赵旉虽觉好笑,却也没有揭穿他们,因为他很清楚,只有大开归化之门(当然,素质必须保证,不然就反而会削弱自己的发展潜力了,但在南洋,除了与大宋相邻的边境地区,会说汉语的相对来说,基本都算得上是⾼素质人群,所以对他们的归化,赵旉还是
的。),才能减小将来一步步蚕食南洋诸国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阻力,而且也可以避免(至少是延缓)将来大宋沉溺于骄傲之中而最终盛极而衰。
获得澜沧江三角洲之后,赵旉立即调拨大量人财物力,在原占婆国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最终将其建设成为整个南洋最大的城市。这座被赵旉称为“安南府”的大都市,只是其庞大的南洋攻略的一个开端,它的建立也引起了整个南洋势力格局的剧烈动
。
首先,占婆从此一蹶不振,不光是因为失去了一大税源地,更是由于迅速变得繁华起来(在工业**以前,只要有权有钱有人,一座大城市很快就能建立起来,就像明朝前期朱棣迁都之后的京北。)的“安南府”就像是一座黑暗中的灯塔,将占婆仅存土地上的财富与人才毫不留情地昅走(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城市都要比农村更有昅引力,而大都市的昅引力又要強过中小城市,而且越是強人就越要往城里跑。人进了城,他们的财富又怎么跑得了呢?)…
一个大城市需要大片的农村来支持,否则光是粮荒就⾜以将它毁掉,占婆剩下的那点土地和人口是
本无法支撑在赵旉计划中将要发展成为百万人口大都市的安南府的,不过赵旉也不必过分担心,占婆商人活跃于南洋诸国,借助他们的力量,南洋各国尤其是南中半岛各国的物资与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安南府。十几年后当安南府的人口第一次突破百万的时候,赵旉仔细回想了一下,卫王府为此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为其注⼊了第一笔投资和移民,并始终在该城驻扎⾜够的军力,以喝阻那些贪婪之徒,仅此而已。从发展模式与经济基础来看,安南府倒是很像历史上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可见文明、财富与出人头地的机会不管对哪个民族而言,都有着致命的
惑力…
不过即使如此,卫王府为此耗费的人财物力累计下来,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赵旉之所以要在南洋建立一个这样的大都市,是因为他想建设的家国,是一个海洋帝国,而非国中历史上一直延续着的陆大帝国模式。在工业**之前,世界上的陆大帝国都是以农村为基础,而海洋帝国则是以城市为中心,极端的例子还是得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甚至可以这么说,哪怕拜占庭帝国其他的国土都丢了,只要君士坦丁堡仍在,拜占庭帝国就依然可以维持它的繁荣和富庶,而当这个城市遭到洗劫后,虽然拜占庭帝国还有相当广阔的疆土和为数众多的人口与军队,但却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家国,直至灭亡…
在赵旉的计划中,他在南洋可不仅仅打算只建安南府这一个中心城市,南洋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而且山海分割、地形破碎,就算成功地将其纳⼊大宋版图,在电报出现之前“山⾼皇帝远”的情形将长期存在,同时南洋还是进⼊印度洋与大洋洲的跳板,至少也得有四个五十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辐
周边,才能保证大宋央中
权政对于南洋的控制力。在赵旉的构想中,南中半岛需要两个中心城市,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因为有纵向山脉的阻隔,山东与山西就像两个世界;菲律宾群岛那边要一个,印尼那边要一个,当然,这些历史上后来才出现的地名在这个时空只会出现在赵旉的脑海里,却不会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
澜沧江三角洲是整个南中半岛最富庶的地带,历史上后来建在这里的西贡(胡志明市)也是南洋最大的都市之一(要不是越南统一后被长期封锁和制裁,曼⾕等城市未必能超过它,新加坡地利极大,倒是很有可能,只是人口方面却是无法相比的。),所以这里无疑是赵旉的首选,安南府的建设正说明了这一点;第二个城市的选址也是不必费神思考的,马六甲海峡东边⼊口处的那个小岛虽然在⽔粮供应方面有些⿇烦,可光是它的地理位置在南洋却堪称独一无二,不选它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后世的新加坡很自然地成为了卫王府第二个建城的目标,赵旉在它历史上的多个古称中选了一个最好听的,稍作改动后命名为“星州府”星州府城建成后⾜以辐
南中半岛西部,并控制战略意义极大的马六甲海峡(宋人多称其为満剌加海峡,以后都叫“満剌加海峡”不再说明了。);菲律宾群岛的中心城市从长远来看建在其第一大岛吕宋岛上比较合适,但考虑到经济因素,似乎灭掉⿇逸国后拣现成的也不错,反正现在还早,赵旉准备到时候看情况再说;而爪哇岛是整个南洋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而且土地均为火山灰风化而成,十分肥沃,至于火山地震频发的问题,反正这一带都这鸟样,换到哪儿都没区别,因此第四个城市在爪哇岛选址,自然是众望所归,倒是如何清除岛上那几百万“印尼猴子”的祖先,而又不造成过坏的影响,也许更⿇烦一些…
赵旉的思虑一向深远,不过就目前而论,他还有很多急务必须尽快处理。岭南三路进行“改土归流”的变法已经有些年头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过由于国中古代官吏怕“
”的痼疾,步子迈得有点小,照目前的进度,至少也要两三代人以后,朝廷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具有和汉地差不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在赵旉看来,实在是太慢了点,他希望最多三年就能完成这个目标。为此他借鉴了孙默在
北的一些作法,比如厚赏重罚,不过由于岭南并⼊国中版图已久,即使是那些少数民族的部落,对于大宋也有相当的认同,所以并不像
北那样对于行政主官有这那么苛刻的要求。但如果需要动武,赵旉也不会客气,正好让刚扩编没多久的卫军各部历练历练。
孙默治理
北的经验对赵旉的启发还不只如此,在其后数年內,赵旉采用了孙默用过的方法,向南洋几个财政状况不佳的家国以及那些尚未形成国土观念的原始部落大肆购买土地(是以家国为购买方,所以买的不只是所有权与经营权,还包括主权,就像历史上国美向沙俄购买阿拉斯加那样。),使得南洋超过一半的土地落⼊卫王府的掌握之中。
你正在阅读
第三百五十一章推而广之,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返回:医宋书页,如你喜
本书请收蔵!机手上网推荐您使用QQ浏览器更新书签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