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极土著1文集 下章
生活,自知不懂
 很多时候,生活两个字,更接近佛学教义,如果参透了释义,历久而弥新,思想的峰塔就会如同巍峨的山脉此起彼伏,连绵横亘,使得石质,溶中的活水源源不断,清澈见底。

 这样的人,或超脱释然,要么放纵。前者世事明,为人处世游刃有余,豁达有度。而既然看透人生的无奈,世间的悲凉如贫穷,病痛和生死,放纵不失为了此经年,及时行乐的方式。第一种人,经岁月的打磨和人生的积淀会成为似还原焰下的青瓷一样端重浑朴,受尊敬,瞩目,虽人数不多。可玩世不恭,放不羁又是另一种极端,人们难以理解,摒弃和诟骂便成了常人咄咄人的愤,还好这种人厌透一切,现实的风雨成了肆意放纵的酒令和小调。

 《孤独地狱》中的禅超,名副其实的“伪和尚”酒皆沾,佛教清规戒律只是玩世的幌子,世俗言论他一概置之不理,惟有一切享乐,放纵的方式来者不拒。芥川龙之介用了佛教中的“地狱学说”阐述的原因是他(禅超)多年受孤独地狱的煎熬的苦果:“我”在两三年前,就坠落到这个地狱里了。“我”对任何事都不会有持久的兴趣,因此“我”总是从一个境界转到另一个境界,不安地活着。而正是这种生存的忧虑,可以让人的心在瞬间崩溃,很明显这是作者思考人生的文章,对人自身生存意义的探索,因此会展现两种各自的生存的样态,相互矛盾,产生了相当的悖论。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刚步入文坛的早期创作,却显示了不想称的成,和对这个世界的深沉的思考,在他看来生命形式的抉择不一定只在个人的努力,同时也包含在时代的推动之下。芥川龙之介所接触到的现实人生很丑陋并且残酷,但在艺术的表达上却仍然能坚持着艺术本身的完美,这是混乱,颠倒社会现实中一种生命冲动的坚持。所以,生活依附于社会,但可以保持独立。

 作家们是人,和平常人大无迥异,有七情六,吃五谷杂粮,他们对世俗人生的领悟以及对苦闷出路的探寻中只不过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之路,文字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思考,他们思考出的人生和世间生活用各自的文学形式,风格体现,蒲宁,施笃姆,萧红的诗化文学,乔伊斯,川端康成,王蒙的意识文学,卡夫卡,博尔赫斯,残雪的象征幻想文学,芦焚的情感文学,沈从文的纯粹文学,巴金的情文学,莫言,苏童等先锋文学…

 有句话说:不要试图使别人真正理解你。现在想想,可翻译为别人不是你生活的主导者,因此无从知晓。我们的生命形式,生活方式每个人自知,同时永远读不懂。你可以计算下一步的行动,却预测不到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一切近乎或者差之千里的推测和预知只不过是自信心的产物,现实是:这个我怎么就不懂呢?

 生活是一本读不懂的书,你可以随意去翻开任何一页,却无法提前知道上面的文字。生活是一口井,你可以随时取水,但估量不出剩下的水量。生活,心中自知,不易读懂,就像我一直在思考,这些年预测了多少事对的,多少时间把握得很好一样,到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过去的事情对我影响太大,因此我以一种蜷缩的心态面对现在的生活,强调下这完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首先做这样一个比喻:过去像一杯白开水,喝下去了,没有了味道(也可理解有意放下,忘记),未来像一瓶橙汁,越喝越想喝,虽然还未入口,但自己一直是很爱橙汁的。而蜷缩,顾名思义是低下去,抱成一团的意思,因此,现在只与旧墨的时间一同呼吸,细细沉淀所有。

 为此,我需要一次远行,和文字的一次远行,和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样,去一个地方,找到那种让自己心悸的温暖和一丝丝的柔和的心灵火种,解放生命,追逐人生。虽然知道,或许回来之后,就真正变成一个受孤独地狱折磨的人了。

 生活像一部字典,你知道自己要查哪个字,却永远不懂这个字的意思。可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的意义,爱,情感,感动等等,不管怎样对待生活,这些总不能忽视,它们衍生的责任,理想和人,才是社会真正的主宰者。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笑,你对它哭它也哭。我们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方向,禅超和津藤(作品中与禅超相对立的人)告诉了我们两种生活,正如道教“出世”儒家“入世”它们选择的态度不同一样。

 生活自知,需要自己领悟和思考,生活不懂,需要前进与探索,生活自知不懂也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M.PiNGgXs.CoM
上章 北极土著1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