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炳辉叶子文集 下章
也谈批评与表扬
 教师是什么人?教师是多重社会角色的组合。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眼中,教师身份有不同的重点。教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的传授者、社会组织的代表与多少有点神秘色彩的普通人,这就是中国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主要特点。师生平等,又是流行的对师生关系的解说。那么,教师应以平等之心对待教育对象,强调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人们都把“敬业爱生”作为师德的核心,敬业是教师职业的道德底线,是每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的要求。所谓敬业,其实就是“悉心体察,认真从事”就是关注每个教育对象,关注每项教育行为及其效果。

 学校教育总有一定的强迫,所以不可能都是快乐的,也不会不需要批评与惩处。学习是孩子的本能,但在学校里学习,在国家计划安排下学习,并不是孩子的本能要求,而是后天习得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既需要批评,也需要表扬。所谓的“无错原则”并不是说学生不会犯错,也不是说学生犯错不需批评,不需纠正;只是说学生犯错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揪住不放。如果所有教师都一味顺情说好话,对儿童的过失都赞誉有加或不置可否,肯定会妨碍学习者的健康成长。肯定表扬是反馈,批评纠正是反馈,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更是重要的反馈。现在有很多“问题儿童”、“问题少年”他们都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似乎是“成心”与老师作对,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让他站起来他偏坐着不动,一旦在课堂上顶起牛来,常弄得教师左右为难。课堂以外,他们也是绕着老师走,喜欢给老师“出题目”搞得教师十分头疼,觉得难以应付。又不准体罚,又不准停课,搞不好还会弄出寻死觅活的事情,有些教师只有期盼此类人物自动逃学,甚至动员他们转到其他学校去“换换环境”想一推了之。应该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这类“双差生”已经同“逃学”、“辍学”一样,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难题,成为许多中小学教师心中“永远的痛”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们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慑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可能你通过这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女生,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这样概括:班主任说什么她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她都认为不对,家长讲什么她都认为无理!但在校十佳歌手大赛上,她一举夺冠;在滁州市举行全国“奋发有为建小康”演讲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个人第二名;她的钢琴也弹得不错等等。我找她谈心,列出她的优势,最后指出,你这么优秀,为什么班上学生与你合不来,为什么成绩上不去,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开导她,应该说她现在学习比原来刻苦多了,进步很大。

 学生为什么会逆反?除了少数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家庭负面影响过强的孩子可以另当别论以外,学生的逆反大多是一种基于自我保护的发,是一时的情绪冲动,是没有计划、准备的即时反应。也就是说,当一位平时表现一般或良好的孩子,由于受到了意外的批评,受到了不公平、不符合实际(至少是他本人认为不公平、不符合实际)的指责时,他们有时会本能地顶撞教师,会突然变得焦躁,变得固执或不听劝阻。这些,不过是他们心理失衡、恼怒而又不敢或不愿直接针对刺去发,于是借助其他方式来转移自己不满的表现。由于是缺乏计划与准备的情绪反应,所以常表现为不理智,不计后果,表现得行为夸张,反应过。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导孩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肯定成绩,发扬优点,鼓励再进;父母不应过于注意孩子的缺点,如果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就会对孩子责备过多,以致夸大缺点,对孩子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一些忽略孩子的长处,而一味强调他们的短处,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有的孩子在一味强调他们的短处时,他们自己就感到有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在他们的心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行,不行。我反正什么也不行!”当然,对孩子也不能片面地赞许和过分地表扬,或者只因为孩子喜欢听表扬就一味迁就而表扬,包括孩子的缺点,容忍孩子的坏毛病。那样也会把孩子惯坏,使孩子听不得批评,经不起失败。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一些数学题。对第一组的人,每做一题奖一美元。第二组不奖励。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呢?对,是第一组。实验完后,有一段空闲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人做题呢?还是第一组吗?似乎奖励已培养起做题的兴趣。实验结果恰恰相反,第二组做题的更多。这说明什么呢?过多的外在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表扬也应该注意方式。

 不准确、不恰当的批评或表扬有三大害处。首先,它影响学习者对教师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亲也罢,信也罢,都建立在孩子对教师意见的信任、信服上。不恰当、不准确、不符合实际的批评、表扬,正好破坏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他们从个人经验中怀疑教师,不信任教师。虽然批判思考是人们成长必需的,但如果在初学阶段就听不到可信服的话,找不到可信赖的人,那肯定不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其次,不准确的批评、表扬,会影响学习者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教师是代表学校、代表社会来影响学生的,他们的言行背后似乎都有组织系统在支持。孩子们  m.pIngGxS.COm
上章 炳辉叶子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