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章
第一零八章迁都之争(二)
 第一零八章迁都之争(二)

 “陛下,你应该把目光看得更长远一点,要看到大汉中兴之后,看到大汉五百年、六百年之后,而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洛,局限在这艰难的统一岁月里。”

 天子望着老大人深遂的目光,若有所悟,但他一时无法理解蔡邕的意思。

 天子突然跪下,行大礼“请老大人教我。”

 蔡邕慌忙把他扶了起来“陛下,老臣时无多了,即使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也请陛下原谅,就算老臣年老痴呆,一时胡言语而已,就不要责罚了。”

 “老大人…”天子激动不已,悄然泪下。

 本朝衰落,追究起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疆长达百年的叛

 本朝为了戍守西疆,保住关、洛这道屏障,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武力,但收效甚微,反而把大汉拖垮了。

 本朝自光武皇帝中兴后,国力并不逊于高祖皇帝、孝武皇帝时期。记得中兴不久,本朝曾动用数千铁骑,派出了几个勇敢的使者比如班超,就成功迫使投向匈奴的西域诸国重新归顺。此外安丰侯窦固,其曾孙窦宪,也先后于孝明皇帝朝、孝和皇帝朝大破匈奴和西域叛国,取得了辉煌胜利。

 但为什么近一百年来,大汉却无法平息西疆的羌人之?西疆的羌人和匈奴人,和西域诸国比起来,属于更加野蛮的胡族部落,其人口少,武力也差,但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稳定西疆?为什么大汉任凭羌人断了西部的通道,丢失了西域诸国和大片疆土?

 一切都来源于世祖光武皇帝的立国根本。

 从周武王灭商那个遥远的年代开始,历朝历代一般都在两个地方建都,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

 长安曾是西周、大秦的都城。这不仅因为大周、大秦源于关中,更因为此地有着高屋建瓴的军事优势。

 关中之地,有渭水两岸富饶的大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有潼关、函谷关天险,使之成为进退有据的不败之地。

 洛的营建始于周公,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关东一带的商朝代遗民以及其他各氏族的军事要。由于周公是历史上制礼作乐的圣人,加之洛被认为是天下之正中,西周被戎狄扫以后,洛随即成了新都城。这个都城,一般来说,其文化象征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军事价值。

 高祖是楚地沛县人,他的武将文臣也大多是中原人,因此高祖和很多大臣们当初并不愿意把都城建在长安。但反对者认为,今天下初定,社稷动,洛的规模、地理位置都比不上长安,还是建都长安为好。大臣娄敬说,陛下为了取得天下,杀人无数,伺机叛者多如牛。陛下还是现实一点,入据关中,凭借崤、函之险先固根基为上策。陛下过去经常和人打架,知道要想击败对方,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先卡住敌人的脖子。进了关中,您就算是卡住了天下人的脖子,江山永固。

 事实证明,关中的武力加上关东的经济文化,两者相得益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造就了大汉空前强盛。

 定都长安,西疆、北疆的戍守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关中的支撑与震慑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大汉不但要守住西疆、北疆,更要开拓疆土,把防线不断前移。孝武皇帝因此创下了北击匈奴,把西域诸国尽纳版图的丰功伟业。

 但光武皇帝继承大统后,他进了洛

 他认为一个强盛的大汉不一定要以开疆拓土为首要之务,而应该以德治国,只要实施仁政,一样可以强盛大汉。

 大汉自此失去了关中之利,人们渐渐忘记了关中曾为大汉强盛所建下的不朽功勋,关中就此衰落。关中的衰落,导致西疆、北疆失去了支撑和威慑,胡人开始入侵,大汉也迅速走向了崩溃。

 大汉本来是一头骠悍的凛然不可侵犯的雄狮,但光武皇帝夺走了它的心,拔下了它的利齿,砍断了它的利爪,把它变成了一头只能趴在山颠上仰天长吼的垂死之兽。

 天子至此已经明白了蔡邕老大人的意思,他难以置信地惊呼道:“定都长安?”

 “对,定都长安。”蔡邕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知道这年来,朝廷为何能控制北疆,雄霸大漠吗?”

 不待天子说话,蔡邕就继续说了下去“不是因为大元帅的武力强悍,不是因为北疆铁骑所向披靡,而是因为朝廷就在无极城,大汉的都城就在北疆。大汉巨大无比的威力距离大漠近在咫尺,这才是朝廷牢牢控制着北疆,控制着大漠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大汉的都城在洛,大汉的防御重心后移两千里,铁骑驻防于长城一线,请问陛下,朝廷还能牢牢控制北疆?朝廷还能雄霸大漠吗?”

 “请陛下再想想西疆。朝廷为什么无法平息西疆的叛?为什么丢失了河西五郡,丢失了西域诸国?为什么崔烈大人在朝堂上力主弃守西疆?很简单,因为大汉的都城在洛,入侵的胡人还在拱卫京畿的防线之外,大汉的天子和大臣们认为敌人距离自己还很遥远。”

 “请陛下再深入的想一想,大汉的天子和大臣们为什么在西域诸国丢失了,在河西丢失了,在西疆、北疆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还依然没有强烈的危机感,还没有大汉即将衰败、倾覆的危机感?很简单,因为自光武皇帝以来,本朝把以德治国放在第一位,把开疆拓土放在第二位,把强国兴国的策略本末倒置了。”

 “如果大汉不去开疆拓土,不去征伐四方,那它如何保持称霸四海的雄心壮志?如何保持强悍的武力?如何保护自己的疆域和臣民?”

 “疆域稳定了,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强盛。国家强盛了,才能以德治国,才能让大汉威临天下,才能让四海万国臣服于脚下。”

 “定都长安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大汉永远保持称霸天下的雄心,让大汉的军队永远保持强悍无比的武力,让大汉从此繁荣昌盛,让大汉从此屹立于东方而不倒。”

 天子热血沸腾,再度跪倒在地,给蔡邕老大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再抬头时,已是泪满面。

 “谢谢老大人,谢谢老大人让大汉再次站起来,再次威临四海…”

 蔡邕白须飘动,仰天长啸“可惜我老了,看不到那一天了,但你能看到,大元帅能看到,我们的后代能看到…”

 “大汉,它绝不会倒下…”

 定都长安,可以牢牢控制西疆、北疆,可以让大汉军队在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横扫天下。

 定都长安,可以解决西凉沉疴已久的问题,可以解决西凉韩遂反复叛的问题。

 定都长安,可以彻底改变大汉的立国根本,而在这个具有强烈攻击、强烈进取心的立国根本的影响和推动下,大汉的治国策略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汉的军队也将保持持续的更加强悍的武力,大汉将在这个强悍武力和崭新的治国策略的拱卫下,迅速走向中兴,迅速雄起。

 当大汉定都长安之后,当大汉的立国根本发生变化之后,大汉的权力架构随即发生变化。而这个时候,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势必要被打破,但这种打破是在权力架构迅速膨基础上的打破,不但北疆系士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和发展,关、洛士人也能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只有胜利者,没有失败者的权力再分配,皆大欢喜。

 天子彻底听懂了蔡邕老大人的中兴构想,他已经知道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了。

 天子召集所有在无极城的朝中重臣议事,当他提出定都长安的奏议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如果定都长安,朝廷就要马上开始拟定建都的详细方案,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诸府的扩建。长安是京都,长安是治理大汉万里疆域的权力核心,朝廷诸府的构架要大大膨。现在的无极城朝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架构上很齐备,但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治理万里疆域所需要的朝廷规模。

 朝廷扩建,需要官吏,关、洛士人的入朝成了一件非常迫切的事。

 在关、洛士人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关中扶风的马阀和士孙家,关西的杨阀。要想重新得到关、洛士人的信任,必须把扶风马阀的马磾和关西杨阀的杨彪老大人请出来,赦免士孙瑞和其宗族的罪责,恢复士孙家的地位。

 但这些事情牵扯太大,此事必须先征求大元帅的意见。天子请长公主把士孙欣送到行辕,就是想让大元帅亲自出面解决此事。士孙家的事如能妥善解决,马磾和杨彪必能重新入朝,而关、洛士人入仕的事也能顺利解决。

 赵风目瞪口呆。他到江东转了一圈,朝中却发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

 “定都长安一事关系到社稷命运,需要惧重对待,仔细商议,所以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朝中重臣知道此事。”王昶看看赵风,笑着说道“我现在告诉你,不算漏朝廷机密吧?”

 ╔┅┅┅┅┅╗

 ︴︴︴︴︴︴︴︴︴︴1︴

 ︴最︴︴小︴︴︴︴︴6︴

 ︴新︴︴︴︴说︴︴︴к︴

 ︴︴︴最︴︴︴︴网︴︴

 ︴︴︴快︴︴︴︴︴︴て︴

 ︴︴︴︴︴︴︴︴︴︴∩︴

 ╚♂┅♂┅♂┅♂┅♂┅╝

 []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m.pINgGxS.coM
上章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