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折痕很深的信
“百舸吾儿,来信收到了,内情尽知…”由于忙着找证件,我打开了平时不常打开的皮包。好奇的孩子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在我翻看证件的时候,他拿起了这封折痕很深的普通白色信封,打开信纸读了起来,边读还边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那眼神分明在说:这是爷爷留给你的吗?
父亲只给我寄过一封信,而这封信是在他带着中风偏瘫的后遗症尽其所能写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拄着拐,在院里走来走去的,夏季里就仰卧在房东侧的沙堆上晒太阳,那段时期的日子很阴暗。他在信中写到:“今去信不为别事,要毕业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师长处好关系,如果钱不足就回来取吧,保证供应。现在家里一切都好,安心念书吧!几年没有写信,不会寄拉。”总计八十一个字,平实的语言,只是嘱托和期望,甚至还有些文言和错别字在里面,可就是现在看到、听到感觉也亦如当初。当孩子读到这里时,我发现他年幼顽皮的表情没有了,显得很庄重。
父亲为人谦虚,刚强,有正义感,是乡里人所说的那种明白人,谁家要是有什么大事小情的来找他,他会马上跟着去。有一次看电影为了拉架还被人用凳子误伤了胳膊,好长时间不敢碰,要是谁来借东借西的,哪怕是要块地儿,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复员到地方后不爱过城里人的生活,就下到了农村。由于计划经济年代里,商业系统生命力很旺盛,而他又是领导,父亲走到哪都会有人抢着和他说话,到了节庆日子更会有很多人登门拜访。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商业系统的开放经营,人们的思维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父亲患病时人际氛围就更不如从前了,常听到大姐二姐说:“你看那个××前几年一见面总是老远就打招呼,可是现在走到碰头连句话都没有了,就像没看见一样。”而父亲就像没听见姐俩的议论一样,依旧躺在沙堆上晒他的太阳,悠哉悠哉地唱他的《苏武牧羊》。
一个人最悲哀的地方之一,我想应该包括在应该有长辈发表意见的时候却没有,应该包括在工作疲惫的时候想找个人倾述而没有地方表白,哪怕这种倾述只是在长者的面前放肆的喊几句,哪怕倾述中有什么不成
的地方会得到长辈的批评甚至发怒,那批评发怒也足以让人感到幸福的存在,让困惑的心得到
足,让郁闷的情绪得到释放。
父亲是在给我寄信的那年冬月里的一个漫着小雪的日子,在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在那座小桥旁倒下去的,曾尝试着挣扎站起来,被人背回屋后嘴角
动着,连腮边
都咬破了,大家说那是他想要说什么,可他却一句也没有说出来。当我从远方到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钟了。一晃十余年过去了,就这么平淡如水地过去了,至于父亲想要说什么也都显得不在重要了,因为真实的生活早已把过去的一切深深地埋进岁月的土壤里。
从孩子手中接过信,轻轻地叠好,装进信封,放进皮包里。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