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象征》赏析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证实,诗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这十年间,可谓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与自己青春期的两次壮游,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有豪迈之气,是俺最喜欢之杜诗之一。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些永恒的诗篇之中。这种生命与诗篇,是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杜甫是一个民族的身心状况俱佳时的伟大产物,他的诗篇,与他的诗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同样的伟大。”
只有具有伟大品格之人,才可以写出充满人
光辉之诗篇,其文字才会永久留存,千秋传颂!
“我是在试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的民族诗人与文学代表。是的,这是一个
不住的
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国推出了莎士比亚,德国推出了歌德,俄罗斯推出了普希金,现在,我想为中国推出杜甫。”
我更倾向于苏东坡居士,苏词既有大江东去之豪迈,又有温婉深挚,
绵痴绝之情怀,真正是一位侠骨柔肠,能屈能伸之真汉子。
“杜甫的伟大诗篇,不仅是一部唐王朝的史诗及个人心灵史,它还与杜甫的生命合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伟大象征,他割据了《神曲》《浮士德》未能把握的大地;在包容一切,融化一切的力量上,曹雪芹堪称是杜甫的对手,《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小说史诗。但杜甫的包容,是一种盛年期的翻腾着的海洋的包容,曹雪芹的包容,则是一种趋于静止的巨大的湖泊的包容。”
文无第一,各有所好,但不同气质的文字,各具美态,可以在历史上各领风****,互不冲突,但若因文风不同而故意将别人之作品水平贬低,则是下
之举。
“或许,你会觉得这四句不太象诗,不符合心目中的传统诗境,然而,它所呈现的苦难中的镇静,却是诗骨,是大厦的支柱。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似植入了大地的岩层,所有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忧患,都被从容地梳理成格律的庄严与崇高,使你不能不产生着一种皈依——这种皈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顺从,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
附。拥有这样的诗句与诗人的民族,可以暂时地被击倒,但你不能想象它会被击垮。”
对诗之解读,各随其情其心,品味便各异,楼主对杜诗推崇,自然便品出别样之深厚。
《杜甫的象征》--作者庄晓明对诗之解读,对杜诗之赏析已深入其人格之魅力,更与中外古今之诗人作者作深入比较,条分缕析,可见研读之深,所思之深,所悟之深,见解十分独到,令人读之深受教益。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