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
二十七、一腔生意盎如春
 “今天能站在这里演讲,首先要感谢菊生先生…”

 孙元起站在南洋公学风雨操场的讲台上,看了看周围。自己身边坐着的是上海各界的名人,除了退休致仕的官员,还有某某科进士、某某科举人。孙元起很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冲着自己是“孙寿州中堂侄孙”这个名头来的。

 下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前面坐着南洋公学的老师,后面除了南洋公学一百余名学生外,还有来自其他学堂的,以及部分好事者。

 “在座的诸位,有年高德劭的前辈,也有学识渊博的学长,以及来自各所学堂的年青才俊。元起作为后学末进,站在这里给大家演讲,心中着实惭愧得紧。”

 顿了顿,孙元起开始步入演讲的主题:“敝人自幼在美国读书,归国后,有幸先后任教于崇实中学、京师大学堂,并创办了物理传习所。去年,应邀往美国访学,先后到旧金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麦吉尔大学等著名高校参观。对于教育,不敢言通,只是有些拙见。且有感于中华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国,所以想在回国后,结合中西所长,创办一所新式的大学。现在,想把敝人心中设想的大学的大致情况,向在座的贤达作一个汇报,请方家予以指正。”

 孙元起在原先的世界里,从本科到研究生,在大学校园里呆了七年,对于其中的情况虽然不能说了如指掌,但个中窾要还是略知一二的,比如学科设置的情况、大学扩招的危害、教授聘任的利弊等。来到清朝,先后在京师大学堂、耶鲁、MIT、麦吉尔等中外高等学校任教,也大致知道学校的发展状况。总体说来,二十一世纪大学的设置是科学的、合理的,只要纠正一些过火的东西,就可以移植到清末。当然,其中也要加入孙元起自己的一些东西,勾勒出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大学校园:

 “新成立的大学,将以强国利民,推进科研为宗旨,以培养学术科研人才、及其他学堂教学师资、企事业技术力量为中心。从教育体制、培养层次、学科设置、学科体系、教学方式各个方面着手,努力达到世界同类学校的水平。

 “在教育体制上,将是一所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相对完整的学校。其中,普通教育将作为大学的附属学校,保证高等教育的入学水准。普通教育中,除了暂时不设幼稚园,要包括三年制初等小学堂、三年制高等小学堂、三年制初等中学堂、三年制高等中学堂。高等教育,又分四年制本科教育、三年制硕士教育和三年制博士教育。

 “本科毕业,即酌情授予学士学位;硕士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毕业,授予博士毕业。

 “小学阶段,学科分国文↓学、科学、思想品德教育、体育五门。中学阶段,分国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外语、体育九门。进入大学,开始分专业学习,除了国文↓学、外语、体育为必修外,专业科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修足够学科,予以毕业。

 “按照国际惯例,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学、理学、工学、农林、医药、军事、管理、艺术等十三大门类。除了部分学科不开设外,新建立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将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文学院分中国语言与文学系、外国语言与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教育系等专业;理学院分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理学系、生物学系等;工学院分电子学系、化学工程系、核工程系、地质学系、机械工程系等;医学院分中医系、西医系、‮物药‬系等。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立研究院和国学院。如果说本科阶段是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那么研究生阶段将是负责学生的科研创新。其中研究院,主要包括理、工、医、药等学科。国学院则是专门负责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经学》学、文学等。

 “除了博士教育采用推选方式外,包括普通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门类录取,均采用全国统一‮试考‬、择优录取的原则。

 “学校对所有学生免除学费,并根据成绩优秀程度,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并且捐助可以指定具体学堂、具体学科专业,乃至建立相应的学校设施,包括大楼、图书、道路〉验设备等。学校向捐赠人公示费用使用情况,但捐赠人不得影响学校所作出的任何决定。

 “为学校捐助有力人士,及为学校建设做出杰出贡献者,可以出任学校校董,校董对于学校发展和建设有建议权。

 “普通教育,每年每级招收3个班,每班标准为15人,根据前一年的捐赠情况,可适当增加录取名额,最高上额为25人。如果不足10人,则减少相应班级数。本科教育,每个专业每年录取5人,同样可以根据前一年的捐赠情况,适当增加录取名额,限额是15人。如果不到3人,则转至下一年入学。硕士教育,每个专业每年录取2到3名,原则上不因捐助情况而增加名额。

 “学校在高等教育阶段,外来学生的旁听、借读。旁听学生亦可以参加课程的‮试考‬,‮试考‬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合格证明,该专业主干学科全部合格者给予学校肄业证明,但不授予毕业证书及学位。

 “学校教师,按照学术水平高低,分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席位。每个专业标准为1名教授,4名副教授,讲师数目不限。教授、副教授席位可以根据该专业捐赠情况、学生数量等情况增设。但限额为5名教授、10名副教授。

 “因为学校初创,加以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即,所以在今年八月首先开设理学院、工学院、研究院。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工学院电子学系,研究院相应学科的研究专业,同时面向全国招生。

 “争取在明年七月,小学、中学、国学院可以正式招生,理学院、工学院、研究院再次招生,在校学生在100人左右。

 “希望学校在10年内,达到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国学、研究六院同时招生,建成专业20个以上、在校学生600人以上,部分学科的学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的综合大学。”

 …

 这是一幅宏伟的蓝图。这里面不仅有青少年实现“科学救国”的理工医药诸学科,也有安慰尊经守旧牌的国学院。这幅蓝图在孙元起的描绘下,徐徐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当然,各人对于画卷的态度,那就值得琢磨了。台上坐着的老爷们,似乎对这个构想嗤之以鼻,以为不过是空中楼阁。台下的学生则激动万分,对孙元起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恨不得现在就能入读这所大学。在最后的自由提问阶段,看着台下举起的如林手臂,更是能感受到这份热情:

 “您…您好,百…百…百熙先生,”看到孙元起点自己的名,一个青年男子站起来,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我是南洋公学上院的学生,请问,能报考今年八月份的研究院么?”

 “首先,谢谢你的支持!”孙元起酝酿了一下,回答道:“就我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经历,感觉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只相当于欧美国家的高级中学。所以,在八月份招生的时候将不分研究院和理、工学院,统一招生,成绩特别优秀的选入研究院学习。这样回答,你满意么?”

 “好的,谢谢百熙先生。”那个男孩子激动地点点头,然后坐下来。

 孙元起看见李国秉从一开始手便举得老高,恨不得站在椅子上举手,好吸引孙元起点他的名儿。孙元起便点了他。

 “您好,孙先生!”李国秉看孙元起点自己,喜不自“请问,八月份入学‮试考‬将考哪些科目?又限定什么教科书?”

 听到这个问题,下面的学生都竖起耳朵,机灵的已经掏出纸笔准备记录。

 入学‮试考‬?高等学校入学‮试考‬?这不就是万恶的高考么!孙元起心想。那就当成是高考吧!“考国语↓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六门,其中生物、外语两门的成绩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至于课本,敝人在商务印书馆印行了一套高等中学教科书,便以该书为准。…不是我敝帚自珍,实在是我只读过这一套教科书,并且知道它的知识层次。”

 下面一片轻笑。

 李国秉还不坐下,继续问:“那在哪儿‮试考‬?”

 “还没有定,”孙元起考虑了一下“应该是在上海、北京同时开考。”

 “那用钢笔作答,还是笔作答?”

 “都可以吧…?”孙元起没有想到这个家伙居然问得那么详细。

 李国秉还想问什么,被身边的胡勋一把拉得坐下了,还想起来,看着周围人都瞅着自己,才恹恹地在座位上扭几下作罢。

 “请问,百熙先生,理学院、工学院招生,为什么还考国文呢?我们又不是考文学院!”这个小伙子貌似对考“国文”有些愤慨,大概是重理轻文吧。

 孙元起还没有回答,就听到自己身边的那群老爷中一阵动,不时蹦出“数典忘祖”“斯文败类”“亡国亡种”之类的词儿来。当下,连忙解释道:“即便是理工科学生,在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时候,也要用国文表达清楚不是?再说,我们作为中国人,如果不学好国语,如何自处呢?所以,国语还是要学的,也必然是要考的。”

 这话才让那些老爷们安稳下来。

 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孙元起看见台下一角有几个女孩子,怯生生的,一副想举手又不敢举的样子。孙元起便想把最后提问的一个机会给她们。

 “百…百熙先生,我们是上海经正女校的。”小女孩声如蚊蚋,说了几遍,台上的孙元起才迷糊糊地听出她说什么“请问,请问,学校招收女生么?”

 孙元起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的好奇和好心给自己带来了一个麻烦。男女同校?这就是在民国初年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何况现在是大清治下!不说别的,便是美国,女孩读大学,一般只能是家政系、教育系之类。此时的耶鲁,依然还是清一的男。由此可见,全球对于男女同校的看法。

 “女子读书知礼,自然是好的。但男女,人伦之大防也。”孙元起拽了句文“学校在建校之初,不会考虑招收女生事宜。”

 孙元起扫了一眼身边的老爷们,他们果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等小学、中学正式开始招生时,如果有女生报考,将考虑女生独立成班。如果数量不够,依照之前所说,转入来年入学。学校将聘请女教师,予以授课。”说完,又瞟了一眼那群老爷,嗯,反应正常。估计那群老爷以为是学校再开一个女校:要是女校嘛,似乎于伦理纲常没多大影响吧?

 演讲结束,还有一大群学生在台下不走,似乎还想探问一下口风。

 这时候,夏瑞芳走到孙元起身边,因为前宴席上交谈一番,两人已经较为稔,说道:“百熙,你的演讲很成功啊。我听了以后,都对你的学校很憧憬。”

 虽然夏瑞芳比孙元起年长几岁,但在他要求下,两人一直以兄弟相称:“夏兄谬赞啦!小弟愧不敢当。”

 “呵呵,跟老哥我还那么客套?”夏瑞芳拍了拍孙元起的肩膀“对了,把你演讲的手稿给我,我们商务印书馆把它印了。”

 “印它干什么?难道还有人看这个?”孙元起有些奇怪“这不过是我个人对新建大学的一个构想罢了。”

 “虽然前几年变法失败后,全国各个学堂纷纷夭折,如今连京师大学堂也关了。但随着全国民智渐开,各种学堂还是会如雨后笋一般,层出不穷。这是大势所趋。这,兄弟你信么?”夏瑞芳望着台下南洋公学的学生,笃定地说道。

 孙元起作为过来人,自然是信的:后世很多大学都把校史追溯到1902年,这不就说明了所有问题?

 “这学堂,你也建,我也建,到底应该是什么章程、建成什么样呢?谁也没底儿!”夏瑞芳回过头望着孙元起“如今听了你的演讲,我心中才大致有个数:学堂就该这么建。对中外教育体制之研究,国外的,我不敢说;但在国内,老弟你绝对不作第二人想。”

 孙元起又要谦逊,夏瑞芳却拦住他,自顾自地说下去:“所以,你的演讲稿不是有用,而是有大用!别人读了,便知道学堂该如何建,建成什么样。你说,这样的书有人看么?”

 孙元起不再多说,只好答应:“既然夏兄坚持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这是草稿,且有许多不完善处,等我修改誊清之后,再交给你吧!”

 “没问题!不过要尽快。”夏瑞芳绝对是有商人的眼光“还有,你们大学建立之后,所有教科书最好都交给我们印刷。放心!我们商务印书馆绝对给你合适的稿酬。嗯,我们商务印书馆还会向贵校捐助一笔费用,用以支持图书馆建设!”

 看在前天他给自己一万两白银的稿酬和现在第一笔捐赠的份上,孙元起还能说什么呢?  M.piNggXS.coM
上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