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这次会面实在是皆大
喜,D老安排当年刚成立的计算机总局负责和虞博士沟通,并极力邀请虞博士和加⼊到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当中来。
计算机工业总局的成立源于四机部的报告,79年元月四机部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成立家国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请求报告”三月份得到成立的批复。
总局的成立第一项工作就是调查国全的计算机产业到底存什么问题,调查的结果很明确,就是三重三轻…“重主机、轻外设,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应用”
说实话,74年之后,国产微机也不少,050、060系列挨个出,无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似乎只要生产出来之后就行鸟,其他完全不管。
而且限于工艺、技术原因,关键部件只能仿制,比如77年出品的050微机的cpu是仿8080的,是由31块集成电路组合起来实现8080的功能,直到79年才实现4块电路,至于单片
片还得刨片子。
各种各样的系统互不兼容,型号庞杂造成了计算机应用不广的局面。
因此,1977年9月电子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召开了第一次型微计算机专业会议,确立了
据我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和一切可能条件,直接采用世界上新的又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速加我国微机工业发展的思路,这就是当时选择的“创新战略”
通俗的说,就是引进,就是买技术。
虞博士他们和总局的导领们
流的时候对此表示了一点忧虑,出发点是好的,引进了先进技术就可以生产。
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而引进周期很长,说得少点,从选型到谈判到运回来组装调试投产至少也得两三年吧,等第一个产品出来都驴年了,谈什么工业化生产推向市场?
一番话说得总局的导领默然,引进的周期长的确是人人皆知,老外甚至是故意拖延。更有甚者,同意卖给你系统,但要先付钱,然后拿了你的钱自己研发个两三年,在拿研发出的产品
货,貌似⽇本人经常这么⼲。
不过引进是死缓,不引进则是就地
决,换了你,你选哪个?
长久对这方面不是太懂,他只知道决不能一代又一代整个的买生产线,因为历史证明了这是阉割了自己的研发能力。
虞博士沉思一番,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他和长久讨论出的国內环境的弊端…研发、市场和生产不配套。
这是个大问题,一般都是任务一下达,研究所开始动手研制,什么市场调查也没有,只是紧跟际国的趋势,完全没有考虑到国內能不能接受。
实验室里的东西完全不能直接进⼊工厂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凑合用,研究所完全没有市场的回馈,这就是一个怪圈,说到底还是体制原因。
就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讲,改⾰开放以来国內工厂死气沉沉,良品率低的吓人(最⾼只有30%),诚然有一部分设备原因,但是为什么湾台的良品率就能火箭般的窜升到90%以上?
这就是品管问题了,一颗集成电路要生产出来从头到尾至少要三四十道工序,哪怕每道工序达到99%的精度,到最后能剩下多少?
虞博士介绍了国外
片工厂的经验,一个生产主管至多⼲两年,再长就不行了,因为刚上来的时候锐意进取,为了超过上任的成绩努力提⾼良品率,两年之后就会慢下来,所以只有换。
而且如果员工有什么不合格的,生产主管可以马上让他走人,陆大可以吗?没有庒力,什么都⼲不好。
导领如开茅塞,顿时和虞博士
流起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起来。
两人谈的兴致
,长久则是如听天书,昏昏
睡。
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总局导领谈起了正事。
原来79年的时候,0521没出来之前,总局曾经会同国防工办、科工委联合为军用计算机进行了一次选型工作。
当时选定的结果是以“两小两微”为发展重点,即仿NOVA和DEC的小型机,发展兼容英特尔与摩托罗拉兼容的型微机,明确了型微机和小型机发展要与际国主流计算机接轨,走际国兼容和开放道路。
当时这个结果无可厚非,因为陆大的计算机产业只是一个萌芽,国全一年造的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加起来也不过五百余台。
但是长久的cpu横空出世,使得国产关键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了。国产的仿制机
能不稳定,故障率⾼,而且几乎全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极大的阻碍了计算机的应用普及。
现在看来有了021处理器,至少微机可以脫离外部进口立独生存了,只要有软件大力支持完全可以抛弃已有的英特尔、摩托罗拉系统。
而这正是军方所要求的,单
片系统稳定可靠,体积小,除了
能不⾜以外几乎完美。
因此总局就想将以021cpu为基础,做成通用单板机。
谁知道长久揷了一句嘴,说道:“如果有资金,或许我可以用021处理器做小型机,成本应该比现在小型机低,
能更⾼。”
这让总局导领喜出望外,连连追问细节。
长久于是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就是用多个微处理器串联,齐头并进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呑吐量。
计算机提⾼
能无非就是提升处理单元的速度,又或者增加处理单元搞集成多道处理。前者以cray-1为代表,速度达到了极限,不得已使用了氟利昂冷却。
而后者的最初代表则是71年国美人做的ILLIAC-Ⅳ机,这是一台采用64个处理单元在统一控制下进行处理的阵列机,名声不显。
不过因为处理单元越多,则体积越大,成本成倍翻,在没有微处理器的时代这就是个噩梦,所以多处理单元的计算机不是太流行。
直到微处理器的发明,使得集成多处理单元成为了一项便宜又简单的技术,在
作系统的支持下,几乎是个人就能组装出一部阵列来(有点夸张,不过现在的确是这样)。
不过在现代,二者几乎无法分别,多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准,如果不支持多处理,那就是个渣。
曹长久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思想更
进,要抄袭就要抄的彻底点,他直接把刀片式的架构给提出来了,虽然他自己并不十分了解其中的奥妙。
说到刀片式系统,又得引出一个大英雄,那就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陈世卿。
陈博士拿手好戏就是超级计算机,当年在国美开创IT盛世的华人当中有两个⾼峰,那就是王安和陈世卿。
只不过后来王安破产,郁郁而终,而陈博士则宝刀不老,纵横捭阖数十年未尝一败,一个个创新接连而出。
现在是79年,陈博士应该刚刚进⼊cray公司拜⼊克雷祖师的门下,长久清楚的记得这个段子,因为陈博士是他的偶像(貌似他的偶像很多^_^)。
当时陈世卿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师从国美太空总署第一部超级计算机的首席设计师戴维-库克教授。
而克雷给陈世卿两种选择:一是跟他一起研发cray-1的第二代产品,保证资金和技术,不过一切都要听从他的;二是由陈世卿另组一个团队,开发自己的产品,但是没有什么保证。
陈世卿选择了后者。
惊才绝
的陈博士用他无比的创意赢得了
能,那就是平行运算。要知道那时候人们还只习惯于一个运算引擎工作,而陈博士则率先使用了两个向量引擎一起开动,大大提⾼了运算速度。
于是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记录被由他研制的CrayX-MP2刷新了,震惊了业界。
技术上的成就还不⾜以让长久崇拜,德行才是关键。
超级计算机是⾼科技发展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国在国防和经济方面的必争利器。诸如军事密码破译,风洞仿实真验,氢弹、核弹、飞弹、战舰、战机和战车等各种新式武器研制,以及能源、航空、汽车等方面都会大量使用超级计算机技术,其重要
自不待言。
而际国上则对华夏实行⾼科技噤运,如克雷超级计算机则是国美对华绝对噤止输出的东西。
克雷死后,陈博士继续带领公司的团队研制世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他已是公司的副总裁,首席设计师,研制成功128个引擎的超级计算机。
此时他却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不是去湾台,而是陆大。
99年的时候,陈博士遇到了一个港香商人。这位港香企业家遵循其⽗“发展民族⾼科技”的教诲,与筹集资金的陈博士一拍即合。
受超音速机飞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所启发的设计理念,陈世卿又研发了“超级刀片计算机”并成为该项设计理念全球最早的开发者和专利权拥有者。
2001年,第一代超级刀片计算机在国美研制成功后,陈世卿决定回国。因为一项技术在初始阶段转移比较容易。而一旦成
并成为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再想转移就很难了,所以陈博士决定让技术在国中生
、发芽和成长。
2002年,陈世卿成立深圳蚬壳星盈科技有限公司,带领新的华夏团队继续研发更新一代的超级刀片计算机。
2004年,深圳蚬壳星盈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可大量产业化的,理论上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刀片计算机。
而在此之前,华夏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是2004年6月研制成功的曙光4000A,而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11万亿次,排列世界第十七。
当时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是国美能源部的92万亿次,国美太空总署的61万亿次,⽇本的NEC公司的41万亿次“地球模拟器”
陈博士的回归让国美人哀叹:“再也没有任何技术转移的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比一位世界级专家带着他所有的知识离开更強烈、更深远。”
M.PiNG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