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旗谱 下章
第三十一节
 当天晚上,朱老明在严志和家里开了会回来,睡在炕上,翻来复去,怎么也睡不着。一年来就是这样,人们一说起运涛,他就几天心里放不下。他又想起兰,那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老是住在家里。她娘子绵长,老驴头糊里糊涂,他们不会给兰安排一生的大事。第二天他做了点饭吃,就去找朱老忠。朱老忠不在家,就跟贵他娘说:“我心上有一件事,想跟你说说。”

 贵他娘问:“大哥!什么事儿?”

 朱老明说:“我想,咱大贵今年也有个二十老几了,一直在外头跑了几年。这咱回来,连个屋子炕也没有,听说你要给他粘补个人儿?”

 贵他娘睁圆眼睛,看着朱老明把这句话说完,笑了说:“可不是,我心里正叨念这件事,可见你为咱大贵心。”说着,又咯咯地笑起来。

 朱老明哑默悄声地说:“小子家一到了这个年纪,你不给他屋里寻下个人儿,就会恨老人糊涂。”

 贵他娘说:“大哥!咱给孩子安排安排吧,你看咱村谁行?”

 朱老明说:“我看兰就是个好人儿。”

 朱老明说到这里,贵他娘可就不往下说了。兰和运涛的事情她完全明白,如今运涛陷在监狱里,涛他娘把兰比闺女还亲,怎么说给大贵呢!

 朱老明合着眼睛,听贵他娘答话,老半天没有声音,他说:“你别听人们瞎念叨,我总认为兰是个好闺女。”

 贵他娘说:“人们念叨,是捕风捉影,到底是真是假,谁也不清楚。”

 朱老明说:“谁准知道?磨牙就是了。”

 贵他娘说:“就怕大贵不干。”

 朱老明说:“依我看他巴不得的。”

 贵他娘说:“你说的是兰模样好?”

 朱老明说:“模样好是一个,也聪明伶俐。再说,象咱这户人家,寻人家什么主儿?比咱强的,人家不寻咱,比咱不强的,人儿再长得不象个样子,大贵也不干。兰,咱就是图个好人儿。”

 贵他娘抬起头,迟疑了半天,听得朱老明说,她心上也有了活口儿,说:“商量商量再说吧!”

 朱老明说:“我想保保这个媒,我先跟涛他娘透透,他们要是可怜孩子们,也许一口答应下。”

 贵他娘说:“不就说嘛,要是说不明白,兰一过门,老婆子还发懵哩!”

 说到这里,朱老明站起来,抬起头向着天上长叹一声,说:

 “咳!都是为儿女心哪!”

 他从朱老忠家里走到村北,才说走回家去,又想上严志和家里去看看。摸对了道,走到小严村。一进严志和家小门,就放开嗓子喊:“志和在家吗?”涛他娘把眼眶对在桃形的小玻璃上,看是明大伯来了,问:“明大伯你来吧!他没在家。”

 朱老明听说志和不在家,就不想再进去。摸到窗户前,说:“他干什么去了?”

 涛他娘说:“左不过是你们跑踏的那些事,你看他父子俩,成天价没了别的事儿了。”

 朱老明隔着窗户,一句一句地转着弯、捡着柔和话,跟涛他娘把大贵和兰的事说了说。

 涛他娘笑了说:“早该这么着。”话虽这么说,她心里可想起运涛来:“咳!那孩子,他还在监狱里!”她想说同意,怕将来对不起运涛,想说不同意,可叫兰等到多咱?犹豫了半天,眼里一下子下泪来,说:“行啊,大贵也到年岁了!”

 朱老明听她犹豫不决,又不好断然决定,怕伤了涛他娘的心。可是一想到兰年岁不小了,是大贵也罢,不是大贵也罢,也该给她持个人儿了。就说:“我不过说说罢了,运涛还在监狱里,怎么能把他心上的人儿给了别人。要是叫他知道了,还恨他这个不明理的大伯呢!”

 涛他娘听了这句话,低头扬头地想了半天。眼圈慢慢红起来,睒着眼睛说:“十年…十年监牢,可也是个年月儿,当娘的能叫人家兰老在屋里?”自从运涛入狱,只说是十年就可以回来,她还不知道是遥遥无期。又流泪说:“咳!兰,孩子年轻轻的,受的委屈可不小啊!”朱老明也想:“怎么世界上难堪的事情都出在她身上?”

 两个人说了一会子话,唉声叹气了半天。涛他娘擦干眼泪,抬起头来说:“咱不能耽误人家兰呀,运涛在监狱里,咱拽也拽不出他来。兰在家里,活活地等着,可为什么哩?”

 其实,目前兰出嫁不出嫁,不只在运涛。老驴头听到运涛的风声以后,也打算过这件事。要是寻个不如运涛的人,不用说兰不如意,兰娘也怕对不起她。想要找运涛这样人,可也百里不一。老驴头呢,想到老两口子上了年岁,离不开兰,一定要寻个“倒装门”儿,这门子亲事就难对付了。兰一心要等着运涛,这人儿把感情看得特别重,她看中了的人,就一心一意,受多大折磨也得爱他。她看不中的人儿,就是家里种着千顷园子万顷地,她也不干。这点脾,乡村当块的人们谁也知道。甚至连那个玩女人的老手冯老兰,也再不敢想着她。如今连她的亲爹亲娘也算在里头,没有一个人敢跟她提起婚事。

 朱老明说:“人们都说,兰那孩子长得高了,也黄了瘦了。”

 朱老明一说,涛他娘又下泪来,她想运涛,又舍不得兰。虽是两家,兰就象在她家里长大的。她睁着两只眼睛,看他们一块儿长大。又睁着两只眼睛,看着兰出秀成一个好看的姑娘。自从打算把兰娶过来,没有一天不盼运涛早一天回来,早一天怀里抱上个胖胖的孙子。如今运涛要住一辈子监狱,说不定等运涛出来,兰也就老了。运涛再也看不见兰黑里泛红的脸庞,兰也看不见运涛那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了。

 朱老明听涛他娘半天不说话,心上想:“咳!可怜见儿!涛他娘还以为运涛是十年监,不承想这一辈子娘见不到儿,兰也见不到运涛了。可是早晚也少不了这一场剜心的痛啊!涛他娘要是个明白人,这会儿不能光为运涛,也得替兰着想。还不如把兰给了大贵,久后一运涛要是有命出狱,再给他粘补别的人,普天下好闺女多着呢。咳!难死老人们了!”他一边想着,拿起拐走出来。叹了一声,说:“也够涛他娘心的了!”

 涛他娘说:“你走吗?不进来暖和暖和?”

 朱老明说:“唔!我估摸天黑了,回去看看,该做点吃的了。”

 朱老明从严志和家走出来,才说往家走,又想:“要不,我再去找找老驴头。”他又迈开脚步,走到老驴头家。一进大门,就喊:“老驴头在家吗?”进了二门,老驴头掀开门上的蒿荐,探出半个身子,弯着笑了说:“是朱老明,快屋里来吧!”

 朱老明走到屋里,兰忙拿笤帚扫了炕沿,叫明大伯坐下。她又背过脸儿,低下头做针线。

 老驴头说:“老明兄弟!可轻易不到我门里来…”

 朱老明说:“我衣裳破,瞎眯糊眼的,进不来呀!”老驴头说:“算了吧,你的眼皮底下那里有我老驴头啊?”

 朱老明说:“今天来,有个好事儿跟你说说,你喜欢哩,咱就管管,不喜欢也别烦恼。”

 老驴头呲出大黄牙说:“你说吧,咱老哥们有什么不能说的。”

 朱老明说:“咱大贵回来了,我说给他粘补个人儿,想来想去想到你这门里…”

 朱老明和老驴头说着话,他不知道兰就在炕那一头,做着活听着。她听来听去,听说到自己身上,心上一下子跳起来,一只手拿着活计,一只手拿着针线,两只手抖颤圆了,那针说什么也扎不到活计上。

 朱老明继续说:“我左思右想,你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老忠兄弟地土不多,你也只有那么几亩地…”

 兰听到这里,脸上**辣的,红得象涂上胭脂,伸起脚咕咚地跳在地上。通、通、通地三步两步迈到槅扇门外头,兰娘也就跟出来。

 老驴头哈哈笑着说:“行倒是行,俺俩做了亲家,先说有人给我撑板了,少受点欺侮。可是这闺女跟运涛…运涛还在监狱里。”

 朱老明说:“不能光为运涛,也得为兰。你跟闺女说说,要是说对了,这门亲事就算做成了。”

 老驴头说:“你看,俺老两口子守着她一个,她出门走了,俺俩要是有个灾儿病儿,连个做饭的人儿也没有。再说这家里也冷冷清清的。”

 老驴头这么一说,朱老明紧跟着问:“没的,叫兰在你门里住一辈子?”

 老驴头说:“我想寻个‘倒装门’,又是女婿又是儿。”说着,又嘻嘻笑了半天。说:“你要是说着老忠把大贵给了我,将来我这门里有男有女,有大有小,也算成了家子人家了。有二贵一个,也够他老两口子享受一辈子的。”

 朱老明说:“这样一来,你们老了,有一儿一女在跟前,倒是不错,街坊四邻也少结记你们,可是大贵也得干哪!”

 老驴头说:“跟老忠说说吧,咱乡亲当块儿,谁家人人口口、那厢屋子那厢炕都知道,也用不着隔村求人去打听。老忠和大贵同意了,我这几间房子几亩地,也就成了他们的事业。”

 说到这里,兰娘掀开门帘走进来,说:“老明哥!老忠舍得吗?那么大小伙子了?”

 朱老明说:“反正是这么个两来理儿,大贵不上你家里来,兰就上他家里去。”

 一边说着,几个人又哈哈大笑了半天,朱老明才走出来。兰正在灶堂门口烧火做饭,她听到这刻上,就完全明白了。但当前占据她思想的不是大贵,是运涛。象有两只明亮亮的大眼睛,又在看着她。那个良善、淳厚的面容,很难使她一下子忘下。于是,思想就象静下来的春天的水,重又返卷上来,鼓着喧哗着,激动着她的心情,再也不能安静下去。她把饭做,也没吃,就走回屋里。灯也没点,一个人趴在炕席上,两只手抱起脑袋,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老驴头和兰娘摸着黑影喝稀粥,老驴头看不见兰端碗,问:“兰又不吃饭了?”兰娘说:“可不是,又哭哩!”自从运涛陷在监狱里,兰不吃晚饭,半夜里一个人泣,已经不是一次了。可是,当娘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老驴头吃完了饭,摸着黑影走到屋里,坐在小杌凳上,看着兰呆了一会,说:“闺女!你也不小了,你上无三兄下无四弟,你本身的事儿不跟你商量,可跟谁去说呢?大贵,你们小里常在一块,再说当兵回来,长得越发的壮实了,你看怎么样?”

 老驴头一说,兰哇地哭出来。老驴头又生起气来,拍打着大腿说:“你看,这是跟你商量哩!你这是为什么?”

 兰一行哭着,说:“什么也不是,是嫌我吃你的饭,你多嫌我。早晚我拉着一枝枣树棘针,端着个破瓢,要着饭吃离开你这门…”

 兰这么一说,老驴头也火了,说:“我就你这么一个闺女,谁又多嫌你来!”

 兰见老驴头发了火,跺起脚跟说:“你,你,就是你!

 早先儿你就为冯家老头谋算我!”

 兰娘赶上去嘴说:“运涛要是十年不回来呢?”

 兰说:“我等他十年!”

 兰娘又问:“他要一辈子不回来呢?”

 兰说:“我等他一辈子。”

 老驴头一听,可不干了,一下子闪开怀襟,了个光膀子,拍着膛说:“你瞎说白道,当爹的穷了一辈子倒是情真,可没有鬻过儿卖过女!”

 父女两个,闹得不可开兰自从运涛坐了狱,哭哭啼啼,天天想念。可是她不能明哭,只是偷偷饮泣。多少屈情郁积在心里,今天象黄河决口一样,哇啦地哭起来。一边哭着,心上想念着运涛。一想起运涛,心上越发地难受。她猛地把脑袋一扎就往外跑,说:“今格我活尽了命了!”一股劲出了大门,望着井台上跑。

 兰娘看她要去跳井,抬起腿追出来。兰一出门,碰上一个人从街上黑影里走过来,说:“谁?谁?是谁?跑什么?”兰一听是忠大伯,停住脚楞住。兰娘一五一十地对朱老忠说了,说到兰要跳井,就象撮住朱老忠的心一样,跺着脚对兰娘说:“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又折掇她?兰!

 你给我回去!”

 兰听得说,悄悄地走回来,也不哭了。朱老忠走到兰家里,对老驴头说:“闺女是你的,可比我跟前的还疼。你们要是再折掇她,我就不干!”

 老驴头说:“我那天爷!谁折掇她来,谁家闺女不出阁呢!”

 朱老忠说:“俺兰就是等着运涛,看你们怎么的?大贵要是成亲,去找别人。”

 老驴头说:“好,她不愿出聘,叫她在家里老一辈子,我再也不管了。”

 朱老忠说:“管,你也得管好。这么大的闺女了,比不得小孩子,不能叫她老是哭哭泣泣。”

 朱老忠看老驴头和兰娘不再说什么,兰也不哭了,就抬起腿走出来。他还有更紧要的事情,为了组织农民宣传队,还要去找严志和。

 婚姻事情,在兰的一生中是件大事,可是在锁井镇上来讲,也实在算不了什么。目前家家户户,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是反割头税、反百货税运动。

 锁井镇上,逢五排十加二七,五天两个集。每逢集,有成车的棉花,成车的粮食拉到集上。有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卖柴的、卖菜的。有木货铁货、农器家具、匹头苇席,要什么有什么。

 那天早晨,老驴头还没有起炕,就叫兰:“兰!兰!

 今格你跟我赶集去。”

 兰从被窝里伸出头来,问:“干什么?爹!”

 老驴头说:“咱去赶个集,卖点菜什么的,换个钱好采办点年货,快该过年了。”说着,伸了伸胳膊,觉得很冷,重又缩回去,蜷伏着睡了一会。才说披上棉袄起炕,一阵风从墙里钻进来,吹在他身上。他又把棉袄向上一耸,盖住头温了温。伸上袖子,拿起烟袋来抽烟。吧嗒吧嗒一袋,吧嗒吧嗒一袋,了两袋烟,棉袄还是暖不过来,又盘着脚合了一会眼。他上了年纪,火力不足了。一到冬天,老是觉得脊梁上发凉。

 兰娘从门外探进头来说:“忙起呀,不是去赶集吗?”

 老驴头问:“今格是小集大集?”

 兰娘说:“大集。”

 老驴头才穿上棉,他又想起来:这几天身上老是觉得,兴许是长了虱子。昨晚上他就想叫兰给他拿拿,可是又忘了。他又下棉来拿虱子,拿得不解气了,伸出牙齿,顺着衣裳咬,咬得咯嘣响。

 兰娘又说:“饭了,还不起?”

 老驴头穿上子,再穿袜子,才穿上袜子,带又找不见了。翻着被窝找了半天,一欠身子,原来在股底下坐着。

 老驴头吃了饭,拿了两只筐,拾上几捆葱,几辫蒜,抱上两抱白菜。叫兰挑上头里走,自己背了秤,在后头跟着。

 一过苇塘,就听得集上的喧闹声,早就人多了。

 兰挑着担子在集上走,看见昨晚上有人把农会的标语和告农民书,贴在聚源号的门外头。她楞了一下,把筐放在聚源号对过,挤了个空摆上摊。不一会工夫,聚源号门前挤了一堆人,都在那里看传单。朱全富老头,看了会子传单,从人群里挤出来,捋了捋胡子,摇着头说:“咳!又出了一宗税。”

 老驴头把秤递给兰,赶过去问:“你说什么,出了什么税?”

 朱全富老头说:“割头税。”

 老驴头问:“什么叫割头税?”

 朱全富老头把割头税的事,告诉了老驴头。说一块七钱,老驴头还不惊,后头那一大堆零碎儿可值钱不少,他又问:“墙上贴的那些红红绿绿的是什么?”

 朱全富说:“那是出了农会,出了**,要反割头税!”老驴头点了点长下巴走回来,嘴里不自觉地嘟念着:“咳!杀过年猪,也要拿税了!”他从兰手里接过秤来,开始照顾买卖。

 平时都是他一个人赶集,今天年集上人多,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才叫兰在一边帮着。有袋烟的工夫,朱老星那个矮个子走过来,他头有点横长,满脸络腮胡子,眯细着细长的眼睛,蹒蹒跚跚地走着。听人们正吵吵杀过年猪拿税的事,他说:“种地要验契,吃盐要加价…杀过年猪也拿税钱,这玩艺更是节外生枝!”

 伍老拔拖着两条长腿,象长脚鹭鸶,一步一步迈过来,提高嗓子大喊:“这年头,兵荒马不用说,又要割头税,真是万辈子出奇的事!”

 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愿割头税。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朱老忠也走到人群里,说:“城里出了农会,要反割头税。冯家大院包了全县的割头税,刘二卯和李德才包了全村的。他们有衙门里的公事,我有这个…”说着,解开怀襟,掏出红绿纸印的传单标语,在人们眼面前一晃,又揣进怀里。

 兰在那里看着,忽然间在人群里闪出一个人,长头发大眼睛,长得和运涛一样。嗯,怎么长得一样?就是个儿矮一点。她心上起来,脸上有些热。仔细一看,她才知道:

 “是江涛!”

 江涛在一边看着,咂着嘴,不住地笑着。他觉得这个小宣传队真是不错,的号召在人们心里生了。正在得意地寻思,冷不丁人群里闪过一个稔的面影,他怀疑是“眼离”擦了擦眼睛,定了定神一看,一点不错正是严萍。她穿着绿绸旗袍,花呢靴子,拎着个竹篮在买东西。江涛笑模悠儿地走上去,扯住她的篮系儿,说:“你也回来了?”

 严萍睁开眼睛怔了一下,说:“回来了!你比我回来得更早。”说着,她嗔着脸撅起小嘴,低下头也不看他一眼。江涛心里有点慌,脸上红起来。严萍说:“一进腊月门,老就捎信:‘叫萍儿回家过年。’爸爸说,年纪大了,想孩子们,就叫我回来了。我去找了你好几趟,老夏说你有病,去思罗医院了。我又一个人跑到医院去看你,没有。又说你上北京天津去了…谁知道你上那儿去了呢?近来你的行踪老是叫别人捉摸不定。”她生起气来,脸上白里透红。

 江涛问:“你是和登龙一块回来的?”

 严萍说:“那你就甭管了。”

 江涛拎起篮子,帮她在大集上买了猪肝、、黄芽韭、豆腐皮和灌肠什么的。他们在头里走,兰在后头跟着。走到街口上,兰好象从睡梦里醒过来,一下子站住。心里笑了笑说:“看,他们有多好!”由不得眼里掉出泪来。她看见严萍就想起自己,看见江涛,就想起运涛来。她觉得自己和她们不是活在一个世界上。

 太阳暖和和的,道沟里有融了的雪水。白色的雪堆,在旷地上闪着光亮,乡村在阳光下静静睡着。严萍从脖颈上拿下围巾,眨着眼睛问:“今天大集上象是有什么动静,嗯!人们嚷着‘要反割头税’!‘要反割头税’!”她仄起头,眨巴着眼睛瞅江涛。象是说:“你一定知道。”

 江涛迟疑了一刻,想:“不能再不对她讲明白了。”就说:“是的,要发动一个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反对蒋介石的割头税、百货税、印花税。”他对她讲了目前农村经济状况,讲到农村的剥削关系,又说:“农民负担太重了,生活再也无法过下去,要自发的闹起来呀!”

 严萍说:“啊!可就是,乡村里太穷了,太苦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江涛说:“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太多。工业品贵,农业品,谷伤农,农村经济一历历地破产了!”

 严萍说:“不错!退回一年,你这么说我还不懂。现在讲我就明白了。在城市里住久了,忘了农村生活的苦相。苦啊,农民生活苦啊!吃不象吃的,穿没有穿的!”她低下头走着,看见两只花鞋尖,在地上带起尘扬。

 江涛说:“所以我们要发动农民,组织起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严萍两眼不动窝地瞅着江涛,心里说:“怎么?小嘴头儿这么会说,讲得那么连理,那么有理。”她想笑出来,又不好意思。又说:“真的,我真是同情农民!”

 走到小严村村头上,严萍立住不走了。伸手拎篮子,说:

 “我要回去。”

 江涛把篮子一闪,说:“到我家去。”

 严萍坚持说:“不,到我家去。”

 两个人正在道口上争执,一伙赶集的人们走过来,向他们投过希奇的眼光。江涛只得跟严萍抄着小路走过小严村,走到严萍她们村头上,村南有个小水塘,塘边长着几棵老柳树,塘里冻下黑色的冰,塘北里有个黄油小梢门。走到门口,江涛又站住,把篮子递过去。严萍歪起头看着他,问:“干什么?”

 江涛犹豫说:“我想回去。”

 严萍说:“为什么?”她猛地把篮子一推,径自走进去,江涛只好提着篮子跟进去。走到二门,严萍又扭头看了看江涛,无声地笑了,红了脸。大声喊叫:“,来客了!”老在屋里答话:“呵!回来了,丫头!那里的客人?”

 严萍说:“我的朋友。”

 “谁,那里的朋友?”老高身材,驼着背,很瘦弱,身子骨倒还硬朗。颤巍巍地走出来,站在台阶上说:“我看看是谁!”当她看出是个亭亭秀秀的小伙子,站在严萍一边。不由得突出牙齿笑了,说:“傻闺女!不能那么说,那有十七八的大闺女跟半大小子朋友的?”

 严萍嗤地笑了,两片红霞泛在脸庞上,三步两步抢过门坎。吃吃地笑着说:“俺是这么说惯了。”

 嘻嘻笑着,说:“你们住城,俺住乡嘛,十里还不同俗呢!这会儿不怪罪你们。”又嘟嘟哝哝地说:“城里时兴的是大脚片儿,剪头发…”

 屋里放着红油橱子,升着煤火炉,炕上铺着羊毡。严萍请江涛坐在小柜上。老又走进来,眯了眼睛,笑眯眯地说:“我当是谁,你不是志和家的吗?”

 江涛局促不安,立起身来说出自己的姓名。把竹篮拎到外屋,说:“萍儿!你的朋友来了,叫老给你们做什么吃?江涛,说起来都不是外人,你爷爷在这院里待了一辈子。你爹年幼的时节,也在这院里扛活。那时候还有我们老头子,看他父子俩安分守己,帮他们安下家来。后来你们才有了家业,成了一家子人家了。志和老运不错呀,修下这么好小子…”说着,擦擦案板,试试刀锋。又说:“听人们说,你哥哥被人家糟踏了。咳!年幼的人们,在外头别担那个凶险。光想割(革)人家的命,人家不想割(革)你的命吗?光自把个小命儿也割(革)了!自己的事还管不清,去管国家大事。人小,心大!”

 老说着,严萍打断她的话,问:“,你给江涛做什么吃?”继续说:“朋友们到咱家,多咱也没怠慢过。黄芽韭猪饺子、四碟菜、一壶酒。有老头子的时候,是个为朋好友的人。四面八方,朋来客往,成天价车马不离门,壶里不断酒,灶下不离,老头子不在了,人客也稀少了。”她嘴上不停地说着,又想起严家兴盛时代的情景。她说的老头子,就是严知孝的父亲严老尚。

 老把案板搬到炕上,揎起衣袖,系上围裙,剁了馅儿,和起面来。江涛和严萍盘腿跨上炕沿,帮捏饺子。洗碟、刷碗、炒菜,手等着就把饭做停当了。老跪上炕沿,跷起腿磕了磕鞋底上的土,盘腿坐在炕上。严萍端上菜,要陪江涛喝酒,江涛不喝酒,老自斟自饮。江涛吃着饺子问:“!一个人住在这院里,不闷的慌?”老说:“我嫌孩子们闹的慌,叫他二叔住西院。有老头子的时候,这院就不住人。朋友们来了住住,知孝父女们回来,也住在这院里。别人另有他们自己的屋子。我老了,怕麻烦。”

 吃完饺子,江涛要严萍参加反割头税运动,严萍一口答应下。他俩说着话的时候,老在后头听见,问:“什么?

 反什么割头税?”

 严萍说:“今年又出了一种新税,杀一只猪要…”

 不等严萍说完,老说:“自古以来,老百姓就是完粮纳税的,又值得反什么?”

 严萍说:“咳!这税那税,农民们没法生活了,都要起来闹腾呀!”

 老说:“可不能闹啊!闹闹也得拿,今儿不同往昔,谁敢反上,就是杀头,他们可厉害多了!”

 严萍一听,眼珠向江涛偷偷一斜,转了一下,撅起小嘴儿。她心里在想:在乡村里,农民运动将是什么规模  m.pINgGxS.coM
上章 红旗谱 下章